跳至內容

打了就跑戰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陸上自衛隊軍用輕型卡車,配備一挺重機槍,用於反人員騷擾行動。
七日戰役中,傑布·斯圖爾特的騎兵使用打了就跑的戰術對喬治·麥克萊倫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突襲。

打了就跑戰術(英語:Hit-and-run tactics)是一種戰術學說,利用快速的奇襲,在敵人還來不及做出強力反應之前撤退,並不斷機動以避免與敵人全面交戰。目的不是決定性地擊敗敵人或奪取領土,而是通過突襲騷擾和小規模戰鬥逐漸削弱敵軍,並限制友軍的風險。這種戰術還可以暴露敵人的防禦弱點,對敵人的士氣產生心理影響[1][2]

打了就跑是一種受較弱勢一方歡迎的戰術。在這種情況下,要避免任何持續的戰鬥,例如游擊戰、武裝抵抗運動恐怖主義[3]。然而,正規軍經常在短期內採用打了就跑戰術,通常是為以後在條件更有利的時間和地點與敵人全面交戰做準備。後者的例子包括突擊隊或其他特種部隊的攻擊、武裝偵察英語Reconnaissance-in-force,或從堡壘、城堡或其他據點出擊。打了就跑的戰術也被歐亞草原民族擅長這種戰術的輕武裝騎射手使用。雖然這種情況對於不屬於大型軍隊的部隊(例如偵察隊)來說尤為明顯,但即使作為主要部隊的一部分,也很常見使用此種戰術。

歷史使用[編輯]

羅馬人盧西塔尼亞戰爭中首次遇到這種戰術,在這場戰爭中,盧西塔尼亞人使用了稱為concursare的戰術。盧西塔尼亞人衝擊羅馬人的陣線,並在短暫的交戰甚至是沒有交戰的情況下撤退,並以類似的方式發動更多攻擊。這誘使羅馬軍隊打破陣型發起追擊,並被引向陷阱和埋伏[4]

塞爾柱人在曼齊刻爾特戰役中戰勝拜占庭帝國的戰鬥中,塞爾柱人騎兵採用了打了就跑戰術[5],並使得拜占庭軍隊陷入混亂。而一旦他們開始撤退,則就變成了待宰羔羊。同樣,早期的帕提亞薩珊波斯騎射手也為他們的鐵甲騎兵的進攻鋪平了道路,並在卡雷戰役埃德薩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打了就跑的戰術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中亞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他們用這種戰術對付大流士大帝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後來又對付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帝國[6]。土耳其將軍拜巴爾斯艾因扎魯特戰役中也成功地使用了打了就跑戰術,[7][8]這令迅速擴張的蒙古帝國遭受了其第一次失敗。[9] [10]北美殖民地戰爭期間,法國人的人數被印第安人遠遠超過,但法國人有效地利用了打了就跑戰術進行突襲[11]。在土耳其獨立戰爭中,土耳其人在正規軍尚未建立之前,就以打了就跑的戰術與希臘人作戰[12]。希瓦吉及其繼任者領導下的馬拉塔帝國也對莫臥兒帝國採取了打了就跑戰術。

越南戰爭期間,越共軍隊廣泛對美軍使用打了就跑戰術。[13]蘇阿戰爭期間,叛軍在阿富汗也使用了這種戰術。[14]各種伊拉克叛亂組織也對伊拉克安全部隊和美國領導的伊拉克聯軍使用了打了就跑的戰術。[15]在此類行動中經常使用稱為「武裝皮卡」的簡易戰車。在烏俄戰爭期間,烏克蘭武裝部隊也成功利用此戰術多次擊敗進犯的俄軍[16]

在經濟學中[編輯]

「打了就跑」一詞在經濟學中也用於描述進入市場以獲得異常利潤然後立即離開的公司。這些策略可以在可競爭市場中看到。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Brunnstrom, David. NATO expects hit and run tactics by Gaddafi. Reuters. 2011-04-12 [2023-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英語). 
  2. ^ Cadde, Aweys. Renewed Fighting in Hosingow. Somalia Report. 2012-02-09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4). 
  3. ^ Ibrahim, Abdifitah. Hit-And-Run Tactics Shows Insurgent Weakness. Somalia Report. 2011-04-26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4. ^ Gonzalo Barrientos Alfageme, Angel Rodríguez Sánchez. Historia de Extremadura: La geografía de los tiempos antiguos. Universitas Editorial. 1985. ISBN 978-84-855834-5-4 (Spanish). 
  5. ^ Haldon, pp. 565–1204.
  6. ^ Robert Brown Asprey.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48353/guerrilla-warfare |contribution-url=缺少標題 (幫助).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 [2008-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1). 
  7. ^ Hamad Subani, The Secret History of Iran, page 128, accessdate 4 June, 2019
  8. ^ John Block Friedman, Kristen Mossler Figg, Trade, Travel, and Exploration in the Middle Ages: An Encyclopedia, page 4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date 4 June, 2019
  9. ^ Tschanz, David W. Saudi Aramco World : History's Hinge: 'Ain Jalut.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10. ^ Jack Weatherford,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11. ^ Spencer Tucker, Almanac o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Volume 1, pp.10–11
  12. ^ Belleten, page 1087.
  13. ^ Guerrilla Wars.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14. ^ Tony Bridges. Better gear and tactics give allied forces an edge. 2001-11-16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15. ^ Lieutenant Colonel Tan Giam. The Evolution of Insurgency and its Impact on Conventional Armed Forces (PDF). Singaporean Ministry of Defence.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6. ^ OSBORN, KRIS. Ukraine's "Decentralized" Tactics and "Disaggregated" Ambush Hit-and-Run Attacks Crippled Russian Armor. Warrior Maven - Center for Military Modernization. 2022-09-09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英語).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