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尉遲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尉遲綱(517年—569年6月28日)[1]表字婆羅代人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尉遲迥的弟弟,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尉遲綱驍果有勇,善於騎射,是尉遲俟兜昌樂大長公主所生之子。六歲喪父,和兄長尉遲迥依附舅舅宇文泰。宇文泰入關中時,尉遲迥、尉遲綱和母親在晉陽,後入關中。跟隨宇文泰征戰,常陪侍帷幄,出入寢所。534年,以迎接魏孝武帝之功,任殿中將軍。535年,任帳內都督,在儀同李虎屬下討曹泥,再破竇泰。以功封廣宗縣伯。奪取弘農,在河北郡勝利,沙苑之戰立功。538年,河橋之戰,宇文泰乘馬中流矢而逃,尉遲綱和李穆奮戰,攔下宇文泰的戰馬,救回宇文泰。因為前後戰功,進爵為公,任平遠將軍、步兵校尉。542年,加通直散騎常侍、太子武衛率、前將軍,轉任帥都督。東魏軍包圍玉壁,尉遲綱在宇文泰率領下前去救援。543年春、宇文泰與東魏的邙山之戰,西魏軍戰敗,尉遲綱率領將士收拾敗局。轉任大都督。548年,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尉遲綱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封昌平郡公。551年,出任華州刺史。553年,任大將軍,兼領軍將軍。宇文泰察知宮中陰謀,命尉遲綱掌握禁軍,以備異変。西魏廢帝元欽被廢,齊王元廓被擁立為西魏皇帝,尉遲綱為中領軍、總管宿衛。

兄長尉遲迥出兵伐,尉遲綱隨宇文泰出城西送別。一隻兔子跑出來,宇文泰命尉遲綱射它。尉遲綱立誓:「若獲此,必當破蜀。」尉遲綱捕兔而回。宇文泰大喜,平蜀之後,賜給尉遲綱侍婢二人。尉遲綱跟隨宇文泰狩獵遊宴,宇文泰以珍異之物賜給射獵最多的功臣,尉遲綱所獲賞賜最多。

557年,周孝閔帝即位,建立北周,尉遲綱以親戚掌握禁兵,任小司馬。宇文護廢黜孝閔帝,周明帝即位,尉遲綱進柱國大將軍。559年,進封吳國公、出任涇州總管、五州十一防諸軍事、涇州刺史。同年,母親大長公主去世,尉遲綱辭職守孝,不久恢復本官。561年,任少傅、大司空。562年,出任陝州總管、七州十三防諸軍事、陝州刺史。564年,宇文護討伐北齊,尉遲綱留守長安。尉遲綱請准周武帝,自己屯駐渭水對岸咸陽。遠征軍還師,尉遲綱從陝州返回。567年,因為民政治績,賜絹一千段、穀物六千斛、錢二十萬。他和大將軍王傑到突厥迎接阿史那皇后。568年,再論河橋之戰的功績,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縣公。569年五月,在長安去世。追贈太保、十二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武。

家庭[編輯]

兄弟[編輯]

  • 尉遲迥,北周上柱國、相州總管、蜀國公

子女[編輯]

  • 尉遲運,庶長子,北周上柱國、秦州總管、盧中公
  • 尉遲勤,北周大將軍、青州總管、成平郡公
  • 尉遲安,嫡子,隋朝柱國、鴻臚卿、左衛大將軍、吳國公
  • 尉遲敬,北周儀同三司,娶周明帝女河南公主
  • 尉氏,嫁北周開府、車騎大將軍、陳留郡公楊整[2],隋朝尊為蔡王太妃[3]
  • 尉遲氏,嫁唐朝金紫光祿大夫、少府監、宗正卿、兵部尚書、上柱國、臨川孝公李德懋[4]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20》,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編輯]

  • 周書》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
  • 北史》卷62 列傳第50
政府職務
前任:
宇文邕
北周大司空
561年-562年
繼任:
楊忠
  1. ^ 《周書·武帝紀上》:〔五月〕丁巳,柱國、吳國公尉遲綱薨。
  2. ^ 《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整娶同郡尉遲綱女,生智積。
  3. ^ 《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九》:昔高祖龍潛時,景王與高祖不睦,其太妃尉氏又與獨孤皇后不相諧,以是智積常懷危懼,每自貶損。
  4. ^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大唐(闕二字)寺故比邱尼法琬法師碑文》:若夫瑤水之濱,歌白雲而長往;玉台之上,乘彩霞而不還。敬姜布[QE55]門之規,班姬光中禁之(闕五字)參差異轍,猶且播芳徽於(闕四字)實於紫書。豈如開八正門,去塵離俗;入三乘藏,鈎深致遠。喻栰於愛河之水,傳燈於昏衢之地,見之於法師矣。   法師諱法琬,俗姓李,(下闕數字)道人也,應天神龍皇帝之三從姑焉。原夫馬喙高邱,彰白雲之茂祉;龍光函谷,表紫氣之仙望。清風映乎中古,大命集乎(闕二字)高祖景皇帝,道出鱗皇,功高羽帝。牢籠天地,運日月而揆陰陽;彈壓山川,驅黎甿而躋仁壽。曾祖故鄭王亮,諡曰「孝」,咸池別派,(闕三字)枝。乾垂帝子之星,坤列天孫之岳。刻舟標智,岐嶷已稱。毀鞍擅奇,仁心早茂。由是榮開朱邸,寵盛綠車。豐冠蓋之游,列山河之郡。祖神(闕三字)空荊揚並三州大都督上柱國襄邑王,諡曰「恭」,潢漢天人,紫微帝系。大禹以能平水土,式葉帝俞;茂先以該博知名,允諧時望。惟揚奧壤,(闕二字)雄藩。地枕荊門,郊通汝漢。張皂蓋而按舉,褰彤襜而督察。去思來晚,德化長流,五袴兩岐,甿謠式著。九江士女,,既聞酌(闕一字)之詠;三晉人吏,還歌戢兵之曲。父德懋,故金紫光祿大夫少府監宗正卿兵部尚書上柱國臨川公,諡曰「孝」,爵列公侯,地隆勛戚。天分斗極,(闕二字)喉舌之榮;地括河海,仍受股肱之寄。   法師生積善之門,誕象賢之室,風神外朗,慧敏內融。幼懷削髮之因,固拒結衤離之義。臨川公寢苫在疚,風樹銜哀,莫申罔極之心,徒結充窮之痛。去永徽六年,襄邑王薨。其年奉為亡父舍所愛之女,請度出家。皇上以孝道所憑,諒資於冥福。誠心克著,(闕一字)展於香緣。奉敕出家,時年十有三也。並度家人三七,並以充師弟子。法師即隨吳國公尉綱之外孫。其寺吳公之本置也。(闕二字)黃金布地,尚疑須達之園;白鶴成林,即是菩提之樹。日宮月殿,無晦無明;蓮座花台,長春長夏。法師別置一院,以修道焉。苦行精心,與冰霜而彌勵;戒范禪結,將竹柏而逾貞。地迺護珠,人惟杖錫,故得禪枝日茂,覺蕊年芳。忍鎧橫霜,銛鋒穎而無極;戒珠含月,射光芒而自遠。至若貫花散花之典,滿偈半偈之經,莫不吞若胸臆,如指諸掌。至迺論堂霞辟,曳裓成陰,法座雲懸,飛錫連影,人同竹葦,眾若稻麻。法師明鏡伺鑒,洪鐘佇扣,流言泉於玉吻,驚思風於牙扇,剖疑析滯,虛往實歸。固以聲華鍱腹,德高巢額,檀林擢秀,鹿苑騰芳。蓋元門之棟梁,緇徒之領袖矣!方冀濡足授手,長宏六度之津;覃思研精,永啟四禪之鍵。豈謂隙駒易往,藤鼠難留,若東魯之山頹,類西州之石折!教在運往,感息化窮,智炬由是淪輝,堅林以之變色。以垂拱四年歲次戊子九月己酉朔日,遷神於(闕二字)寺,春秋冊有九。   惟法師襟神雅正,操履堅明,道在則尊,德高為貴。法堂宴坐,心可降魔;梵宇經行,影能馴鴿。高行鄰於初地,雅譽重於彌天,誠惟周拯,志尚高蹈。至於六時清梵,想魚嶺而騰音;五夜馴行,候鯨鍾而肅慮。楷模梵眾,雪凜冰清,導揚聾俗,雲歸海赴。清徒仰教,未極元風,迅景不留,奄隨泡露。尼山悟迦毗,即法師之侄女也,義均猶子,思承上足。貞心雪皎,慧性霜凝,陶善誘而日深,沐慈風而歲遠,悲法眼之淪照,痛禪宇之摧梁,粵以景龍三年歲次己酉正月己未朔十五日癸酉,奉敕起塔於雍州長安縣之神禾原,禮也。崇構岧嶢,前臨黃嶠之曲;層基固護,卻枕青城之隅。草凌晨而薤露晞,樹肅夜而松風起。以為天長地久,日月所以循環;露往霜來,陵谷以之遷貿。昔武成之室,勒徽范於貞碑;密陵之妃,昭媛德於豐石。矧夫道高龍象,德隆鵷鷺,契無三之妙軫,入不二之元樞,豈可相質無聞,受辛莫紀?敢勒清風之頌,庶流終古之德。其銘曰:   鶴林西變,象教東延,邈矣年祀,英靈罕傳。挺生明慧,惟我師焉,白雲凝祉,紫氣浮天。皇宗赫奕,帝緒蟬聯,誕乎令裔,克嗣先賢。聚沙之日,救蟻之年,仁心夙表,慧性俄堅。方釋塵累,遂託良緣,心清鏡澈,戒潔珠圓,精誠苦行,雪凜冰鮮。三乘洞啟,九部咸甄,時臨講肆,亟陟香筵。鴆鸞雜Ш,龍象駢闐,一揚辨囿,幾沐言泉。法門棟宇,覺海舟船,四蛇詎息,二鼠俄遷。輔仁莫驗,與善徒然,式建高塔,爰臨古阡。南瞻豹巘,北瞰龍川,桑榆落日,松檟生煙。山風四起,隴月孤懸,一銘芬烈,三變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