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汶口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汶口文化
地理範圍青州
時期中國新石器時代
時間前3500年 – 前2500年
主要遺址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
先前文化北辛文化
繼承文化龍山文化
山東莒縣大朱村出土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與仰韶文化同時存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主要分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泰山地區為中心的山東中、南部以及江蘇北部地區,晚期遺址的分布更廣,東起黃海之濱,西到河南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淮北,安徽北部、河南中部也有受到該文化影響的遺存發現。

繼承了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後演變為龍山文化

發現

[編輯]

1959年首次發現在山東省寧陽堡頭村,遺址位於堡頭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帶,故名。 在大汶口的許多遺址中都發現氏族公共葬地,各墓之間隨葬品的多寡懸殊。在後期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這時可能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然而,大汶口文化最重要的發現在於陶器上發現了類似文字的記號,這種疑似文字的刻畫記號極可能與漢字的起源有關。

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編輯]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 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 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1]。 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着釀酒這一行業。

文化特徵

[編輯]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點鮮明的陶器為主要特徵。以夾砂陶和泥紅陶製為主,大汶口文化遺物也有灰陶、黑陶,並有少量硬質白陶。泥質陶器上常飾鏤孔、劃紋,有彩陶和簡單的朱繪陶。沙質陶器上少數飾附加有堆紋和籃紋。三足器、圓足器發達,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典型器物為觚形器、釜形器、缽形器、罐形器、鏤孔圈足豆、雙鼻壺、背壺、寬肩壺、實足鬹、袋足鬹、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製陶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輪制技術已用來生產大件陶器,已經能製造出薄胎磨光黑陶,胎厚僅1—2毫米,也為龍山文化蛋殼黑陶的出現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枕骨人工變形和青春期拔牙的習俗。是流行於古代中國東方、南方的拔牙習俗的發源地。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還發現頜骨異常變形的現象,某些個體臼齒外側嚴重磨損甚至內縮,有數例在變形處置有小石球或陶球,變形當是由於長期口含小球所致。這是大汶口文化所獨有的奇特習俗。此外,死者隨葬獐牙、獐牙勾形器以及甲等,也為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所少見,由於獐牙或是獐牙勾形器通常是握在死者手中,一般認為可能是身份的象徵。[2]

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骨、角、牙器也多而精緻,陶器以灰陶為最多,紅陶次之,黑陶和白陶各占一定比例,也有少數彩陶,從地層關係和陶器特徵上都證明大汶口文化是這一地區龍山文化的前身,大汶口文化大約開始於公元前4500年或稍晚,大約公元前2500年前後過渡為龍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西元前約2900年至西元前約4400年)的塗繪裝飾手法演變成以繩紋和籃紋等表面壓印為主。本時期還有一些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像是象牙梳、象牙管雕刻。而在大汶口墓地也發現一些富人的陪葬品,多達一百多種珍貴的陪葬品,如玉珠、玉斧等。[3]

文字

[編輯]

在陶器上發現的刻畫符號,已經具備抽象意義,但是否為早期文字,尚有爭議。

分布範圍

[編輯]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階段基本上只分佈在山東和蘇北地區,南到淮河,向北到達魯北地區,西界在運河兩側,東至黃海。但膠東半島地區早期遺存的文化性質,歷來存在著不同意見。

大汶口文化中期階段的分佈範圍南、北兩界無大變化,但有跡象表明,當時可能已經開始了向西擴展的趨勢。此時,學界對膠東半島同時期的遺存性質的看法仍有分歧,主流的意見認為,膠東半島的文化是「屬於大汶口文化的不同類型」。

皖北、豫東普遍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遺存,在淮陽平糧台、鹿邑欒台、蒙城尉遲寺等都發掘出明確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底層堆積。也就是說,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分佈範圍已經向西擴展到了淮陽一帶。至於豫中地區和遼東半島南部地區,雖然發現了不少包含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甚至是個別大汶口墓葬的遺存,但在整體上並未改變當地的文化性質,因此,這些地區不屬於大汶口文化的分佈區,只可以說是大汶口文化的影響所及地區。[4]

文化與族群

[編輯]

大汶口文化與同時存在的仰韶文化之間有著廣泛交流。

考古學者也注意到大汶口文化與良渚文化之間的文化共同點[5]。認為大汶口文化與前南島民族存在關連[6][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徐鳳先[9]與李洪甫等人認為,該文化屬傳說中的太昊少昊集團。

北韓金日成大學教授李趾麟在《古朝鮮研究》一書中主張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的創造者,為為居住在黃海沿岸至朝鮮半島一帶的古民族鳥夷。鳥夷與濊貊族融合後,成為朝鮮族肅慎的先祖。

大汶口文化很可能由原始漢族創造[10][11][12]

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居民,以體質人類學分析,與中國南方的河姆渡人南島民族台灣原住民族及南亞人有明顯的差異[13]。由DNA檢測,在新石器時代,與大汶口文化同樣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居民,與現代東亞地區族群(包括中國漢族、日本和族、韓國朝鮮族等族群)血緣接近[14]

重要遺址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
  2. ^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 :81-83.
  3.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大汶口文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
  4. ^ 高廣仁、欒豐實.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 :52-53.
  5. ^ Maisel, Charles Keith. Early Civilizations of the Old World: The Formative Histories of Egypt, the Levant, Mesopotamia, India and China. Psychology Press. 1999: 284. ISBN 978-0-4151-0975-8. 
  6. ^ Manansala, Paul Kekai. Quests of the Dragon and Bird Clan By Paul Kekai Manansala. October 2006. ISBN 9781430308997. 
  7. ^ Sagart, Laurent. The expansion of Setaria farmers in East Asia. Past Human Migrations in East Asia: Matching …. [31 Jul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8. ^ Blench, Roger. The Peopling of East Asia: Putting Together Archae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Routledge. 2005: 9. ISBN 9780415322423. 
  9. ^ 徐鳳先《從大汶口符號文字和陶寺觀象台探尋中國天文學起源的傳說時代》
  10. ^ Deng, Wei; Shi, Baochen; He, Xiaoli; Zhang, Zhihua; Xu, Jun; Li, Biao; Yang, Jian; Ling, Lunjiang; Dai, Chengping; Qiang, Boqin; Shen, Yan.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ferred from Chinese Y-chromosome evidenc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4-07, 49 (7) [2022-10-13]. ISSN 1435-232X. doi:10.1007/s10038-004-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4) (英語). 
  11. ^ Wang, Chuan-Chao; Yan, Shi; Qin, Zhen-Dong; Lu, Yan; Ding, Qi-Liang; Wei, Lan-Hai; Li, Shi-Lin; Yang, Ya-Jun; Jin, Li; Li, Hui; the Genographic Consortium. Late Neolithic expansion of ancient Chinese revealed by Y chromosome haplogroup O3a1c-002611: Neolithic expansion of Y chromosomes in China.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3-05, 51 (3) [2022-10-13]. doi:10.1111/j.1759-6831.2012.00244.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3) (英語). 
  12. ^ 田阡子、孫宏開、江荻. 《汉藏语数据与东亚人类的渊源》.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7, 28 (11): 38–42 [2021-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漢藏語群體的祖先最初來源於東亞的南部,在約20000到40000年前,一個攜帶Y染色體m122突變的群體最終到達了黃河中上游盆地,在這裏約10000年前發展起了新石器文化」 
  13. ^ Goodenough, Ward. Prehistoric Settlement of the Pacific, Volume 86, Part 5. 1996: 53. 
  14. ^ Yang, Melinda. 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Science. 2020, 369 (6501): 282–88. Bibcode:2020Sci...369..282Y. PMID 32409524. S2CID 218649510. doi:10.1126/science.aba0909. 

參見

[編輯]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

年份
(BC)
時代 蒙古區 東北區 燕遼區 雁北區 新疆區 甘青區 中原區 海岱區 兩湖區 巴蜀區 西南區 江浙區 嶺南東南區 時代 年份
(BC)
阿爾泰
薩彥嶺
內貝加爾 東蒙古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鴨綠江
圖們江
松花江
嫩江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遼河以西
內蒙古
河北北部
內蒙古
河套
內蒙古
東套
陝北高原
山西
汾河北部
環準噶爾
盆地
環塔里木
盆地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河西
走廊
隴西
青海
隴東
寧夏
陝西
關中西部
陝西
關中東部
山西
汾河南部
河南
西部
河南
東部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淮河
皖北蘇北
山東 膠東 湖南 湖北
鄂東
湖北
江漢
三峽
重慶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四川 雲南
貴州
青海
西藏
浙東 太湖 蘇中
江南
安徽
中部
安徽
南部
江西
西部
江西
東部
廣西
南部
珠江
中上游
廣東
北部
珠江
三角洲
浙南
閩北山區
閩東
沿海
閩南
潮汕
台灣
北部
台灣
中南部
9000
以上




後套木嘎
一期遺址

12000-9000
雙塔一期
遺址

9000-7000
    于家溝
遺址

12000-6000
轉年、
東胡林
遺址

9000-7000
南莊頭
遺址

8500-7700
          李家溝
遺址

10500-8600 
      扁扁洞
遺址

黃崖
遺址

10000-7000
  玉蟾岩
遺址

12000-10000
                上山
遺址

?-?
三山島遺址
?-10000
    仙人洞、
吊桶環
遺址

12000-8700
廟岩
遺址

15000-10000
甑皮岩
一期
遺址

10000-9000
牛欄洞
遺址

10000-6000
奇和洞
一期至
二期
遺址

10000-8000




9000
以上
新仙女木期
結束
  新仙女木期
結束
9000                                                 甑皮岩
二期至
四期
遺址

9000-6000
9000
                                                 
                                                     
8500                                                       8500
                                                       
                                                       
8000                                                     8000
                                                      頂螄山
一期
遺址

8000-7000
奇和洞
三期
類文化

8000-5000
 
                                                         
7500                           彭頭山
7000-5600
  彭頭山
7000-5600
                      7500
埃爾達倫
活動
                        埃爾達倫
活動
                                                     
7000



  小河西
7000-6200
            賈湖
7000-5800
                      上山
?-?
       



7000
                                                   
                                                   
6500                       後李
6500-5500
    城背溪
6500-5000
          順山集
6500-5500
      6500
                                           
8.2千年     興隆窪
6200-5400
                                      8.2千年
6000 網紋陶
5000-3000
哈伊廷
繩紋陶

6000-3000
卡扎欽斯克
5500-3200
波索爾
4600-2500
塔木察格
布拉格

6000-4300
  北福地一期
6000-5600

磁山
6000-5600

          裴李崗
6100-5000
磁山
6000-5600
              跨湖橋
6000-5000
        復國墩
6000-4000
6000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高廟
5800-5000
皂市下層
5500-4800
湯家崗
5000-4000
  大地灣
(老官台)
5800-5400
              頂螄山
6000-5000
甑皮岩
五期
類文化
6200-5000
                         
5500 新開流
5500-4550
                            5500
  新樂下層
5300-4800
趙寶溝
5400-4700
富河
5400-4700
      北辛
(青蓮崗)
5400-4400
            雙墩、
侯家寨

5300-4500
     
  上宅
5300-4700
  北首嶺
5000-4800
  上宅
5300-4700
    李家村
5000-4800
             
5000 左家山下層
5000-4500
仰韶(早)
紅台坡下
5000-4300
仰韶(早)
棗園
5000-4300
仰韶(早)
下王崗
5000-4000
    源自
李家村
  龍虬莊
5000-3000
北陰陽營
4000-3000
      受湖南影響 5000
5.9千年 



仰韶(早)
半坡
4900-3800
仰韶(早)
史家
4900-3800
白石村
4900-4300
邊畈
4900-4000
油子嶺
4000-3600
柳林溪
5000-4400
中子鋪
4780-4000
    河姆渡
5000-3300
馬家浜
5000-4000
駱駝墩
?-?
      咸頭嶺
5000-4000




5.9千年 
  小珠山
下層

5000-4000
                  
4500 小南山
4500-4000
振興
4500-4000
後窪下層
4500-4000
左家山中層
4500-4000
小拉哈一
4500-4000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仰韶(早)
後崗一
4500-3800
            大坌坑
4500-2200
4500
  紅山
4500-2900
大汶口(早)
劉林
4300-3500
大汶口(早)
王因
4300-3500
大溪
4400-3300
           
  仰韶(早)
王墓山
4200-4000
仰韶(早)
半坡
史家
           
4000 大汶口(早)
紫荊山
4300-3500
      凌家灘
4000-3300
黃鱔嘴
(孫家城)
3800-3500
    4000 
  亞布力
4000-3500
江口
4000-3000
後窪上層
3500-2800
興城
3000-2500
小珠山
中層

4000-3000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白泥窯子 ?-?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仰韶(中)
廟底溝
3900-3400
大溪
4400-3300
        崧澤
3900-3300
    古椰
西樵山
4000-3000
大灣
(金蘭寺
萬福庵
蜆殼洲)
4000-3000
殼丘頭
4000-3000
陳橋
4000-3500
    廟子溝
(海生不浪)
3700-2800
義井
3400-2800
仰韶(中)
廟底溝
屈家嶺
3600-3200
           
3500 左家山上層
3500-2500
馬家窯
石嶺下
3600-3300
大汶口
(中晚)
花廳
尉遲寺
3500-2400
大汶口
(中晚)
大汶口
陵陽河
尚莊
五村
3500-2400
大汶口
(中晚)
三里河
北莊
3500-2400
  源自
馬家窯
  薛家崗
3500-2800
  3500
 




哈克
3500-2000
鶯歌嶺
下層

3000-2000
石灰場
下層

2500-2000
仰韶(晚)
西王村
3600-2900
仰韶(晚)
秦王寨
(大河村)
3500-2700
仰韶(晚)
大司空村
3500-2900
  營盤山
3300-2600
  卡若
3300-2100 
 




  屈家嶺
3200-2800
峽江晚期
(魏家梁子
老關廟
甘井溝
(哨棚嘴)
?-?
    良渚
3200-2000
拾年山
3200-2300
3000 小珠山
上層

3000-2500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阿凡納謝沃
2900-2500
切木爾切克
3000-1500
馬家窯
馬家窯
3300-2700
宗日
3800-2000
    3000
  小河沿
3000-2500
雪山一
3000-2300
阿善
2800-2500
白燕一期
2800-2500
    點將台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3000-1500
張四墩
2800-2400
山背
3000-2500
石峽
3000-2000
大龍潭
2100-2000
橫嶺
3050-2750
涌浪
(涌浪
圓洲
寶鏡灣)
3000-2000
虎頭埔
?-?
村頭
?-?
圍嶺
?-?
牛鼻山
3000-2000
曇石山
3000-2000
庵山一期
庵山二期
3050-1050
  馬家窯
半山
2700-2300
菜園
3000-2200
廟底溝二
(仰韶龍山過渡期)
2800-2300
  石家河 {三苗?}
(青龍泉湖北龍山)
2800-2300
 
2500 謝洛夫
點狀
篦紋陶

2500之前
北溝
2700-2000
金谷
2500-2000
昂昂溪
3000-2000
偏堡子
3000-2200
老虎山
永興店
2500-2000
老虎山
老虎山
2500-2300
老虎山
杏花村
2500-2200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切木爾切克
2500-1800
天山北路
2000-1500
  (石家河融入)
寶墩
(邊堆山)
(蜀國蠶叢?)
2700-2000
魚鳧村
(過渡型)
(蜀國柏灌?)
2000-1700
  良渚 廣富林
2500-1900
圓山
2500-1100
芝山岩
1600-1000
牛罵頭
2550-1550
牛稠子
2550-1550
  夏家店下層
燕北(西遼河)
{山戎?、?、
先商?、俞人?}
2500-1400
夏家店下層
壺流河
2500-1400
源自廟底溝二
常山下層
2900-2400
齊家(早)
2400-2200
河南龍山
王油坊
(造律台)
{?、
有虞氏?
2300-2000
山東龍山
尹家城城子崖堯王莊
姚官莊、楊家圈
{東夷?:太昊?、少昊?、
祝融?、羲和?、伯益?}
2400-1900
    2500
4.2千年  雪山二
2300-1900
老虎山
石峁
2300-1800
老虎山
游邀
?-?
源自
切木爾切克
馬家窯
馬廠
2300-2000
陝西龍山
客省莊二
{有扈氏?}
2300-2000
河南龍山
陶寺{?、
陶唐氏?}
2300-2000
河南龍山
三里橋
{?、
有虞氏?
2200-1700
河南龍山
谷水河(先夏?)、
王灣三{先夏?}、
王城崗{夏?}
2200-1700
河南龍山
(河北龍山)
後崗二{?}
2200-1800
後石家河{三苗?}
2200-1900
    錢山漾
2200-2000
樊城堆
(築衛城)
2300-1700
4.2千年 
2000 烏斯特別
爾斯基

2000
朱開溝
2200-1500
小河
2000-1500
齊家(中)
皇娘娘台
2200-1900
諾木洪
2195-1935
(客省莊二融入)
齊家(中)
西山坪
2200-1900
後石家河
{三苗?}
王灣三
[先夏?]
2200-1700
後石家河
{三苗?}
  {百濮?}
白羊村
{哀牢?}
2200-2100
大墩子、禮州
{昆明夷?、
邛都?}、
2000-1000
滇池
{滇國?}
?-?
雞公山
{夜郎?}
1300-700
  鬥雞台
鬥雞台巢胡
{皋陶?、淮夷?、
英國?、六國?
巢國?}
2400-1500
好川
2200-1700
2000
  ? 奧庫涅夫
2000?
格拉茲科沃
1800-1300
卡拉蘇克
1500-800
馬城子
(廟後山)
{濊貊?、
扶餘?
高夷?}
1800-1100
白金寶
{肅慎?、
挹婁?}
1400-900
西團山
{濊貊?、
扶餘}
1300-200
新樂上層
2000-1000
高台山
1700-1000
雙砣子一
2100-1900
雙砣子二
(源自岳石)
1900-1400
雙砣子三
1400-1050
夏家店
下層

燕南(大坨頭)
{燕亳?、
有易氏?
孤竹?}
1800-1500
白燕四
?-?
東太堡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安德羅諾沃
1900-1000
四壩
{羌戎?、
允姓
之戎
?}
1950-1430
齊家(晚)
秦魏家
{羌戎?、
羌方?}
1900-1500
齊家(晚)
磨溝
{羌戎?、
羌方?}
1900-1500
齊家(晚)
老牛坡
{有扈氏?}、
東龍山(?)
1900-1500
(融入二里頭)
二里頭
南沙村
{崇國?}
1800-1500
二里頭
東下馮{?}
新砦期{?}、
二里頭
二里頭{?}
1800-1500
二里頭
下王崗{?}、
大師姑
{顧國?、
豕韋?}
下七垣
{先商}
1680-1500
二里頭
南關外{?}、
望京樓
{昆吾?}
岳石
安邱堌堆尹家城
郝家莊照格莊蘇北
{東夷?:有窮氏?、伯明氏?、
祝融?、羲和?、伯益?}
1900-1500
{百濮
三苗}
二里頭
墓子崗
{?}
1800-1500
二里頭
荊南寺
{?}、
王樹崗
{?}
1800-1500
古庸方城
{庸國}、
二里頭
遼瓦店子
{?}
曲貢
{象雄?}
1750-1500
馬橋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
(汪芒氏)?}
1800-1200
{百越
古南越}
河宕
2200-1500
黃瓜山
2350-1550
{百越?、
古閩?、
七閩?}
?
  朱開溝
{葷粥?}
2200-1500
(三星堆融入)
朝天嘴
1600-1400
三星堆
{蜀國魚鳧?}
1700-1200
肩頭弄
20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1500   卡拉蘇克
1500-800
三道海子
(烏尤克)
1300-600
烏蘭朱和
1500-1300
張家園
上層

(圍坊三)
?-?
{孤竹?}
西岔
{匈奴?、
白羊?}
?-?
李家崖
{鬼方?、
葷粥?、
犬戎?}
1300-800
綏德-石樓
?-?
光社
{基方?、
{土方?、
鬼方?、
𢀛方?}
?-?
(西伯利亞
中亞移入)
安德羅諾沃
1400-1000
尼雅北部
1500-1000
南灣
1500-800
亂雜崗子-
半截溝

1400-1000
石河子
水泥廠

1400-1000
焉不拉克
1300-500
辛店
{羌戎?、
西戎?}
辛店
山家頭
1400
辛店
姬家川
1400-1100
辛店
張家嘴類
1100-800
卡約
{羌戎?}
900-600
寺窪
{西戎?、
申戎?、
義渠?、
烏氏?、
朐衍?}
1000-750
劉家
{姜戎?}
1500-1300
鄭家坡
{先周?}
1300-1100
二里崗
老牛坡
{崇國?}
1500-1100
二里崗
垣曲商城
{早商}
二里崗
偃師商城
{早商}
二里崗
鄭州商城{早中商}
1500-1300
二里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丘灣
(人方?、
徐夷?、
彭國?、
薛國?、
邳國}
?-?
二里崗
大辛莊
{早中商}
1500-1300、
劉台子
{逄國?}
?-?
膠東
{萊夷?、
嵎夷?}
?-?
銅鼓山
{親}
?-?
二里崗
盤龍城
{早商}
1500-1300
二里崗
荊南寺
{早商}
1500-1300
古庸方城
{庸國}、
{百濮?}
湖熟佘城 二里崗
皖西
大城墩
{早商}
1500-1300
吳城
{虎方?}
1700-1000
萬年
1500-1000
  1500
  (遼東移入)
高台山
1700-1000
魏營子
{孤竹?}
1500-1000
騸馬城
?-?
兔葫蘆組
?-?
董家台
?-?
光社
{土方?、
鬼方?}
?-?
鄭州商城白家莊期{早中商}、
小雙橋 {中商}、
邢墟{中商}
{人方?、
徐夷
姺國
豕韋
諸稽}
費家河
{虎方?}
?-?、
坐果山
{百濮?}
1500-600
周玉梁橋
{荊國?}
?-?
路家河
(香爐石)
{巴國?}
1400-850
{象雄
西羌
先零
燒當
髮羌
}
湖熟佘城
{吳越族?、
塗山氏?、
防風氏(汪芒氏)?}
1500-1000
{淮夷?}
唐咀{巢國?}、
花城{群舒?}、
黃城{黃國}、
台家寺{淮夷?}、
{英國?、六國?}
吳城
{虎方?}
1700-1000
{百越
古南越}
浮濱
1400-800
{百越?、
古閩?、
七閩?}
營埔
1350-50
大湖
1350-50
   (可能源自
卡拉蘇克)
石板墓
{匈奴?}
1600-300
周原
{先周}
1100-800
箕城
{箕方}、
{唐方}
洹北商城{中晚商}、
殷墟{晚商}
1300-1000
台西
{晚商}
陳莊
{蒲姑}、
紀王崮
{奄國}
1300-1000
珍珠門
會泉莊
{萊夷?}、
珍珠門
珍珠門
{嵎夷?}、
歸城
{萊國}、
莒縣
{莒國}
安居
{鄂國}
?-?
黃土崙
1350-1050
{百越?、
古閩?、
七閩?}
 
1000 西周 雙房
{東胡?、
箕國?、
嵎夷?}
?-?
、{燕國}
夏家店上層
龍頭山南山根
山戎(無終)?、
令支?、屠何?}
?-?
蔡家墳
{孤竹?}、
琉璃河
{燕國}
1000-771
{北狄
白狄
赤狄
厹由
鮮虞}
索墩布拉克
(伊犁河流域)
{烏孫?、
塞迦?}
1000- 0
流水
{于闐?}
1000-0
察吾呼
{焉耆?}
1000-400
紮滾魯克
{且末?}
800-100
蘇貝希
{樓蘭?}
1000-200
石人子溝
{月支?、
匈奴?}
800-200
交河故城
{車師前}
100-0
豐鎬{西周}、
張家坡{西周}
1000-771
侯馬
{晉國}、
李家窯
{虢國}、
{虞國}
成周城
{西周}
1000-771
上蔡
{蔡國}、
平糧台
{陳國}
南小汪
{邢國}、
朝歌
{衛國}
商丘
{宋國}、
陶丘
{曹國}
梁王城
{徐國}、
薛城
{薛國}
臨淄
{齊國}、
曲阜
{魯國}
1000-771
炭河里
{大禾?}、
羅子國
{羅國}、
{倉吾?}、
{蠻羋?}
?-?
棗樹林
{西周隨國}、
周玉梁橋
{楚國}、
楚皇城
{楚國}
古庸方城
{庸國}、
遼瓦店子
{楚國}、
{苴國}
十二橋
{蜀國杜宇?}
1200-900
{東甌
越國}
{吳國
越國}
{宜國
邗國}
{揚越} {干越} {古南越} 西周 1000
鐵器時代
冷期
塔加爾
800-100
巴澤雷克
500-300
塔施提克
{堅昆?}
500-0
{肅慎濊貊
高夷扶餘
漢書二期
{濊貊?、
扶餘?}、
白民?}
900-200
沙井
{月氏?}
800-400
{夜郎且蘭
滇國昆明
勞浸靡莫
邛都筰都
漏臥
鉤町}
{七閩} 十三行
1000-0
鐵器時代
冷期
  東周
春秋
<東周春秋> {義渠樓煩
林胡白羊匈奴}
<東周春秋> <東周春秋>
770-403
<東周春秋>
770-403
{巴國
夔羋}
新一村
{蜀國開明?}
900-500
<東周春秋>
770-403
{西甌
雒越}
{西甌
{蒼梧}
{陽禺} {驩兜
縛婁}
{東甌
閩越}
{閩越} 東周
春秋
500 <東周春秋> 500
  東周
戰國
水泉{山戎?}、
凌河{東胡?}、{}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戰國>
402-221
東周
戰國
  {東胡} <> <西楚> {白羊匈奴} <> <西楚> <> <西楚> <> 220-207 <西楚> 207-202 <> 220-207 <西楚> 207-202 <> 220-207 <西楚> 207-202 <> <西楚>
西漢 {匈奴堅昆丁零
渾窳屈射新䔣}
{匈奴} {肅慎濊貊高夷扶餘沃沮} {匈奴鮮卑烏桓} <西漢> {匈奴} <西漢> {匈奴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國} {匈奴西羌小月氏} <西漢>
202-AD 8
<西漢>
202-AD 8
<西漢>
202-AD 8
{南越國} {} {閩越} {南越國} 西漢
0 {西漢匈奴鮮卑烏桓} {西漢匈奴} {西漢月氏烏孫呼揭西域三十六國} {西漢西羌小月氏} <西漢> <西漢> 0
年份
(BC)
時代 阿爾泰
薩彥嶺
內貝加爾 東蒙古 黑龍江
牡丹江
呼倫貝爾
鴨綠江
圖們江
松花江
嫩江
遼河以東
遼東半島
遼河以西
內蒙古
河北北部
內蒙古
河套
內蒙古
東套
陝北高原
山西
汾河北部
環準噶爾
盆地
環塔里木
盆地
環東天山
哈密盆地
河西
走廊
隴西
青海
隴東
寧夏
陝西
關中西部
陝西
關中東部
山西
汾河南部
河南
西部
河南
東部
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
淮河
皖北蘇北
山東 膠東 湖南 湖北
鄂東
湖北
江漢
三峽
重慶
漢水上游
漢水中游
四川 雲南
貴州
青海
西藏
浙東 太湖 蘇中
江南
安徽
中部
安徽
南部
江西
西部
江西
東部
廣西
南部
珠江
中上游
廣東
北部
珠江
三角洲
浙南
閩北山區
閩東
沿海
閩南
潮汕
台灣
北部
台灣
中南部
時代 年份
(BC)
蒙古區 東北區 燕遼區 雁北區 新疆區 甘青區 中原區 海岱區 兩湖區 巴蜀區 西南區 江浙區 嶺南東南區

本表會因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