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來梅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6世紀的不來梅

不來梅位於德國西北部威悉河的入海口,是一座以港口貿易興起的大都市。在其1,200年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不來梅都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內的一個獨立城市。在中世紀晚期,它是漢薩同盟的中心,該同盟曾一度壟斷北海波羅的海貿易。為了擴大和確認其獨立性,這座城市不得不與不來梅親王大主教持續抗爭直到宗教改革,在三十年戰爭後,瑞典帝國吞併了曾經的不來梅親王大主教費爾登親王主教的轄地,在不來梅周邊建立起了不來梅-費爾登,不來梅之後長期與瑞典人保持對抗態勢。

十九世紀末,不來梅被普魯士併入了德意志帝國。隨著不來梅港的新海上碼頭和錨地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它成為德國向美洲移民的主要港口,也是其後期發展的殖民貿易的轉口港。北德意志-勞埃德(Norddeutscher Lloyd,NDL)於1857年在不來梅成立,後來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航運公司之一。

在二十世紀,不來梅這樣一個具有廣泛自由和社會民主傳統的城市,在希特勒政權下失去了獨立性,併入了威悉-埃姆斯大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市三分之二的建築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得到了重建和恢復。不來梅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創始州之一。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戰後的經濟奇蹟吸引了來自土耳其和南歐的工人來到這座城市,因此再加上21世紀重新安置的難民,如今不來梅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有非德國血統。

參考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