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葉文瀾(1824-1887),號清渠,字德水,福建同安縣廈門人,祖籍江蘇應天府(今南京)。是清朝末年曾經到過美國舊金山的契約勞工。後返國經營錢莊、茶棧、藥房等生意,成為買辦世家,其產業遍佈廈門、台灣、南洋等地。

生平[編輯]

便回鄉創立源通錢莊、瑞雲茶棧、寶善堂藥房等,生意遍布廈門、台灣、南洋等地,成為廈門巨賈。1865年,左宗棠入閩在漳州鎮壓太平軍殘部,葉文瀾為清軍籌集糧草,並利用與洋人的關係為清軍購買軍火,受到左宗棠賞識。 1866年左宗棠舉薦熟悉洋務的葉文瀾與胡雪岩等人參與創建馬尾船政。在船政大臣沈葆楨的直接領導下,作為總監工(布政使銜道員,從二品),與法國人日益格、德克碑一起工作,從1867年至1876年,長達九年。他多次赴上海、南洋等地採購建材和造船的木料等,兢兢業業,貢獻卓著。

1876年初夏,官營基隆煤礦礦務局(後改為煤務局)成立,葉文瀾被委任為首任礦務督辦,主持基隆機器煤礦籌建工作。1878年,葉文瀾主持開發後龍石油,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口現代油井。

1884年中法爆發戰爭。雖然已經退休,但葉文瀾仍應李鴻章的請求,利用其在台灣的人脈,通過滙豐銀行向被圍困的清軍匯兌軍餉,立了戰功。葉文瀾還曾參股盛宣懷的廈門、泉州、台灣電報局和文報局。

葉文瀾還是著名的慈善家。除出資重修廈門育嬰堂同安雙溪書院考棚,資助金門育嬰堂,有據可查的還有為福建水災和台灣修路、賑災捐款的記錄。

葉文瀾還熱衷於出資出版醫學、宗教書籍。有些書目前在國外還能找到,如劍橋大學圖書館收藏,出版於1863年的《全真禮斗清靜科儀(北斗真經)》;1864年刻印1000冊的《戒溺女果報圖說》,現存於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光緒元年以葉征瑞堂名義出版的《道霈纂要》,現存於日本。1871年以征瑞堂名義刻印的《萬氏醫貫》,是現今存世古代兒科權威著作的唯一版本。

《清穆宗實錄》同治四年(1865)農曆十一月記載:以慷慨捐款、熱衷公益事業,給予福建在藉知府葉文瀾以道員任用,並賞賜花翎

家族[編輯]

葉文瀾多妻,家族龐大。其十三個兒子中最有名的當屬八房葉鶴秋。滙豐銀行由於葉文瀾的關係而讓葉鶴秋做了買辦,由此開創了廈門最有名的買辦世家,一直到1949年。

葉文瀾去世後,葉家的源通錢莊受其家族在台灣的茶葉生意拖累而破產,在當時是很轟動的事件,連上海《申報》都有記載,甚至滙豐買辦也差點被免。好在葉家多方籌款賠償儲戶損失、度過了這個難關,並且在20世紀初開始投資廈門最早的現代企業,如淘化大同食品廈門電燈公司、自來水公司等。

葉家後人多接受西式教育,會講英文,從事金融業的也很多。

葉文瀾在蓮坂建有規模宏大的私家花園「葉征瑞園」也叫「德水花園」,花園中有祖祠和祖墳。1938年日本占領廈門後,葉家有多人被日本人關押、兩人死在獄中,葉家開始走下坡路。花園、祖祠盡毀,位於前營的兩座五進大厝也被出賣,居住於此的葉家十房從此各奔東西。葉文瀾及其兩房夫人和母親葬在蓮坂的祖墳,直到1970年代遷墳火化,移靈至南普陀寺。據稱當時發現葉文瀾屍身未腐。

1949年後,由於買辦和封建官員這些敏感的政治問題,葉家後人(主要是葉文瀾的孫子輩的)經歷了多次的政治運動,已不敢跟自己的下一代講祖先的歷史。到了文革,更是將一切照片、資料全部焚毀。到了葉文瀾的曾孫輩,多數人連自己曾祖的名字都不知道。

2013年初,葉文瀾孫子葉鴻逵在文革前夕所寫的家族史材料被發現,大家才知道原來廈門的著名買辦葉德水和馬尾船政的總監工葉文瀾原來是同一個人。

葉文瀾後代人口眾多,分布於海內外,代表性人物包括曾任廈門市政協副主席的葉紱麟、曾任廈門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葉瑛琿、1980年代滙豐銀行恢復廈門代表處的首席代表和首任分行經理的楊信平(來自香港)、廈門大學法律系教授、廈門市政協委員的葉希慶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研究員級高工葉希揚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葉希超、廈門大學生物系研究生畢業、武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葉希珠廈門理工大學教授葉瑛瑜、創立台灣大宇資訊被譽為中文電腦遊戲之父的李永進等。目前健在、輩分最高的是葉文瀾的孫女,81歲的葉寶瑩(2013年)。 葉文瀾有一個弟弟叫葉清瑞睿,1886年自廈門赴台灣高雄發展,設立錢莊,經營店鋪,很快發展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其家族設立的高雄二信至今仍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