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沈(?—?),字德度,會稽山陰人,孔子二十六代孫,孔群之子,孔倫之弟。

孔沈有美名,沈沖王導舉薦他:「孔沈文思通達聰敏,應當擔任宰相的屬官。」於是孔沈被任命為司徒掾、琅邪王文學,孔沈都不就任。孔沈的堂兄孔坦送給他一件皮衣,孔沈推辭不要。孔坦說:「晏嬰很節儉,他祭祀祖先的豬肘還不滿一,尚且還穿了幾十年的狐皮大衣,你又怎麼能拒絕呢?」孔沈就接受了皮衣穿在身上。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是會稽四個家族中的優秀人才,當時的俊傑。孫綽品評說:「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顗是魏家的寶玉,虞家尊崇虞存和虞琳,謝家欽佩謝奉。」[1][2][3]

有子孔廞

參考資料[編輯]

  1. ^ 《晉書·列傳第四十八》:沈字德度,有美名。何充薦沈於王導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門。」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學,並不就。從兄坦以裘遺之,辭不受。坦曰:「晏平仲儉,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復何辭!」於是受而服之。是時沈與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為四族之俊。
  2. ^ 《世說新語·卷一·言語第二》:孔廷尉以裘與從弟沈,沈辭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儉,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復何辭此!」於是受而服之。
  3. ^ 《世說新語·卷二·雅量第六》: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於時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顗為魏家玉,虞為長、琳宗,謝為弘道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