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21-2型鱼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k 21-2型鱼雷是Mk 13型鱼雷的被动声波制导变体。它以广泛使用的Mk 13型鱼雷为基底,加以由贝尔实验室所研发的被动声波制导系统而成。

推进系统则改为汽轮机,以维持其速度表现,但制导系统和汽轮机所需的空间使得弹头装药需要从600磅(270 kg)高爆炸药减至350磅(160 kg)。[1]

该鱼雷的预期用途经历了一系列变动。它最初被考虑作为飞机投放的自由落体武器,至于Mk 13型鱼雷,1944年8月的翠鸟行动(Project Kingfisher)则开始研发战区外武器,它可以从敌方防御范围外的目标主力舰发射。这意味着此时在太平洋上的美国船只都受到防空武器的严密防御,使对它们的攻击难以成功。一旦展开对日本本岛的进攻,美国海军将面临类似的挑战,因此需要一种武器来解决这受战区外武器攻击的问题。在翠鸟行动不久后,日本开始了神风特攻队攻击,作为解决同一问题更激进的方法。

翠鸟A型是断电式滑翔炸弹的过渡方案,装载制导鱼雷。

翠鸟C型是更为成熟的版本,由AUM-N-2海燕英语AUM-N-2 Petrel反船舰导弹所携带。它有着更大的射程,但这亦表示它需要有自己的制导系统。早期的选择是,采用其中一个新研发的喷射引擎,而不是采用英国使用的更简单的火箭发动机,最终选择的Fairchild J44发动机英语Fairchild J44直到1948年才运行。[2]二战结束后,这种武器的需求变得不那么重要,其研发速度亦减慢。

翠鸟是作为射程延展工具,攻击水面船舰而开始研发的,尽管被怀疑轻型鱼雷是否能有效打击目标。亦使人意识到那时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潜艇,[3]而不是水面船舰,翠鸟的战区外武器设计仍能有效发挥作用。正如英国人发现刺猬炮鱿鱼炮英语Squid (weapon)等飞行武器,可以比鱼雷更快到达被侦测目标的位置,它们因此没有时间躲避或逃跑。使鱼雷自行瞄准大型目标[4]所需的声波制导系统,也可以被研发为“潜艇猎手”。就Mk 21型鱼雷来说,这特征蔓延似乎造成了更多的延迟而不是进展,试图充分改进它们的制导系统导致Mk 21-0型鱼雷计划被放弃。潜艇只需要一枚较小型的弹头便能破坏它,所以较轻型的Mk 35型鱼雷成为通用空射鱼雷的首选设计。反过来,这枚被简化,仅限空中发射的Mk 41型鱼雷,在1950年代中期成为AUM-N-2海燕的弹头。

此鱼雷的研发被终止,没有投入使用。[1]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Jolie, E.W. A Brief History of US Navy Torpedo Development: Torpedo Mk21 Mod 2. 15 September 1978 [18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2. ^ Fairchild J44. Minijets. [202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3. ^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后,日本尽量不进行主要的舰对舰行动,而是专注于陆上防御消耗战
  4. ^ 传统鱼雷以罗盘方位瞄准目标,在复杂的鱼雷数据电脑英语Torpedo Data Computer的协助下潜艇是可以计算到它的轨道,因而移动,躲避。基于战区外鱼雷的切入点是不可预测的,简单的目标方位计算是不足够的,需要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