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常伯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常伯夫(?—?),遼西郡肥如縣(今河北省遷安市)人[1],祖籍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2]常太后的堂兄弟[1],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太安初年,常伯夫官至散騎常侍選部尚書[3][4]和平二年,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從定州前往鄴城,三月丁巳朔(461年3月27日),魏文成帝在靈丘親自射箭越過山峰,平東將軍、選部尚書、陽樂侯常伯夫跟隨參與了這次南巡[5]天安年間,常伯夫爵位進為范陽公[6],後官至洛州刺史,因為貪污和欺騙,被徵召回京,在京城斬首[7][8]

三字石經[編輯]

當時洛陽雖然經過破壞和戰亂,但是三字石經屢次經過喪亂沒有損失,馮熙和常伯夫相繼擔任洛州刺史時,毀壞三字石經修建佛寺,三字石經才大部分殘破敗壞[9][10][11]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 常訢,北魏使持節、安東將軍、幽州刺史、廣寧公[1]

兄弟[編輯]

  • 常員,北魏金部尚書

子女[編輯]

  • 常禽可
  • 常敬蘭,第三女,嫁李緬[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王連龍著.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年7月: 114–119. ISBN 978-7-5068-3445-2 (中文(中國大陸)). 
  2.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齊郡王妃常氏墓誌銘」妃諱季繁,侍中太宰遼西獻王澄之曾孫,遼西公冏之季女。其先河」內溫人。永嘉之末,乃祖避地,遂居遼西郡之肥如縣焉。初照皇太」後籍聖善之德,正坤元之位,阿保」高宗,母儀天下,惠訓邁於當時,洪勳濟於來世。朝廷式稽舊章,褒崇」懿戚,是以王爵加隆於父兄,世祿廣貽於子姪。雖丁傅揚光於盛漢,」羊庾振赫於有晉,無以過也。妃生稟淑靈之氣,弱表柔敏之姿,懷琬」琰而發暉光,蹈肅雍以穆貞懿。故明慧之鑒,允昭於載卞之春,恭順」之規,克懋於未笄之日。實所謂四訓凝湛,七行昭宣,蕈葛倫功,流淇」比德矣。年廿五,作嬪故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齊郡王祐。所奉大」太妃即妃之從姑也。永平之季,齊王出為持節督涇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涇州刺史,薨,贈平東將軍冀州刺史,謚曰敬。妃祗事慈姑,緝釐」陰教,夙夜無違於婦道,終始不愆於禮度。是使柔政光被於遠邇,美」化洋溢於邦國者,誠由厥姑嚴誨之有經,抑亦妃贊諧之所致也。暨」妃姑薨殞,齊王徂棄,遺胤藐孤,負荷危綴。妃內撫惸弱,外穆親宗,理」物必究其誠,推心每極其恕。不以浮華妨女功之用,不以私恩害家」道之正,恂恂如,肅肅如,實可以踵烈樊孟,系美媯任者已。方享遠期,」以融至善,而閔天不弔,兇禍荐臻,遘疾未旬,大漸惟棘。正光三年歲」次壬寅正月十九日薨於洛陽照洛里第,年卌有三。粵四年二月戊」午朔廿七日甲申啟齊王之墓而合葬焉。以陵谷有移,乃作銘誌之。」其詞曰:」濬源澄澈,曾構豐崇,慶昭陰德,功烈柔風。聯華戚閈,鬱美公宮,粹儀」惟遠,淑問載融。黃鳥集灌,毖水流淇,結襟遼館,釋憬蕃闈。祗勗恭懿,」肅事宣慈,循圖習禮,顧史陳詩。舉言貽範,率行成則,政立閨閫,化形」邦國。與仁芒昧,報善冥默,飛轡晨驅,遊塵夜塞。玄房洞啟,素柳禁欑,」環珮輟響,黼帳棲寒。高松煜煜,厚穸曼曼,有鐫金石,肅絕椒蘭。
  3.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太安初,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喜,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欣子伯夫,散騎常侍、選部尚書;次子員,金部尚書;喜子振,太子庶子。
  4. ^ 《北史·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太安初,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喜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子伯夫,散騎常侍、選部尚書;次子員,金部尚書;喜子振,太子庶子。
  5. ^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文物》 (12期), 1997年, (12期): 70–79 [202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5) 
  6.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天安中,英為平州刺史,欣為幽州刺史,伯夫進爵范陽公。
  7.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諸常自興公及至是,皆以親疏受爵賜田宅,時為隆盛。後伯夫為洛州刺史,以贓污欺妄征斬於京師。
  8. ^ 《北史·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天安中,英為平州刺史,為幽州刺史,伯夫進爵范陽公。英濁貨,徙敦煌。諸常自興公及至是,皆以親疏受爵賜田宅,時為隆盛。後伯夫為洛州刺史,以髒污欺妄,征斬於京師。
  9.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10. ^ 《北史·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初,洛陽有漢所立《三字石經》,雖屢經喪亂而初無損失。及魏馮熙、常伯夫相繼為洛州刺史,毀取以建浮圖精舍,遂大致頹落,所存者委於榛莽,道俗隨意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