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鲤鱼精与山猫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鲤鱼精山猫精,是台湾台东市地区民间传说里的两种怪物,因为鲤鱼精对居民作祟而被当地的山猫精追杀,最后妖怪们因故分别变成当地的山和地标。

习性[编辑]

鲤鱼精有两只,一公一母、来自于太平洋,它们只要遇到阳光便会幻化成石头动弹不得,直到太阳下山才会变回来。它们可以让人生出双胞胎(过去社会中双胞胎被视为恶兆[1])。

传说[编辑]

过去这对鲤鱼精经常在太阳下山后上岸来骚扰当地居民,而当地也住著一只保护居民的山猫精,只要鲤鱼精上岸便会追捕它们,但一直被灵活的鲤鱼精逃脱,直到有一天,在公鲤鱼回到海里后,母鲤鱼却因为来不及进入海中太阳便升起了,使让它和山猫精一起变成石头,而刚好有一艘西班牙(一说荷兰)的船只经过,发现经过的“山”上有两颗大宝石,便把它们挖出来带走,但那两颗宝石其实是母鲤鱼的眼睛,失去眼睛的母鲤鱼失去灵气,再也无法变回原形,而山猫精看著自己的猎物没有动静,也因为猫的狩猎本能而保持不动,两只怪物分别变成鲤鱼山猫山

另外,公鲤鱼则在回头看母鲤鱼的时候照到阳光,变成了绿岛(另有说法认为他跟母鲤鱼一起变成鲤鱼山)[2][3]

其他版本

关于鲤鱼精的传说另有其他版本,但大致上离不开猫追鲤鱼的内容,如鲤鱼精和山猫精原本分别是王母娘娘的宫女和玉皇大帝的杂差,某天,杂差奉命将祝寿礼送给王母娘娘,却在路上被宫女吓到、弄破了作为贺礼的天鹅卵,双双被打下凡间变成妖怪受苦,对鲤鱼精恨之入骨的山猫精因此开始追杀鲤鱼精,但最后两只妖怪都被当地另一只妖怪:猴精给杀了,山猫精被吃掉、鲤鱼精则被挖走双眼,但猴精又被玉皇大帝下令电死,和其他两只怪物一起变成当地的猴子山[3];或是两只怪物因为相爱而荒废了政事,被惹怒的天神将狸鱼的眼睛挖去,还把它们变成两座山[4];还有故事为台东平原的少年爱上原住民公主但遭反对,原住民头目派人追杀少年,少年被迫自杀而化作鲤鱼山,头目不放心而请猫神看管他[5][6]

另外也有传说认为当地的阿美族青年曾在鲤鱼山中发现一件金光闪闪的宝衣,并且被族人推举为番王,并且对抗荷兰人的入侵,后来荷兰人转为对他示好,并用许多宝物番王交易,并换走了他的宝衣,鲤鱼山上的眼睛也被挖走,番王在失去宝衣后因为说的话不再灵验而被族人背弃、而且在鲤鱼精丧失灵气后,族内出生的胎儿和家畜都是瞎的,阿美族因此搬到马兰一带居住[7]

现代研究[编辑]

鲤鱼精和山猫精的故事主要是源自当地的鲤鱼山猫山,两座山因为在平原上极为醒目,是当地的地标,而且外表跟动物类似,而出现这样的传说。

另外,猴子山的命名其实来自于阿美族称呼那座山为“Kawasan”,音近台语的“猴子山”而来,所以与猴精相关的版本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猴子山的名字、将其加入传说中而杜撰出来的结果[3]

参考资料[编辑]

  1. ^ 稻田尹. 台湾むかし話. 台湾艺术社. 1943. 
  2. ^ 鯉魚山歷史變遷. 
  3. ^ 3.0 3.1 3.2 何敬尧. 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 联经. 2019-05-09 [2020-06-29]. ISBN 9789570853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4. ^ 鯉魚山紀念碑群.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5. ^ 鯉魚山步道-環境資源. 台湾山林悠游网. 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6. ^ 台東平原的故事. 走访鲤鱼山. 台东县东海国小.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 ^ 施翠峰. 思古幽情集. 时报.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