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头港镇安宫

坐标23°15′39″N 120°09′10″E / 23.26073948859326°N 120.15275921971032°E / 23.26073948859326; 120.1527592197103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安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南市学甲区68号之1
坐标23°15′39″N 120°09′10″E / 23.26073948859326°N 120.15275921971032°E / 23.26073948859326; 120.15275921971032
主神李府千岁
池府千岁
吴府千岁
建立时间明末南郑
重建:1981年
地图
地图

镇安宫,是位于台湾南部台南市学甲区光华里的一座王爷庙,主祀李、池、吴三府千岁。

供奉神祇[编辑]

头港镇安宫

镇安宫崇祀三王。三王者,李王、池王、吴王也,又称三府千岁。据连雅堂台湾通史》宗教志载:延平郡王入台后,辟土地,兴教养,存明朔,抗满人,精忠大义,震曜古今。明社既屋,民间乃建庙重祀,而时多避忌,故闪烁其辞,以王爷称,亡国之痛概可见矣。王府东都,礼乐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爷庙皆称代天府或王宫,而尊之为大人,为千岁,未敢昌言之也。此庙由来,实渊源于此。

头港濒临海隅,属盐分地带,土瘠民贫,生活穷苦,该庙初建之时,以供奉福德正神为主,后经地方诗人吴吉要先生以“镇守头港”之意而名为“镇安宫”。本庙前殿主祀李府、池府、吴府千岁〈即俗称大王、二王、三王〉、神虎将军等,后殿〈又称慈云寺〉主祀南海观音佛祖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十八罗汉等,偏殿供奉“软身福德爷”,香火鼎盛,为头港居民信仰中心。

日治时代[编辑]

甲午战争,缔结马关条约台湾被割予日本,居民不愿为异族统治,起而对抗日本,“林崑刚竹嵩山一役”,日本部队因受阻愤而沿途杀掠焚烧,该庙也因此遭池鱼之殃焚毁,历经五十年。

战后[编辑]

民国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居民不愿任令庙损殿毁有渎三王威灵,乃由吴克章、吴兴传、吴克读、吴章兴、吴深、吴天化、龚联祯、吴丁合、吴枝章、吴主成、吴永长等人提议并捐输及庄众踊跃捐资重建,除原本三王爷外并增建侧殿供奉观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神祇,庙宇重建完成,惟寺、宫格局因沿袭陈陋,虽曾再事修葺,终未尽善。

近年[编辑]

民国七十年(西元1981年),地方贤达与旅外人士商定于原址鸠工重建,于是推吴三连、吴章兴、吴修齐吴尊贤、吴俊杰、翁主舍、吴俊陞、翁川配、翁平彰、吴振良、翁石龙等为发起人,翁呼炉、吴竹头、吴德川、吴玉书等人负责劝募,筹新台币三千馀万元。后公推翁呼炉氏专责督建,总务及财务则由吴德川及吴玉书分别担任。无论选材雕工,力求精致,越两年庙成,殿宇分两进,前殿崇祀三府千岁,后殿供奉观音佛祖、北极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十八罗汉偏殿供奉福德爷,民国72年(西元1983年)入火安座,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举行七朝清醮。

历任董事长[编辑]

  • 第一任:吴三连
  • 第二任:吴修齐
  • 第三任:翁川配
  • 第四任:王茂生
  • 现任:黄界贞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