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李鸿章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条目“李鸿章”已被列为人物主题的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一个不敬业的裱糊匠[编辑]

所谓裱糊匠一说,不过是李鸿章自己推卸责任的说法而已,大可不必100%认同。

其实李鸿章自己心里也清楚,它这个裱糊匠事情做得太烂,所以左宗棠西去之前说的“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要应验了,这才会自己西去之前来番自辩。

问题是你裱糊匠好好地做,有点敬业精神,仍然做不成,那也是没有功劳有苦劳,别人也不好说你什么。

可李鸿章这个裱糊匠,完全是肆无忌惮地拿伪劣产品来混事,自己赚得个满钵满贯,别人的死活它才不管。

这种没有敬业精神的裱糊匠,是不配自辩的。

这个中俄密约李鸿章父子俩收取上百万美元(当时的美元)因为近年俄国解密公布冬宫档案馆资料证明是事实,平时其人贪污腐败的行为也是很少遮掩的,这样的裱糊匠,还真是不想负什么责任的。 --114.243.231.229 (留言) 2010年12月9日 (四) 14:15 (UTC)[回复]


裱糊匠是粉饰太平的意思,李鸿章一生遭朝廷掣肘,难有作为,被人称作“专事善后”。改革梦想一生未曾真正实现,反而见证了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彻底堕落。所以裱糊本就不是他想做的事,又何来做好?——你傻逼啊,当时先有八国联军后宣战。
我不想卷入民族主义的争端,在此只提个建议:去翻翻中法侵台档或相关研究书籍,你会发现法国的海军远比你想像的强势许多。
我曾为这个条目收集过资料,打算一次写完相关条目,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没完成,很高兴看到有人愿意把相关条目的内容补完。--阿儒 | 这里泡茶 2007年4月24日 (二) 11:18 (UTC)[回复]
法国陆海军的武器都比清军强势许多,这是史实,所以清军死伤较多,和二次大战苏联的胜利是一个性质。但是,法国本土远在万里,其军队除了孤拔等几个冒险家,并无决战到底的决心。尤其是1885年3月30日以后没了军费,孤拔也立刻将死,这个仗已无法再打,法军前景不是黯淡,而是已经认输。李鸿章突然送给人家一个大礼,人家事后只当是应该得到的,并不领这份情(政治本来如此,谁让你自杀的?)。李的一生,都是靠一味龟缩来搞外交,这次是很过份的一次,非但左宗棠不敢相信,就是张之洞也被激怒。—霍枯燥 2007年4月24日 (二) 11:30 (UTC)[回复]
不能完全这样说。首先,李在北京,加上清朝的通讯设施远法国差,前线的战况并不清楚,误判的可能性自然高出许多,所以战后清军第一件事情就在江南和台湾是铺设电报线。其次,法国海军打垮舰队后随时能北上炮轰北京,这对北京而言是个压力,如果陆战战况持续不明,时间越拖下去北京当局的压力只会越大。最后,李鸿章依淮军起家,在太平天国时期见试过法军的战力,对于法军多少有些担忧。这样看来,李会急著谈和不是没道理的。维基不是谈历史的地方,我就先打住了,只希望阁下写这条目时尽量避免参入个人好恶,这样我就宽心了。--阿儒 | 这里泡茶 2007年4月24日 (二) 21:42 (UTC)[回复]

1. “前线的战况并不清楚,误判的可能性自然高出许多,所以战后清军第一件事情就在江南和台湾是铺设电报线。”

这个问题在镇南关之役时虽然还有,但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糟糕。据《中国近代战争史》:“1885年初,(广西崇左市)龙州至(越南境内)宣光前线始通电报”。龙州即崇左市龙州县,就在中越边境上,并非大都市,也早有电报通讯了,此时更是通讯通到了越南前线(当时冯子材已经打到河内)。1884年时,情况是很糟糕,这是史实;但1885年时,中国军队的各个环节都开始赶上,这也是史实。关键一点就是不要老是拿1884年的战况来判断1885年的局势,这显然是错误的。

2. “法国海军打垮舰队后随时能北上炮轰北京,这对北京而言是个压力,”

这个可能性是0。孤拔的远东舰队3月初在浙江镇海之战中吃了大亏,3月底攻下了澎湖孤岛,滞留在澎湖养精蓄锐,结果什么都没养出来,倒养出一堆瘟疫来(见“西仔反”条目)。这个瘟疫也许是托辞,如果瘟疫不存在,则孤拔就必定是在镇海之战中被守备吴杰的一炮打成重伤而死。不管怎么假设,法远东舰队已经没有实力北上攻下镇海一个小小堡垒,枉谈天津北京,孤拔也许有此梦想,但无法实现。

3. “李鸿章依淮军起家,在太平天国时期见试过法军的战力,对于法军多少有些担忧。这样看来,李会急著谈和不是没道理的。”

看李鸿章一生,一个较普遍的说法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内战杀太平军、捻军,他带领淮军是毫不畏惧,攻为主守为辅;可是一到外战,如果不算小打小闹的冲突,看他一生主导的外战大战役,宗旨一直是“胆怯龟缩,只守不攻”,战胜对方的记录是0,可谓完败。关键是李鸿章完败的同时,有人大胜,一对比就见真章了。
1876年收复新疆,让李鸿章来管,必定完败,但左宗棠大胜;
1884年中法战争,让李鸿章的心腹潘鼎新来打,一路完败从河内退到镇南关,但1885年让张之洞的心腹冯子材、左宗棠的心腹王德榜来打,一路大胜从镇南关打到河内。
1885年左宗棠死湘军楚军失势。李鸿章倒好,虽然他看中的潘鼎新一军在中法战争中表现极差,刘铭传一军表现一般,但战后的好处却全归了李鸿章,军费全用来建他的北洋水师。按李鸿章用人的眼力,一个问题就是:让李鸿章来主外战,能有好结果吗?结果是没有。1885年1891年,李鸿章花了比日本多一倍的银子,建了一个完败的海军和陆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老先生仍然还是老一套,保存实力,一味龟缩。当然,进攻方有一定的实力,这仗不好打。但李鸿章这种打法,百战百败是肯定的。假设我们替他开脱,认为他的优点是打仗谨慎,可要像他一样,等自己的实力大过对方几倍才能战胜对方,这有得李鸿章等上几百年了。恰巧在新疆之战和中法战争中,还有完全相反的例子说明进攻方并非不可战胜,1885年的法国是欧洲二流强国(大败于普鲁士才15年,元气未复),只要别让李鸿章统帅潘鼎新这种人,而用左宗棠统帅冯子材、王德榜这种人就行了。1894年的日本,实力更在中国之下,李鸿章在甲午用陆军统帅叶志超、海军统帅丁汝昌,目盲乎?习惯乎?自虐乎?

4. “维基不是谈历史的地方,我就先打住了,只希望阁下写这条目时尽量避免参入个人好恶,这样我就宽心了。”

人人皆有观点,关键是说出的话要有史实为依据,以中立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维基不是谈历史的地方”?这个说法比较不能赞同。作为百科,维基是写史实的地方,评价一个人,要看其人的作为;手中有权的,要看其人下的命令产生了什么结果。只要不是空口白话地诬陷,对其人的负面评价、正面评价不妨都写上。我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负面的,写的也是史实,并没有编造什么东西去诬陷他,他干过的事由后人评说是很正常的;阁下有正面评价,只要是史实,也不妨写上。至于“宽心”云云,太离题了。—霍枯燥 2007年4月24日 (二) 23:19 (UTC)[回复]
(:)回应问题缩短了一些。—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07 (UTC)[回复]
(:)回应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内,不是正史,其中错误很多,不适合作参考文献。这是根据镇海《吴公纪功碑亭》正文所记和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的记录所写。—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28 (UTC)[回复]
(:)回应,所谓正史没有确切概念,比如《资治通鉴》也不在二十四史之列,但历代均视为正史。至于《清史稿》是今天研究清代历史的最主要的文献,也可以视为正史。——顾心阳 2007年4月27日 (五) 07:36 (UTC)[回复]
(:)回应 《清史稿》的《欧阳利见传》和《潘鼎新传》所述与事实很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是不可信的。主要是李鸿章在晚清官场太有势力,写《清史稿》的那些晚清遗老,对李鸿章本人及捧他的场的人的评价是很成问题的(实际上这些写作者本来就在庐山之中,不是局外人)。最近的《走向共和》一剧,就是按《清史稿》拍的,结果李老先生简直就是特级劳模了,贪污的四千万两银子和打输的那么多外战要么不提,要么找理由搪掉,正是《清史稿》的做法。先不提这些,反正《清史稿》里面关于晚清一段的描写,问题不是一般的多,不能算正史的。—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7:54 (UTC)[回复]
(:)回应,又出现了这样的争论,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为此争论,按照维基的方针,是可供查证而不是完全正确。所以只需要要写清楚其参考来源即可。如果有反对意见存在,一样应该写进去然后著名参考来源。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判断也不用判断的。如果不这样,科学条目几乎就不能写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可能以后被推翻的。—人神之间(过来喝杯茶) 2007年4月27日 (五) 12:14 (UTC)[回复]
(:)回应,哈哈,其实我们没有争论,只是友好讨论,况且我虽然持有不同观点,还是支持作者的。——顾心阳 2007年4月27日 (五) 23:44 (UTC)[回复]
(:)回应,不好意思用词不当,确实是友好讨论。我的意思其实仅仅是说这种情况按维基方法处理即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也没必要去评价那个参考资料是否准确。—人神之间过来喝杯茶 2007年4月28日 (六) 02:11 (UTC)[回复]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4月29日 (日) 17:31 (UTC)[回复]

参见西仔反条目,法国内阁于1885年3月30日听到镇南关之战大败的消息就让总理Jules Ferry下了台,并以超过2/3的绝对多数(306票对149票)否定给中法战争中的法军加军费。亚洲作战的法军连炮弹都买不了,无法再战。4月14日,澎湖的法国海军已经接到法国政府的命令单方面停止作战,中法战争事实上已经停火。所以镇海之战本人认为是4月份就结束了,总共一个多月40多天(而不是中国大陆官方说法的6月份结束,总共三个多月103天)。—霍枯燥 2007年4月24日 (二) 06:07 (UTC)[回复]

污掉四千万两银子,好震撼的数字啊。记得北洋到了后来一年也就130万两银使费,只不知出自何处?也许,我揣摩一下,又是“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没发射过一条鱼雷”一样,某篇天涯的网文? -------Victorkkd 2012年6月15日

如2013年,他以114.42.105.124在胡雪岩李鸿章放入“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为了遏制左宗棠的势力,亟言“白银更胜白米,钱根即是命根””,并捏造参考书是朱智财《晚清时期红顶商人胡雪岩》[1] [2],但并无此书。


日后,2018年,他傀儡Mydjsound以上述假书名与假内容创王有龄[3],该年以223.140.219.146又将一样的假内容放入胡雪岩[4]紧接以223.140.219.146将此假书名从“白银更胜白米,钱根即是命根”挪到该段当参考[5],后傀儡Iphukthegurlandcuminsideher把上述“白银更胜白米,钱根即是命根”换成此循环认证[6],同样在左宗棠[7]。--Outlookxp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07: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