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贤宁山东济南府济阳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人,明朝人物。

高贤宁早年从学于教谕王省,以节义相砥砺。建文年间,入太学,但因燕军围困济南,高贤宁被困不得出。当参政铁铉请求计谋,高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射于城外,燕王为其言辞而悦,缓为进攻。之后相持两月,燕兵撤退。朱棣即位后,高贤宁被逮捕。明成祖授其官职,而其坚持不赴任。锦衣卫指挥纪纲与高贤宁关系不错,劝其就任。高贤宁则说其不能违背师父的教导,后被放回,九十七岁去世[1]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143):“高贤宁,济阳儒学生。尝受学于教谕王省,以节义相砥砺。建文中,贡入太学。燕兵破德州,围济南。贤宁适在围中,不及赴。是时燕兵势甚张,黄子澄等谋遣使议和以怠之。尚宝司丞李得成者,慷慨请行,见燕王城下。王不听,围益急。参政铁铉等百计御之。王射书城中谕降。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王悦其言,为缓攻。相持两月,卒溃去。燕王即位后,贤宁被执入见。成祖曰:“此作论秀才耶?秀才好人,予一官。”贤宁固辞。锦衣卫指挥纪纲,故劣行被黜生也,素与贤宁善,劝就职。贤宁曰:“君为学校所弃,故应尔。我食廪有年,义不可,且尝辱王先生之教矣。”纲为言于帝,竟得归,年九十七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