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齐尼亚 (俄亥俄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齐尼亚
Xenia
齐尼亚在俄亥俄州的位置
齐尼亚
齐尼亚
在俄亥俄州的位置
坐标:39°41′01″N 83°56′17″W / 39.6836°N 83.9381°W / 39.6836; -83.9381
国家美国
俄亥俄州
格林县
面积
 • 总计34.42 平方公里(13.29 平方英里)
海拔[1]284 公尺(932 英尺)
人口(2010年)
 • 总计25,719人
 • 估计(2012)25,944[2]
 • 密度747人/平方公里(1,935人/平方英里)
时区美国东部时间UTC-5
 • 夏时制EDT(UTC-4

齐尼亚Xenia)是美国俄亥俄州格林县的一座城市,是格林县的县治所在地。[3]该市位于俄亥俄州西南部,距离代顿34公里,和迈阿密河谷地区(Miami Valley)一起属于代顿大都会统计区。 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Xenia(ξενία),这意味着“好客”。

截至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25799人。[4] 齐尼亚是格林县人口第三大城市,落后于费尔伯恩和比弗克里克。 作为格林县的县城,位于地理中心,安置县法院,县警长,监狱等政府部门。 它是美国名字以字母X开头的地方人口最多的。

历史[编辑]

齐尼亚所在地属于西北领地,在拓荒者定居之前便有萧尼族印地安人部落在此定居。部落酋长居住地被称为老奇里科西(Old Chillicothe),今名“旧城”(Old Town),位于今齐尼亚之北面。传奇的萧尼族领袖特库姆塞便于1768年出生于此。另一印地安部落卡托巴人(Catawba)也在附近活动,其后裔与白人和黑人自由民通婚,在此地生活至今。

1803年,俄亥俄州正式成立,第一届俄亥俄州议会正式建立格林县。当时齐尼亚所在的这片土地为弗吉尼亚州汉诺威县居民托马斯·理查德森和伊丽莎白·理查德森夫妻(Thomas and Elizabeth Richardson)所有。格林县成立的同年,欧裔拓荒者约翰·保罗(John Paul)用“弗吉尼亚州的1050磅现金”从理查德森夫妻手中购买了该片土地,共计占地约2000英亩(8.1平方公里)。 保罗游说格林的县长,将格林县的县治设在肖尼溪(Shawnee creek)两条支流汇合处,以促进该地区的开发。测绘官约瑟夫·C·万斯(Joseph C. Vance)测绘了这篇土地,为城镇制定了初步规划。次年,万斯以250美元的价格向保罗购买了250英亩(1.04平方英里)的土地用于城镇建设。新城市的起名充分遵循了民主原则,万斯召开了城镇回忆讨论新城市的名字,然而几轮会议下来未能达成一致。随后,牧师罗伯特·阿姆斯壮(Rev. Robert Armstrong)提议新城市命名为“Xenia”,其希腊语源词意思为招待,好客。正是因为该镇的热情好客的民风让他决定在此定居。该建议最后得到镇会议的通过。在会议投票表决时一度赞成与反对各半,僵持不下之际,会议邀请镇民拉蒂西亚·戴维斯(Laticia Davis)女士(镇民欧文·戴维森之妻)投下关键一票。拉蒂西亚投下赞同票,新城遂以齐尼亚(Xenia)命名。

在确定镇名的同时,建设也迅速开始:1804年,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建成了镇上第一座房子;威廉·贝蒂(William Beattie)成为了齐尼亚第一个商人并建造了一座酒馆作为镇社交和公共事务讨论场所。1905年,镇学校建立,校舍为原木搭起的木屋。同年,牧师詹姆斯·托勒(Rev. James Towler)成为镇第一任邮政局长。新城镇吸引定居者源源不断涌入,各项产业逐步建立——面粉厂,锯木厂,羊毛加工厂,肉类加工厂,榨油厂,磨坊等工农业产业相继成立。1831年第一座消防站建立,1840年代铺设了煤气管道,城镇提供煤气,直到1905年才被天然气所取代。

19世纪前半叶,铁路业在美国迅速扩张,齐尼亚也不例外。1843年,小迈阿密铁路(Little Miami Railroad)从辛辛那提向北修建至齐尼亚,对外交通便利性大大增加。1850年初,哥伦布和齐尼亚铁路(Columbus and Xenia Railroad)建成,沟通齐尼亚与州府哥伦布戴顿。铁路的建成,使得齐尼亚成为风靡一时的休闲度假区。齐尼亚东北3英里处有泉(今黄泉),1851年在此建立了渡假村塔瓦瓦屋(Tawawa House),吸引了大量渡假和疗养人群。当时人们普遍相信自然泉水有医疗功效,渡假村甚至请来了一名专业皮肤科医生萨谬尔·斯皮尔斯比(Samuel Spilsbee)。渡假村客人中不少为来自南方蓄奴州种植园主。引起了城中废奴主义者的惊讶和不满。俄亥俄州因其地理位置和蓄奴州肯塔基州仅一河之隔,不少黑奴逃离蓄奴州,成为自由民后便来到齐尼亚附近居住。1855年,塔瓦瓦屋关闭后,财产被非裔卫理公会收购,成立了美国第一座传统黑人大学——威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 University),为黑人自由民及其后裔提供高等教育。该校发展延续至今。

1861年2月13日,新当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乘火车从哥伦布前往辛辛那提途中经过齐尼亚,短暂停留并且发表了简短的演说,受到了镇民热烈欢迎和礼炮迎接。然而其演讲内容为其他站之简单重复,故未被随行记者所纪录。美国内战后,在齐尼亚设立了“俄亥俄州老兵孤儿之家”(Ohio Soldiers' and Sailors' Orphans' Home )为内战老兵的遗孤提供扶养和教育。随著城镇规模的日渐扩大,公共设施日趋完善,镇民决定成立市级机构。1871年3月24日,镇上的居民88户还是准备请愿书,同年7月21日,共有66人签名同意。请愿书被递交至格林县法院,10月27日,法院正式批准请愿书,齐尼亚作为一个市级单位正式成立。1879年,电话线路铺设到了齐尼亚,电力和自来水系统于1881年1886年建成。市图书馆于1899年开业,1900年时齐尼亚市拥有独立的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

齐尼亚龙卷风灾难[编辑]

齐尼亚地处龙卷风高发地区,本地北美原住民口述历史中便称该地为“恶风盘据之地”。1974年4月3-4日,美国中部地区出现龙卷风大爆发,其中一个藤田级数为F5级的龙卷风正好从齐尼亚市横穿而过,带来了严重的损失。34人死亡,1150人受伤,过半数的建筑物损坏,包括市内的五所学校,九座教堂,约180家企业商户。约10000人暂时无家可归。提出藤田级数的日裔科学家藤田哲也在文章中认为飓风的风力强度已经达到F6级(最高级),但此说存在争议。

地理[编辑]

气候[编辑]

交通[编辑]

齐尼亚曾经是西俄亥俄重要的交通枢纽。曾经有三条客货城际铁路在齐尼亚汇合: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韦尔斯顿支线(戴顿——华盛顿法院府),宾夕法尼亚铁路小迈阿密支线(原小迈阿密铁路,辛辛那提——春田);以及宾夕法尼亚铁路匹兹堡——圣路易斯干线(原哥伦布和齐尼亚铁路,匹兹堡——圣路易斯)。在铁路运输的鼎盛的19世纪末期还有两条城际电铁线路:戴顿和齐尼亚运输公司,齐尼亚和春田铁路。市区南侧的齐尼亚站为各铁路的交汇地。随著汽车发展和公路的修筑,以及铁路重复建设,铁路随著衰退。1934年和37年,两条城际电铁仅运营30馀年就相继停运。城际铁路客运也开始缓慢衰退,到1971年美国国铁成立后,齐尼亚不再有客运列车经停,仅有堪萨斯城至纽约的国家特快号(National Limited)沿匹兹堡——圣路易斯正线路过,并于1979年结束运营。货运继续维持了若干年:1967年宾州铁路小迈阿密支线被废弃拆除,1982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韦尔斯顿支线停运,2年后被拆除。随著联合铁路(宾夕法尼亚铁路和纽约中央铁路合并)对路网的调整,该段线路的正线地位被取消,1984年起,不再有干线列车经过或停靠。1986年,所有铁路在齐尼亚的运营结束,1988年,所有路轨,站房,铁路设施被拆除。

人口统计[编辑]

经济[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 ^ Population Estimat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3. ^ Find a Count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ties.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31, 2011). 
  4. ^ Archived copy (PDF). [September 13,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April 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