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獸象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扎祖魯古獸象
化石時期:塞蘭特期, 60 Ma
古獸象的下頜化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長鼻目 Proboscidea
屬: 古獸象屬 Eritherium
Gheerbrant, 2009
種:
阿扎祖魯古獸象 E. azzouzorum
二名法
Eritherium azzouzorum
Gheerbrant, 2009

古獸象學名Eritherium)是一個滅絕的長鼻目早期,發現於摩洛哥烏勒德-阿杜恩盆地(早塞蘭特期)。它生活在大約6000萬年前。2009年,伊曼紐爾·蓋爾布蘭特首次將其命名,其模式種為阿扎祖魯古獸象,它是已知的最古老、最小和最原始的大象親戚。

描述[編輯]

古獸象的 模式標本 (試樣號 MNHN PM69) 目前位於里昂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包括一個上頜(帶有顴骨和兩個上頜支,兩個前磨牙(P3和4)和三個磨牙(M1-3)。這個標本約15厘米長,12厘米寬,7厘米高。此外,這些化石還包括15個其他部分,包括頭骨(額骨和鼻骨),下顎碎片和牙齒以及上顎和下顎。[1] 它肩高約20厘米,體重約5-6公斤[2]

一般來說,古獸象在牙齒結構上與其他近蹄類相似,如滅絕的重腳目海牛目的早期代表,但它們的牙齒更為特殊。重建的下頜骨的牙列(從兩個左側片段)構成了哺乳動物原始牙齒的完整序列:三個門牙,一個犬齒,四個前磨牙和三個磨牙。牙列是封閉的,前後牙的犬齒之間沒有牙縫。這種原始哺乳動物的牙列在長鼻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磨牙通常為雙齒狀(即在咬合面承載結構上有小的牙釉質尖)。在這些突起之間是在前兩顆磨牙和最後一顆磨牙上形成橫向條帶的方法,這在磨牙中是典型的。前磨牙只有一個(下頜)或兩個(上頜)尖牙。第一門牙相對較大且不對稱,已經顯示出縮小的跡象。這些事實將古獸象與其他早期長鼻動物聯繫起來。另一個原始特徵是下頜骨短聯合

頭骨上部的重建顯示眼窩在頭骨中相對較前。大多數其他早期隱翅蟲的眼眶明顯移向頭骨後部。

系統學[編輯]

古獸象是已知的長鼻目最古老的代表,儘管尚未分配給該目內的任何亞目。[1]與其生活的時代相適應,古獸象是所有其他原始長鼻目(包括「磷灰獸屬」,努米底亞獸屬」,「始祖象屬」和「Daouitherium」共同構成白堊紀滅絕事件之後早期哺乳動物最完整的進化序列之一。[1] 分枝分析 表明,長鼻科的近親是海牛 (海牛目)和索齒獸目. 它們與重腳目和蹄兔(蹄兔目)一起組成了近蹄類。「古獸象」生活的時代和位置支持了近蹄類起源於非洲並在古新世迅速多樣化的假設。[1]

發現歷史[編輯]

古獸象的發現來自摩洛哥奧拉德塔伊阿卜盆地磷酸鹽盆地的西迪陳南採石場[1]這些在達烏伊以南10-20km處,在1996年發現了(「磷灰獸」)和2002年(「磷灰獸」)兩個早期的長鼻目的屬。在磷酸鹽層的「下層」中發現了古獸象化石。這一層的其他化石包括食肉動物鬣齒獸的最早證據,以及各種板鰓亞綱(鯊魚和鰩魚)。這使得這些發現發生在6110萬到5780萬年前的地質年代。該屬由艾曼紐爾·格爾布蘭特在2009年命名。古獸象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語單詞eρν(eri:old)和θηρίον(therion:animal),而物種名稱「阿扎祖倫」是為了紀念大多數化石發現地附近的烏勒德·阿佐茲村的居民。[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Emmanuel Gheerbrant. Paleocene emergence of elephant relatives and the rapid radiation of African ungul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9, 106 (26): 10717–10721 [2021-08-20]. PMC 2705600可免費查閱. PMID 19549873. doi:10.1073/pnas.090025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5). 
  2. ^ Larramendi, A. Shoulder height, body mass and shape of proboscideans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6, 61 [2021-08-20]. doi:10.4202/app.00136.2014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