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安溪
河流
}}
}}
小安溪河道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州/邦 重慶市
屬於 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河口 涪江下游右岸
長度 169 km(105 mi
流域面積 1,724 km²(666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21.7 /s(766 ft³/s
支流 太平河、板橋河、穆家河、久遠河、淮遠河、雍溪河、茨巴河、巴川河等

小安溪,古稱雙石河宴渡河始龍溪,又稱臨渡河單石溪[1],是中國長江流域重慶市涪江右岸的一條河流,嘉陵江二級支流,幹流發源於重慶永川區永榮鎮白雲寺村白龍洞,南向北經銅梁區合川區注入涪江,長169千米,流域亦少量覆蓋大足區,面積1724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67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4.7立方米每秒,幹流水能蘊藏量1.53萬千瓦。[2][3]

概況[編輯]

小安溪流域位於東經105°39'至106°15'、北緯29°17'至29°59',是四川盆地東部丘陵區川東褶皺帶華鎣山背斜西南端,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77千米,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呈「V」字型,地貌以淺丘寬谷、中丘梯地、低山槽谷地貌為主[4],河岸多台地,岸高多在5至10米間。河流上游為源頭永川區白龍洞至雙石鎮區間,在大澗口有另一從大足區雙路街道發源的源流太平河從左岸匯入,區間長約32千米,河床陡窄;後雙石鎮至銅梁區舊縣街道龍橋為中游,區間長約108千米,平均坡降約0.41‰,其間納入左岸水口溝、右岸萬壽溝、柳溪、左岸圍龍溝、新隆溝等支流;其後至合川區的河口為下游,區間長約29千米,平均坡降約1.86‰,河床較陡,其間左岸納入最大支流淮遠河,其中龍橋至段家塘11千米河段,落差50餘米,有落差17.6米的高坑、11.2米的幺灘兩處陡坎。[3]

水文氣候[編輯]

小安溪流域處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7.7℃,年均降雨量在953.5至1394.1毫米之間,年降水日數在144.6至156天間,年均蒸發量103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至9月,期間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4.7%至76.8%,冬春季易乾旱,夏秋季易洪澇,其中在銅梁舊縣1870年7月19日曾測得小安溪洪峰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3][4]

自然資源[編輯]

小安溪流域內土地肥沃,有天然氣等礦藏。[3]

水利航運[編輯]

1959至1971年間,小安溪先後建成11座閘壩,並進行河道整治,其中中遊河段全部渠化,常年可通行10至20噸級船舶;下游段家塘至河口段,中洪水以上可以通航20噸級船舶。1978年又建成從瀨溪河向小安溪流域調水的躍進渠工程,年調水能力1600多萬立方米。彼時內河航運發達,後因在域內高坑、幺灘兩處陡坎建設水電站,但未解決通航問題,加之公路運輸逐漸發展,航運萎縮。[3]

截至2005年底,流域內已建成中型水庫銅梁玄天湖1座、小(一)型水庫23座、小(二)型水庫80座,可灌溉2.51萬公頃面積,有小水電站22處,總裝機容量10128千瓦[3];至2017年已建中小型水庫126座[4]

生態環境[編輯]

污染[編輯]

小安溪流域內原先植被較差,水土流失嚴重,20世紀60年代後,河水污染亦日趨嚴重,[3]至20世紀90年代初,河流從源頭出發1千米後就開始被污染,大部分河段泡沫遍布、河水變黑、魚蝦絕跡、散發惡臭,甚至曾一度不可以用於灌溉。當時河岸沿線分布有造紙、煤炭、化工等多個行業的主要工業污染企業22家,鄉鎮企業1085個,每年約有1800萬噸廢水、1.59萬噸污染物排放到河中,包括揮發物、硫化物木質素石油類、氰化物等多種污染物,懸浮物、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嚴重不達標,累計等標污染負荷為99.91%,1986年4月和1994年6月,小安溪河流域曾發生過大量死魚的事件。[5]

2000年以來,經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水質得到初步改善,部分河段水質由劣Ⅴ類提高到Ⅳ類[3],但仍因水庫攔蓄影響,壩、電站和其他攔河建築物以下河段的流量減小,又因大量農業、工業、生活廢污水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就直接排入河道,水體仍有較大污染,且因長期污染河流水環境承載能力已不足以支撐其自身,水體水動力不足,自淨能力較差。[4]2020年小安溪經流域7個重慶市控監測,斷面總體水質仍為輕度污染,不過已有Ⅰ至Ⅲ類水質河段,污染源主要是畜禽養殖污染,工業污染已經較小。[4]

治理[編輯]

治理期間小安溪沿途各區縣均有治理的舉措:

  • 永川區:2009年起永川區即開始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6],2018年關停了永川煤礦,對小安溪流域河道完成清淤疏浚,整治各類污染源2334處並對域內養殖業、工業進行治理;此外還實施街道、工業園區級別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即下游水質好,上游受償,下游水質差,下游受償。[7][8]
  • 銅梁區:20世紀末銅梁區開始整治工作,期間整治域內工業,關閉重污染企業,截至2018年已關閉或停產38家未進行環保設備升級改造的造紙、碳酸鍶企業10家,另有111家企業通過環保整改改造達標,此外對畜禽養殖場也進行了關閉整改,還完成了流域1079公里河道的清理和改造污水處理廠、修建濱河公園等工作。[5][9]
  • 合川區:1999年起,合川區開始綜合治理工作,包括在溪兩岸在常年洪水位以上營造20至30米寬的人工混交林綠化帶和在入小安溪的各自然沖溝兩側栽植10米寬綠化帶、改造在坡改梯以上的山坡中下部種植經濟林和果木林、設置坡面水系設施等。[10]2019年,合川區又在小安溪東岸建設截污干管工程,避免污水直排[11],除此外還有多處污水處理項目、小安溪東岸石鼓壩段濱江帶修復、小安溪幹流順溪西路段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等項目[12][13]

參考文獻[編輯]

  1. ^ 《清史稿》卷六十九·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小安溪一名單石溪,東北流入永川。」
  2. ^ 王傑. 长江大辞典. 武漢出版社. 1997.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付琦皓. 小安溪. 重慶市水利局. 2017-08-03 [2022-08-01]. 
  4. ^ 4.0 4.1 4.2 4.3 4.4 劉敏; 李翰青; 李曉; 饒君; 錢珍余; 馮婧; 趙晶; 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重庆小安溪流域水污染承载与控制对策. 環境科學導刊: 23-27. [2022-08-01]. doi:10.13623/j.cnki.hkdk.2020.06.004. [失效連結]
  5. ^ 5.0 5.1 重慶日報. 小安溪河的环保变迁. 中國網·中國國情. 2018-12-03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6. ^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永川区永荣等5个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时限的批复.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3-06-09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7. ^ 永川網. 段成刚来永巡查小安溪流域整治情况. 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 2019-05-27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8. ^ 重慶日報. 永川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重慶市人民政府網. 2018-10-08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9. ^ 趙武強; 張浩. 重庆铜梁:水清岸绿小安溪滨河城市更美丽. 中國網. 2020-08-07 [2022-08-01]. 
  10. ^ 蔚遠中. 小安溪小流域治理突出生物过滤带建设效果好. 中國水土保持. 2005-04-01, (2005年第5期): 27, 34 [2022-08-01]. doi:10.14123/j.cnki.swcc.2005.05.01. [失效連結]
  11. ^ 姜方紅; 今日合川網. 总投资约2100万 小安溪东岸截污干管工程开工建设.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12. ^ 蘇暘. 段成刚赴合川巡查小安溪河. 兩江新區官網. 2020-05-20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13. ^ 重慶市合川區銘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合川区小安溪干流顺溪西路段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 2021-04-26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