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樹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樹德(1885年—1951年2月),字潤身回族山東省德州市北營村人,其父安寶森為古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在華第十四代孫。中華民國軍事將領。[1]

生平[編輯]

1913年秋,在山東入馮玉祥部當兵,其後一直追隨馮玉祥。1915年,隨馮部入,參加蔡鍔發起的護國戰爭。1917年隨馮部攻入北京。1920年任第四團第二營五連連長。1922年春,馮就任河南督軍時,安任新兵營營長。1925年春,馮出任國民軍總司令時,安任第二師第四旅十二團團長,1926年春任第二師第六旅旅長,參加五原誓師,響應北伐。1927年任第十八師師長兼隴東(平涼)鎮守使、中將,青海剿匪總指揮。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安樹德留守後方,以軍用無線電台與蘭州保持通訊聯繫,分兵控制交通線,令馮部無後顧之憂。馮玉祥失敗下野後,安樹德即解甲為民,初隱居北京,後參加吉鴻昌天津六國飯店組織的原西北軍將領聚會籌劃抗日,吉鴻昌遇刺後,安樹德舉家移居天津法租界避難。1933年全家回鄉,居住德州。抗戰期間一直在天津和德州兩地從事工商業。1942年春夏,在參與德州營救一名被捕的八路軍幹部,使其安全返回冀南抗日根據地。1951年2月在天津病故。

參考文獻[編輯]

  1. ^ 王志民主編,山東重要歷史人物 第6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9,第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