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莫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莫納
原名Le Grand Meaulnes
作者亞蘭·傅尼葉
類型成長小說
語言法語
故事背景地點法國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913年
出版地點法國
所獲獎項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大莫納》(法語:Le Grand Meaulnes法語:[lə ɡʁɑ̃ moln] )是法國作家亞蘭·傅尼葉本人的唯一一部小說。這部小說出版於 1913 年,是在作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殺害的前一年發表,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尤其是女主人公伊馮娜的名字,來源於作者在巴黎邂逅的少女。小說講述了十五歲的弗朗索瓦·索雷爾和十七歲的奧古斯丁·莫納的故事,後者正陷入一場戀愛中。莫納性格的衝動、魯莽和英勇以及他的經歷,揭示了小說主旨關於對浪漫理想的追求、對無法獲得的事物的尋找,以及童年和成年之間朦朧天地的探索 [1]

譯名[編輯]

法語書名 Le Grand Meaulnes 中的 grand 有大、高、偉大等意思而 le Domaine perdu 有失落的莊園領域領地的意思,這些豐富的含義導致了不同譯名的出現,英譯名有《漫遊者》(The Wanderer)、《失落之地》(The Lost Domain)、《青春之末》(The End of Youth) 等,而中譯名則有《美麗的約定》《大莫納》等。

《大莫納》啟發了菲茨傑拉德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書名 [2]。法語譯者同樣試圖翻譯 The Great Gatsby 中 great 一詞,並最終選擇了Gatsby le magnifique (字面意思是偉大的蓋茨比」)作為法語譯名[來源請求]

故事概要[編輯]

本書的敘述者是15歲的年輕人弗朗索瓦·索雷爾(François Seurel),他是索洛涅法國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的一個林地傳統地區)一個小村莊裡混齡學校校長索雷爾先生的兒子。之後, 17 歲的奧古斯丁·莫納 (Augustin Meaulnes) 來到學校並借宿索雷爾家中。莫納是一位出身普通但聰明活潑的年輕人,很快便與索雷爾結下深厚的友誼。由於他的身形高大,奧古斯丁在班上獲得了大莫納這一綽號並成為了班上的中心人物。一天,他乘着馬車去車站接索雷爾的祖母,結果途中迷了路。在馬車上睡着後,他偶然闖入了一場神奇而又夢幻的化裝舞會,並在那裡迷上了伊馮娜·德·加萊(這個角色的原型是作者現實生活中的愛人 Yvonne de Quiévrecourt [3])。伊馮娜與寡居的父親和有點古怪的弟弟弗朗茨一起住在一座巨大而古老的城堡(Les Sablonnières) 中。這場聚會本來是為了給弗朗茨和裁縫的女兒瓦倫丁舉行婚禮。然而,當弗朗茨去迎接瓦倫丁時,瓦倫丁因身份地位的原因選擇了逃走,弗朗茨得知後自殺未遂並開始尋找瓦倫丁,聚會也只好草草結束。在離開的路上,莫納又在馬車上睡着了。

回到學校後,莫納只有一個想法:再次找到神秘的古堡和讓他魂牽夢繞的女孩伊馮娜。然而,他在本地附近的搜尋失敗了。與此同時,一個玩雜技的年輕人出現在學校里。原來這個年輕人正是弗朗茨使用假名來擺脫失戀的身份。之後,弗朗茨、莫納和弗朗索瓦成為了朋友,弗朗茨向莫納坦白了他的身份並提供了巴黎一所房子的地址,他說莫納會在那裡找到他的妹妹伊馮娜·德·加萊。莫納前往巴黎,卻發現房子裡已經沒有人住了。他寫信給他的朋友弗朗索瓦:「……最好忘記我。最好忘記這一切」。

之後,弗朗索瓦成為了像他父親一樣的學校教師,最終設法找到了伊馮娜 · 德 · 加萊,並讓她與莫納團聚。 伊馮娜仍然和她年邁的父親生活在古堡的遺蹟里,而這裡比莫納和弗朗索瓦早些年所設想的要近。 伊馮娜仍然單身,並向莫納坦白,她一直深愛着他。 在她父親的祝福下,她接受了莫納的求婚。 然而,焦躁不安的莫納在他們的婚禮第二天後便離開了伊馮娜,為了實現他的諾言幫助弗朗茨與未婚妻瓦倫丁團聚。而伊馮娜留在城堡中,在那裡她生了一個小女孩,但在兩天後便離世了。

最終弗朗索瓦住在了莫納和伊馮娜原本居住的房子裡,並在那裡幫忙撫養他們的小女孩,同時等待他的朋友莫納回來。在翻閱舊文件時,弗朗索瓦發現了一本莫納手寫的日記。原來在巴黎的那些年間(弗朗索瓦讓莫納和伊馮納重新走到一起之前),莫納遇到了瓦倫丁並與她產生了戀情。

一年零八個月後,莫納帶着弗蘭茨和瓦倫丁回來了。他發現伊馮已經去世並留下了一個女兒,之後他帶着女兒再次開始了冒險。故事從開始到這裡已經過去了四年。

文藝批評[編輯]

內容上的斷層[編輯]

小說的前半部分(莫納對城堡的夢幻般的探索)和後半部分(莫納重尋迷失的領地和心中的愛人伊馮娜)在內容及風格上存在着巨大的斷層,似乎偏離了浪漫尋覓的主題,轉而變成了一場單純的冒險之旅[4],安德烈·紀德在1933年1月的日記指出了這個問題:

《大莫納》令人失去興趣,它花費了太多篇幅和時間,而結構模糊不清,最精妙的品質在最初一百頁就消耗殆盡。餘下的部分徒勞地試圖重現最初的純真情感……我知道這種徒勞的努力正是本書的主題;但這也正是其根本缺陷,以至於作者也許無法在他的創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5]

改編[編輯]

Le Grand Meaulnes 是法國薩瓦阿爾邦斯雕塑家讓·路易·貝索德 (Jean-Louis Berthod)的作品。 雕塑年用石灰木製成(130 厘米 x 140 厘米)。

《大莫納》曾出現在BBC廣播4台節目Book at Bedtime 中,該節目錄製於 1980 年,並於 1999 年重播。詹妮弗·豪沃斯將兩部分內容連載在 Classic Serial 並於 2005 年 8 月播出。

1967 年,讓-加布里埃爾·阿爾比科科 (Jean-Gabriel Albicocco)將本書改編成了電影 The Wanderer。另一部由讓-巴蒂斯特·莫尼埃克蕾曼斯·波西尼古拉斯·杜沃謝爾主演的改編電影 Le Grand Meaulnes 於 2006 年 11 月上映。

2014年,法國藝術家讓·路易·貝索德 (Jean-Louis Berthod)在阿爾邦斯用石灰木雕刻了一幅浮雕(130厘米 x 140厘米) 作品,作品名為「大莫納」(Meulnes the Great)。 浮雕的靈感來自於《大莫納》,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失蹤的人群的悼念。

英國創作歌手 Jack Peñate 首張專輯 Matinée 的第九首歌曲《My Yvonne》受本書的啟發,其中和聲由當時並未成名的阿黛爾 (Adele)演唱。

在其他作品中的登場[編輯]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孝女回憶錄》中多次提到了《大莫納》 。

這是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中薩爾·帕拉代斯旅行時隨身攜帶的唯一一本書 [6]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他的自傳《活着講述故事》中回憶起他年輕時遇到的一位船員,他是一位熱愛閱讀的讀者,擁有一本《大莫納》 ,這本書後來成為作者馬爾克斯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之一 [7]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Michaelides, Chris. Alain-Fournier's Le Grand Meaulnes. British Library. [September 21,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2. ^ The Girl at the Grand Palais. The Economist (London). December 22, 2012 [March 2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30).  "Fitzgerald borrowed its title for The Great Gatsby (and some critics think Fournier's main characters were models for Nick Carraway, Fitzgerald's narrator, and his lovelorn pal)."
  3. ^ Alain-Fournier, Henri. Costello, Anthony , 編. Poems. Carcanet Press. 2016: 7 [2023-06-23]. ISBN 97817841031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4. ^ D, Ellison. The “beautiful soul”: Alain-Fournier's Le Grand Meaulnes and the aesthetics of Romanticism.. Ethics and Aesthetics in European Modernist Literature: From the Sublime to the Uncan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15. doi:10.1017/CBO9780511485749.006. 
  5. ^ This entry from Gide’s Journal is cited by Daniel Leuwers in the introductionto his edition of Le Grand Meaulnes. Paris: Le Livre de Poche. 1983: 3. 
  6. ^ The girl at the Grand Palais. The Economist. [2020-01-29].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7). 
  7. ^ García Márquez, Gabriel. To Live to Tell the Tale. : 214. 

進一步閱讀[編輯]

  • Robert Gibson (1986) Critical Guides to French Texts, Grant & Cutler Ltd., London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