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唐
本名氏:張
名:唐
國籍秦國
活躍時期戰國時期

張唐(?—?),戰國時期秦國將領。

生平[編輯]

張唐早年事跡不詳。前258年,為配合圍攻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的秦軍,秦昭襄王命張唐攻打魏國,包抄魏軍後路。由於部下蔡尉棄城不守,張唐率軍返回斬殺蔡尉。[1]前257年,張唐率軍攻克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磁縣交界處),但秦軍在邯鄲之戰戰敗。王齕敗退的一路軍隊與張唐軍會合,攻取了新寧中(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改名為安陽[2]

前244年,呂不韋準備派張唐出使燕國擔任國相,張唐對呂不韋說:「我曾經為秦昭襄王攻打過趙國,趙國人怨恨我,說:『能夠捉拿張唐的人,就賞給他百里方圓的土地。』現在出使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呂不韋聽後悶悶不樂,可是沒有什麼辦法勉強張唐前去。甘羅看到呂不韋不高興就問他說:「您為什麼悶悶不樂?」呂不韋說:「我親自請張唐去燕國任相,可是他不願前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呂不韋呵叱他說:「快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前去?」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又何必着急呵叱我呢?」甘羅去拜見張唐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唐說:「武安君在南面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面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而能勝,攻而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甘羅又說:「應侯范雎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呂不韋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唐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進而又說:「您確定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嗎?」張唐說:「我確定這一點。」甘羅接着說:「應侯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為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七里地就死在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而您執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麼地方了。」張唐說:「那我就依着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於是張唐派人整治行裝,前往燕國。[3]此後張唐事跡再無記載。

文學形象[編輯]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張唐於第一百零一回《秦王滅周遷九鼎 廉頗敗燕斬二將》中登場。邯鄲之戰失敗後,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建議,準備攻滅東周後稱帝,於是任命張唐為大將攻打韓國,想要攻取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打通通往三川郡的道路。[4]在第一百零二回《華陰道信陵敗蒙驁 胡盧河龐暖劇辛》中,信陵君死後,呂不韋命蒙驁和張唐率軍伐趙,攻下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5]在第一百零三回《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中,呂不韋為報五國伐秦之仇,派蒙驁同張唐率軍五萬攻打趙國,又派長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軍五萬作為援兵接應。龐暖與副將扈輒率軍十萬迎戰。蒙驁派張唐率軍兩萬爭奪堯山,被趙軍擊敗,張唐得到蒙驁接應後死戰得以突圍。後張唐被迫前往屯留(今山西省屯留縣)催促援軍,成蟜從樊於期那裡得知秦王政的身世後發動叛亂,張唐親自前往咸陽將消息通報給秦王政,秦王政派王翦、張唐、桓齮王賁率軍十萬征討成蟜的叛亂。[6]其餘記載與《史記》基本相同。

參考資料[編輯]

  1. ^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其十月,將軍張唐攻魏,為蔡尉捐弗守,還斬之。
  2. ^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五十年十月,張唐攻鄭(應為鄴),拔之…十二月…齕攻邯鄲,不拔,去…即從唐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
  3. ^ 《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於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孺子行。」令裝治行。
  4. ^ 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一回·秦王滅周遷九鼎 廉頗敗燕斬二將》。
  5. ^ 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二回·華陰道信陵敗蒙驁 胡盧河龐暖斬劇辛》。
  6. ^ 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三回·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