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吳都建業圖》,可見太初宮

太初宮,位於建業城西南部,是孫吳的第一個宮殿[1],面積約9萬平方米。位於今新街口以南、洪武路以西,深埋於地下,尚無重大考古發現[2]

歷史[編輯]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京口遷至秣陵,興建將軍府寺。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移都建業,入將軍府稱太初宮。赤烏十年(247年),改建太初宮,將武昌宮城的木材磚瓦拆除,沿長江運至建業,次年三月建成[1]

西晉平吳後,建鄴並未遭到嚴重破壞,舊時宮殿予以保留。石冰進入建鄴後,修太初宮居住。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移鎮建鄴時,也以太初宮作為府舍。咸和二年(327年)因蘇峻之亂,建康城內的宮殿都被焚毀[1]

規模[編輯]

太初宮周長三百丈,正殿為神龍殿,辟有八門[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胡阿祥; 李天石; 盧海鳴. 南京通史·六朝卷.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9 [2017-07-18]. ISBN 97878071856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2. ^ chinanews. 东吴孙权建太初宫 旧宫建材运到南京组装(图)-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