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華銀行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7月15日) |
嘉華銀行(英文:Ka Wah Bank Limited,前港交所上市編號:0183)前身為嘉華銀號,於1922年由林子豐創辦。
歷史
[編輯]創辦初期,銀號地址設於廣州市西濠口。「嘉華」二字來自當時的兩位股東「嘉南堂」的「嘉」及「南華公司」的「華」。其時,銀號的資本額為200萬元,實收資本52萬元,後增至100萬元。1924年,嘉華銀號以「嘉華儲蓄銀行」之名在香港註冊成為有限公司,總行設於香港上環德輔道中208-210號,初期並不對外營業,真正營運的是廣州分行。1926年,「嘉華儲蓄銀行」改名為「嘉華銀行公眾有限公司」。業務方針以儲蓄為主,藉社會資金為4家置業公司融資。1929年,總行正式對外營業,廣州方面轉為分行。1935年,受世界經濟問題影響,嘉南堂及南華公司相繼倒閉,波及銀行,該行被迫宣佈停業。1936年復業後,香港、廣州兩行分離獨立,各自經營。其後直至1971年創辦人林子豐逝世為止,業務發展良好。
林子豐逝世後,後人無心經營,嘉華銀行的控股權遂於1975年被新加坡僑商劉燦松所取得。1980年,劉燦松把嘉華銀行在香港上市,並多次發行新股擴充其資產規模,成為當時資產、盈利增長最快的上市銀行之一。
1985年,嘉華銀行出現財政困難,6月17日,嘉華銀行的困難開始表面化,當日匯豐和中國銀行發表聲明,向嘉華提供10億港元的「一筆鉅額備用擔保信貸便利」,以使其恢復資金周轉能力。然而,嘉華銀行的問題還未解決,事後證實,嘉華的累積壞賬已高達5.4億港元。而1984年底該銀行股東資金僅5.3億港元,負債已超過資產1,000萬港元,處於實質破產狀態,而劉燦松兄弟也潛逃離港。(後來劉氏兄弟分別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被捕,兩人涉嫌詐騙7.7億元款項。1988年1月,劉氏兄弟卻棄保潛逃,匿居台灣。)
1986年4月21日,嘉華銀行與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公司)簽訂協議,中信向嘉華銀行注資3.5億元,取得嘉華91.6%股權,嘉華銀行得以繼續正常運作。同時,港英政府亦與中信達成協定,嘉華銀行之前的壞賬由外匯基金擔保,也即中信日後未能追回的壞賬將由外匯基金承擔。 1998年7月30日,中信集團把嘉華銀行更改名稱為中信嘉華銀行,12年後於2010年5月10日再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