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詮
安樂王
前任:拓跋長樂
繼任:元鑒
國家北魏
時代南北朝
族裔鮮卑
世系文成帝五王系
出生太和元年(477年)
逝世永平五年(512年)
河南洛陽
諡號武康王
墓葬河陰縣西芒山

元詮(477年—512年4月29日),字休賢[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孫,大司馬、安樂王拓跋長樂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元詮年少時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安樂王,加號征西大將軍,又加光爵,以原本的官職兼領太子中庶子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遷都洛陽,魏孝文帝元宏詔令元詮以光爵兼領員外散騎常侍,持虎符前往平城,安撫慰問留守尚書台的公卿,奉迎七廟前往洛陽。十八年(494年)九月,魏孝文帝親自考核官員,他對中庶子游肇說:「自從建造承華宮,已經歷一年,然而東宮的官員,沒有說直言的人,雖然沒過三年,事情必須考核罷黜。游肇和太子中舍人李平見識學問比較好,可列為中等;太子中舍人安樂王元詮可列為下中,解除東華的職務,降為員外散騎常侍馮夙可列為下下,免中庶子,免去爵位兩等,員外散騎常侍如故,中舍人閭賢保可為下下,降為武騎常侍。」[2]魏宣武帝元恪初年,元詮出任持節、督涼州諸軍事、冠軍將軍涼州刺史,很快進號平西將軍,在涼州貪污,政務靠行賄而成。正始三年(506年),中山王元英領兵攻打南梁,魏宣武帝詔令元詮出任使持節、都督南討諸軍事、平南將軍,都督後發的軍隊前往淮南戰場。隔年(507年)參與了鍾離之戰的作戰,因為戰功轉任使持節、都督定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定州刺史。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準備起兵謀反,謊稱皇帝元恪已經被高肇殺害。北方諸州鎮皆懷疑朝廷發生政變,派遣使者觀察元詮的動靜。元詮以實情告知使者們,各州鎮才平靜下來。到了九月元愉在信都北方被元詮擊敗,退守信都後行冀州事李平、濟州刺史高植和元詮等將開始四面圍攻,但元愉仍突圍而出。事後改官侍中,兼以首告之功,除尚書左僕射。永平五年太歲壬辰三月廿八日戊午(512年4月29日),元詮在私人住宅中疾病發作去世,魏宣武帝詔令賜予最高等級的東園秘器朝服一套,絹布七百匹,追贈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安樂王如故,諡號武康,八月廿六日甲申(512年9月22日)葬於河陰縣西芒山[3][4][1]

家庭[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兒子[編輯]

  • 元鑒,北魏相州刺史、北討大都督、兼尚書右僕射、北道行台、尚書令、安樂王
  • 元斌之,西魏尚書令、潁川武襄王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安樂王墓誌銘」王諱詮,字休賢,高宗文成皇帝之孫,大司馬公安樂王之子。」少襲王爵,加征西大將軍,尋拜光爵,又以本官領太子中庶」子。及皇居徙御,詔王以光爵領員外散騎常侍,賚銅虎符。馳」傳往代,申勞留臺公卿,奉迎七廟。頃之,敕兼侍中,尋除持節」督涼州諸軍事冠軍將軍涼州刺史,尋又進號平西將軍。正」始之中,南寇侵境,詔王使持節都督南討諸軍事平南將軍,」攻圍鍾離。以振旅之功,除使持節都督定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定州刺史。歲屬災饉,王乃開公廩,捨秩粟數百萬斛,以餼」饑民。元愉滔天,王忠誠首告,表請親征。敕王都督定瀛二州」諸軍事,餘如故。氛霧剋清,除侍中。又以安社稷之勳,除尚書」左僕射,增封三百戶。春秋卅有六,永平五年太歲壬辰三月」廿八日戊午遘疾薨於第。詔賜東園祕器,朝服一具,絹布七」百匹,禮也。追贈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僕射,王如故,謚」曰武康。粵八月廿六日甲申窆於河陰縣西芒山。」精緯昺靈,蘭殖帝庭,是惟盛德,有馥其馨。玄猷岳峻,雅量川」渟,堂堂武略,煥煥文經。纓紱兩禁,珩組二蕃,金鏘玉響,秋鏡」春暄。重加惠弁,再撫寅軒,彝倫式序,海水澄源。允膺納籙,且既賓門。報施徒聞,仁壽誰覿,一夢兩楹,長淪七尺。痛纏樞扆,」哀震衢陌,遄哉夕菟,迅矣晨烏。龜筮襲吉,毀躐戒途,哀笳北轉,楚挽西徂。羨扃既掩,蘭釭已滅,泉夜冥冥,松颸屑屑。天地長久,陵谷或虧,惟功與德,不朽傳斯。
  2. ^ 《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又謂中庶子游肇等曰:「自建承華,已經一稔,然東宮之官,無直言之士,雖未經三載,事須考黜。肇及中舍人李平識學可觀,可為中;安樂王詮可為下中,解東華之任,退為員外散騎常侍;馮夙可為下下,免中庶子,免爵兩任,員外常侍如故;中舍人閭賢保可為下下,退為武騎常侍。」
  3. ^ 《魏書·卷二十·文成五王列傳第八》:子詮,字搜賢,襲。世宗初,為涼州刺史。在州貪穢,政以賄成。後除定州刺史。及京兆王愉之反,詐言國變。在北州鎮,咸疑朝廷有釁,遣使觀詮動靜。詮具以狀告,州鎮帖然。愉奔信都,詮與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燒,愉突門而出。尋除侍中,兼以首告之功,除尚書左僕射。薨,諡曰武康。
  4.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子詮,字搜賢,襲。宣武初,為涼州刺史。在州貪穢,政以賄成。後除定州刺史。及京兆王愉之反,詐言國變,在北州鎮咸疑朝廷有舋,遣使觀詮動靜。詮具以狀告,州鎮帖然。愉奔信都,詮以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燒,愉突門而出。尋除侍中,兼以首告之功,除尚書左僕射。薨,諡曰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