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休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陵哀王劉休若(448年—471年8月10日),不詳,休若以字行[註 1]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九子,母為羅美人。南朝宋宗室。

經歷[編輯]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劉休若出生。

南朝宋孝建三年正月庚寅(456年1月26日),封巴陵王,食邑二千戶。

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任冠軍將軍、南琅邪太守、臨淮太守,不久徙任南彭城太守、下邳太守、冠軍將軍。

南朝宋大明四年三月甲子(460年4月8日),改任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冠軍將軍,由諮議參軍張岱行府、州、國事。不久,增督豫州梁郡,增邑千戶。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年),改任散騎常侍、左右郎將、吳興太守,不久即改任散騎常侍、太常。

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年),改任左衛將軍。

宋明帝泰始二年正月癸巳(466年2月5日),進號鎮東將軍。正月辛亥(2月23日),吳郡太守顧琛、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摽、吳興太守王曇生、山陽太守程天祚舉兵叛亂響應劉子勛,劉休若統眾軍東討。二月丁亥(3月31日),進號衛將軍。九月辛丑(10月11日),改任梁、雍、南秦、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增邑二千戶,僅受三百戶。泰始三年正月癸卯(467年2月10日),劉休若因褻黷,降號鎮西將軍。九月癸丑(10月18日),進號衛將軍。泰始四年正月庚午(468年3月3日),降號左將軍,貶為行雍州刺史,使寧蠻校尉,削奪食邑五百戶。五月癸亥(6月24日),改任使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行湘州刺史。泰始五年六月戊寅(469年7月4日),改任征南將軍、湘州刺史。泰始五年閏十一月戊子(470年1月10日),改任征西將軍、荊州刺史。泰始七年二月癸巳(471年3月11日),進號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當時,晉平王劉休祐被殺,京城傳言劉休若有至貴之表,劉彧將此通告劉休若,休若感到很憂懼。二月戊午(4月5日),改任都督南徐、南兗、青、徐、兗、冀六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

宋明帝晚年,猜忌兄弟,懷疑他們未來會奪取兒子劉昱的皇位。泰始七年六月,劉休若被騙入京城。七月乙丑(471年8月10日),劉休若被賜死,時年二十四歲,贈侍中、司空,諡。子劉沖始襲封巴陵王。

註釋[編輯]

  1. ^ 宋文帝劉義隆長子太子劉劭、次子始興王劉濬、三子宋孝武帝劉駿、四子南平穆王劉鑠、五子廬陵昭王劉紹、六子竟陵王劉誕、七子建平宣簡王劉宏、八子東海王劉禕、九子義陽王劉昶、十子武昌王劉渾,以及十一子宋明帝劉彧表字皆從休字輩,休若亦可能為巴陵哀王表字。

參考文獻[編輯]

  • 宋書卷六·本紀第六》
  •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 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