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志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志海
英文名Warren Chan
性别
出生1954年
国籍 加拿大
教育程度香港大学法律系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陈志海,KC,SC(英文:Warren Chan,1954年),中国香港人。 他在香港回归前1994年获委任为御用大律师(1997年香港回归后称为资深大律师),是岭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香港大学荣誉大学院士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

简历[编辑]

陈志海195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有五妹一弟,马头围廉租屋出身,家境清贫。 他童年最入骨记忆是“恨吃叉烧包”。可是,他们一家人从来没有上过一次茶楼,去沙田旅行的机会也没有。就读马头涌官立上午小学,中学入读利玛窦书院(中一至中二)、九龙塘模范英文中学(中三至中五)以及中华基督教会铭贤书院(预科)。

少年时期长时间流连于深水埗石硖尾一带,常与中学同学结伴玩乐;小学至初中时期成绩差,老师的评语是“精神不集中, 求学欠认真”。他又出去过南海纱厂“寄宿”(半工读)、当过杂工。直至去到中三那年,他遇到了心仪的女同学,认为自己要够才华方配得上她;再加上他看到书籍《敏儿苦学记》,这两个事件令他开始讨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慢慢培养了“穷则变,变则通”的逆境思维方式,他明白自己选择不多,眼前唯一选择就是靠“科举考试”,刻苦读书来争取入大学。他会考成绩 平平, 有幸获得京力士校长取录入读铭贤书院,完成中六课程。

经过几个月奋斗,陈志海成功升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历史系。但他认为历史系钱途有限,于是便苦修英文,最后以自修生的身份入读香港大学法律系。他家住深水埗,但没有钱住宿舍,每天到港大上学,来回要行路,坐车和坐船,耗掉差不多四个小时。

七十年代的港大法律系,教授会列出案例清单,动辄三十多个案例,涉及多本书和文章。陈志海买不起法律书,但又不及其他同学可以早进图书馆借书。由于平日晚晚教夜校,他只能争取时间在星期六早上读书,他逢周六早上换西装,走入最高法院图书馆,职员没有多加查问。因此,他便能按教授的案例清单搜罗所有书籍,然后进入“作战”状态,由早上九时读到中午十二时,他强迫自己要用三小时读完别人要花一星期才能读完的案例。

陈志海的学习方法是在有限时间积极学习,而在其他所有零碎的时间积极思考。他坐船时看书, 坐车时思考, 过了三年争分夺秒的生活。陈志海最后以港大法律系的第一名成续毕业,成为当年唯一的一级荣誉生。他得到港大法学士学位一年后获得法学专业证书,取得执业大律师的资格。

陈志海认为成功之道有二,一是“穷则变,变则通”,一是“Strive for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追求卓越,成功自会跟随)。

他第一年做见习大律师是没有薪金的,只好继续靠教夜校赚钱维生,可是见习生工作其实极忙,往往要做到晚上八九时,幸好当时的师傅特别批准他提早下班教夜校。夜校学生程度差,他就用最浅白的英文讲解,学生慕名而来,陈志海成为第一代“夜校补习天王”,而学校亦给他加人工。他说“即使一个月只有二百元人工,我也要做到最好,这个精神非常重要,不然,做甚么都钱字排头,那是本末倒置,绝对不会成功。”

捱过见习期,作为大律师,要自立门户接个案,但租金上期、灯油火蜡,每一样都是捉襟见肘。出身非名流,不会有世叔伯介绍大客户,陈志海只能珍惜每一椿最小的案件,他的工作态度是,案无大小,客无贫富,每件案都尽量做到最好。他说“刚出来做事,千万不要以为,客人不过是一个小贩,案件微不足道,律师费只有五百完,就随便上庭说两句,敷衍了事,这样的态度永远不可能成功。在我心目中,没有一件官司是微不足道的,而月,客户愈穷,我愈要用心为他打好这场官司。我也是穷人出身,我知道,穷人的五百元代表甚么。”

正因为尽量做到最好,陈志海渐渐打响名堂。五年后,他得到英国大律师资格;亦先后在澳洲维多利亚洲最高法院、新加坡最高法院和美国纽约州获得执业资格。1994年,他获委任为英女王御用大律师(即现在的资深大律师衔头)。

陈志海对政治没有兴趣。他以全力做好大律师的本业为职志。他代表过不少的城中富豪。

后来有人问他为何陈志海可以那么快看遍堆积如山的官司文件,他猛然醒起,这是他没有钱买法律书籍,走入最高法院图书馆,用极速时间看书而练就出来的绝技。

陈志海坦言,最初也有觉得世界不公平,别人有一个星期时间温书,自己只有三个小时,但结果他发现这反而是一种难得的恩赐。“原来法律最重要不是死记,那只会令你的脑袋闭塞,重要的是,你要想得通透。你死啃资料的时间不多,反而能训练你用更短时间吸收资讯,同时用更多时间想通问题。”

陈志海认为青少年遇到困难,无需怨天怨地,也不要倚赖别人帮忙,应该从艰苦中学会变通和向上爬的精神,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成长和建立更成功的人生;相反,如果天生已经富足,做人很容易失去动力,这样反而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害而无利。他说:“千金难买少年穷。”

最困苦的时期,原来是最宝贵的。他说“我出身贫穷,后来又接触到很多富豪,甚至超级富豪,近距离观察到他们的生活,我认为有钱人读书并没有优势。我觉得自己幸运,年轻时很穷,所以有很强的动力去奋斗。”

“中环价值并非绝对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范畴内做到最好,香港十大富豪,又有多少人读过大学?如果你自小留意一串鱼蛋成本多少、一个小铺租金多少,你可能更适合做生意,而不是考大学,如果你对艺术或者音乐有兴趣,你也可在这方面全力发展,尽量做到最好,你一样可以取得成就。成功不一定要用钱来衡量,可是,你不要碰到困难就赖人,责怪制度,责怪环境,责怪福利不足够,你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陈志海对于香港与中国内地的法律教育发展都非常关心。对于推动香港的法律教育,他捐款促成香港中文大学在2004年成立法律学院。在母校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他捐款成立陈志海基金,后来更进一步设立了陈志海基金教授(人权与责任),现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便是第一位担任陈志海基金教授(人权与责任)的法律学者。对于中国内地的法律教育发展,他曾经捐款支持清华大学法律学院。他亦有捐赠给崇基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博群计划, 香港大学医学院, 香港大学立之学院, 教育大学, 城市大学和岭南大学等等。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创立团结香港基金,董建华先生邀请了陈志海担任该基金的理事。

回望人生,陈志海明白到当年深水埗背景的不幸,反而造就自己日后的成功。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年轻人,他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由此至终,陈志海认为年青人最大的资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两手空空, 从深水埗一步一步地走上太平山顶。在法庭过了25年充满挑战的日子后,陈志海在54岁时激流勇退,看书为乐,享受古今中外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悠闲中寻找人生智慧。他读书思考后写了三本著作,分别是《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美国另外的一面 (从1898开始)》和《中华文明圈》。

个人生活[编辑]

1977年,陈志海以港大一级荣誉生毕业,他即与中三那年令自己力求上进的女同学结婚,婚后有两名子女。

1987年,他一度移民到加拿大。三年后回流香港。

法律界的师傅及徒弟[编辑]

陈志海的师傅是英女王御用大律师,资深大律师李柱铭。跟随过陈志海学习的大律师徒弟众多,较著名的包括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法官朱芬龄以及香港大律师公会的两位前主席资深大律师梁家杰及林定国 (林定国亦成为了律政司司长),还有谢志浩资深大律师。

著书[编辑]

  • 《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by Red Publish:2015,ISBN:978-988-8380-00-8(英文)
  • 《美国另外的一面 (从1898开始) (第三版)》青森文化出版,年份:2020年,ISBN:978-988-8664-82-5(中文)
  • 《中华文明圈》红出版(青森文化)出版,年份:2020年,ISBN:978-988-8664-34-4(中文)

参考[编辑]

  • 〈陈志海盼推动民间投资大学〉(罗永聪),《明报》, 2004年4月5日
  • 〈资深大状陈志海算计人生〉(陈杬杬、陈超铨),《东周刊》, 2004年4月28日
  • 〈从深水埗打上山顶〉(陈惜姿),《壹周刊》, 2004年4月29日
  • Citation for Mr. Warren Chan, Q.C., S.C., at the Honorary University Fellowships Presentation Ceremony, 2004 12月
  • 《御状有钱唔赚叛逃中环》(罗永聪),《明报》2010年9月27日
  •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陈志海先生赞辞〉, 2013年5月13日
  • 〈将相本无种陈志海〉,《美荷楼记》, 2013年8月
  • 〈大状重审历史出书抗洗脑〉(何伟略、谢美琳),《明报》, 2013年11月11日
  • 〈精英大状用脑撑民主〉,《苹果日报》(冼丽婷), 2014年1月26日
  • A top barrister takes on world histor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lex Lo), March 1, 2014
  • 〈资深大状陈志海分享奋斗那些年〉(Elsie陈),《星岛日报》, 2014年10月15日
  • 〈以批判思维掘出历史真相〉(史怀德),《信报财经月刊》, 2015年12月
  • 〈勤奋肯学何惧起跑线〉(邹靖仪),《明报》, 2016年1月20日
  • 〈岭南大学荣誉法博士陈志海资深大律师赞辞〉, 2016年11月24日
  • 〈男儿当自强〉,《美国另外的一面 (从1898年开始) 》(第三版) 2020年12月
  • 〈从穷少年到御用大律师〉(胡思),《明报月刊》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