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风海棠 (2005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热带气旋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热带气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条目名称[编辑]

叫“台风海棠”比较好吧?“海棠台风”令我以为那是甚么新的自然现像。-小薯饼(讨论页) 14:48 2005年7月17日 (UTC)

我查了一下台湾气象和大气研究单位的论文命名,的确会以译命+台风这样来称呼该台风,例如贺伯台风、桃芝台风,这样的中文称呼是被学术界认可的。--KJ (talk) 15:21 2005年7月17日 (UTC)
香港这边却不同,不论是香港天文台[1])(香港官方气象部门),还是传媒,都是使用“台风海棠”(Google新闻(香港版)搜寻“台风海棠” 搜寻“海棠台风”,比对一下结果?)-小薯饼(讨论页) 03:20 2005年7月18日 (UTC)

台风名称会重复。应该加入编号。 Peterpan 16:42 2005年7月17日 (UTC)

叫海棠台风(0505)很怪,不如叫2005年台风海棠。而且,当一个名字用了在这么强烈的台风后,该名字有机会被剔除不会再用。--Hello World! 00:46 2005年7月18日 (UTC)

手上有的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气象学专书都是以"台风海棠(0505)"、"台风约克(9915)"之类方法称呼热带气旋。中国大陆对部份热带气旋亦会只称其号码。这是国际惯用的方法,英文会看见T. York (9915) 之类的写法。就算是专业天气预报亦必然会加上编号。

台风除名不一定发生,而且跟据不是台风的强度,而是台风所造成的破坏及人命伤亡。 记忆中二千年由WMO命名后未曾出现因台风破坏力强而除名的事例。Peterpan 05:29 2005年7月18日 (UTC)

2000年时新订的台风名单到现在为止都还没用完,当然暂时不需要讨论除名问题。不过就像电影等条目一样,等到当有哪天台风的条目重复时,再以年份加注以资区隔就行(到时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不是吗?--泅水大象 讦谯☎ 17:16 2005年7月18日 (UTC)

香港高温[编辑]

看气象报告,香港今天的气温很高,是否是受到海棠气流的影响?请香港的维基人补充一下吧~--KJ (talk) 06:44 2005年7月18日 (UTC)

已经加了……瀑布汗 瀑布屋 11:33 2005年7月19日 (UTC)
我把珠三角那段移到最上面,影响那个段落以人事变化为主,来区分气象变化。--KJ (talk) 14:07 2005年7月19日 (UTC)
明报即时新闻 澳门昨天最高气温38.2度,今天更录得摄氏39度,创下澳门最高温度纪录,超越1930年7月2日和6日录得的38.9度。--Hello World! 14:17 2005年7月19日 (UTC)

气象资料[编辑]

在台湾这边气象消息主要由中央气象局发布,如果媒体有解读错误,或是加油添醋者,是会受罚的。我不太清楚世界各地媒体对气象报导是否忠实呈现来自气象单位的资料,但自行删减增加在所难免。在气象分析方面,我建议大家还是直接引用气象单位的资料,这样这类条目的可信度会比较高。--KJ (talk) 14:51 2005年7月19日 (UTC)

全球性观点[编辑]

为什么只有在台湾时候的叙述,登陆福建后的内容却没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7 2005年7月21日 (UTC)

因为中国气象局的资料很少。--KJ (talk) 09:21 2005年7月21日 (UTC)
再补充一下好了,台湾的气象局主要只报导台湾附近的气象和对台湾的影响,只有学术单位拿得到气象局的帐号,可以进去查到更进一步的资料,这几天一直在注意中国气象局的网站或中国其他气象网站,但是资料并不多,也许大陆的朋友比较清楚哪个地区的气象台会对台风做比较详尽的记录,且较具公信力。目前编写此条目的维基人看来都不是气象专家,由我们来判定福建是何时进入暴风圈、台风眼是在哪里消失,也有失公允,台湾的台风警报单只写到福建而已,福建哪里就没报了。--KJ (talk) 10:03 2005年7月21日 (UTC)

关于2005年海棠台风,新闻报导恒春成为“孤岛”,是否夸大了?[编辑]

关于2005年海棠台风,我经由Google查询,发现很多新闻在报导恒春灾情时,会使用“孤岛”二字。我仔细阅读这些新闻,原来是枫港桥被溪水冲断。即便如此,我看Google地图显示,南回公路是位在南岸,根本不受枫港桥的影响,因此还是可以经由南回公路通往台东,并没有真的失去与外界联系,所以我不理解“孤岛”是怎么来的?难道当年南回公路是在北岸?

南回公路#枫港外环道则更是有偏颇的描述,写道:“枫港溪桥被大水冲断,恒春半岛顿时失去唯一交通要道”。事实上,恒春另有县道199号可以代替,北上通至寿卡,可衔接南回公路,不受枫港桥的影响,照样能通行台东,所以我不理解“唯一”是怎么来的?2001:B011:A401:316B:8C57:612E:4AF1:8D22留言2023年8月24日 (四) 14:50 (UTC)[回复]

如果阁下在这里问的问题常常要加{{saveto}}模板,并且阁下认为确有加这个模板的必要,建议以后移驾到WP:互助客栈/条目探讨,那边比较受关注,会有更多能人可帮助你,获得更广更深的回应。-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24日 (四) 15:57 (UTC)[回复]
我不懂你的逻辑,为什么问题有加{{saveto}}模板就要在WP: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发问?你如何确定这个问题是适合于WP: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发问?--2001:B011:A401:3D37:A87E:232A:63D5:3B3D留言2023年8月26日 (六) 08:13 (UTC)[回复]
我并没有说问题有加{{saveto}}模板就要WP: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发问,我只是建议阁下这么做,因为条目探讨那边比较受关注,有更高的机率获得更广泛的意见。-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26日 (六) 09:31 (UTC)[回复]
在下认为这源自于地域歧视。他们认为台东是偏远地方,而联络恒春半岛与台东之间的县道199号也不是“交通要道”,屏鹅公路才是交通要道。毕竟整个台东县的人口只比屏东市多一点点,与凤山市更是无法比,与高雄市区更是天壤之别。光是屏东市、凤山市与高雄市区的人口总和就已是整个台东县的近10倍,或是整个东台湾的2倍。不能直接联络屏东市、凤山市或高雄市区就已是孤岛,能联络台东又有什么用?台东自己也是杳无人烟的孤岛。记者们可能就是这么想的。-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24日 (四) 15:57 (UTC)[回复]
这个问题是在问“记者用‘孤岛’二字报导恒春灾情是否夸大”。言下之意,就是枫港桥断掉,仅能证明恒春失去北上与西部(屏东、高雄)的交通联系,记者却没有报导恒春失去与东部(台东)的交通联系,因此质疑‘孤岛’二字是否合乎实情。如果你能证明“台东自己也是杳无人烟的孤岛”,那么恒春成为“孤岛”才说得通。因为“孤岛”一词是借代词,用于当全部的交通联系断掉时,人车完全被困住,景象宛如孤岛般。--2001:B011:A401:3D37:A87E:232A:63D5:3B3D留言2023年8月26日 (六) 08:44 (UTC)[回复]
(*)提醒 @克勞棣如果可以,请就问题本身而回答,避免谈及无关之事(比如人口分析)。--2001:B011:A401:3D37:A87E:232A:63D5:3B3D留言2023年8月26日 (六) 08:49 (UTC)[回复]
好!简单说,“孤岛”的说法的确是夸大了,但并没有夸大很多。-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26日 (六) 09:3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