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縉(?—1689年),字仲紳,號浣公,浙江諸暨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鄉試舉人,清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進士,歷官知縣、河南道監察御史,順治年間,曾導李蔭祖上疏請罷興屯道、廳,請廢屯租以解民困。康熙年間,先後上疏,堅決反對棄舟山地不顧之說,以固海防;反對遷海,請罷任意派撥舵工、水手。曾巡視長蘆鹽政。康熙二十八年卒。有《大觀堂集》[1][2]

參考[編輯]

  1. ^ 清史稿·卷282》
  2. ^ 民國·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26):余縉,字仲紳,號浣公,諸暨人。順治壬辰進士,官御史。有《大觀堂集》。 曉起聞鍾 偶出聞晨鐘,雲自湖南寺。南望不見湖,惟見湖中樹。渺渺水石間,因風時一度。何當月明中,泛舟尋湖嶼。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8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