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彦回(1355年—1402年),字士渊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兴化路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朝官员。

陈彦回的父亲陈立诚曾经是归安县丞,后被诬陷论死。陈彦回被谪戍云南,家人多死于途中。到达四川时,只有陈彦回与其祖母郭氏还在。恰逢大赦,陈彦回又无法回乡,监送者因同情而放走他。因为贫困无法返乡,于是投靠乡人知县黄积良,冒姓黄。久之,获阆中教谕严德政举荐,授保宁训导。之后任满赴京述职,明太祖召见后任平江知县。之后,给事中杨维康举荐,升任徽州知府建文元年,因循良受建文帝嘉赏。祖母郭氏去世,应当离去,而百姓却在京师奔走乞留。陈彦回亦上报陈述,乞求复姓,至此,诏除彦戍籍。后连乞终丧,不许。葬郭氏于徽州城北十里北山,当时在墓下哭甚哀,人们看到后都称此山为“太守山”。陈彦回对百姓说:“我身为罪人,当初逃亡的时候冒名他姓。当时因为祖母还在,唯恐我受罪后牵连,于是隐忍了二十年。现在祖母去世了,我自当请死罪。皇上特赦我,我此生终将以死报国。”燕兵逼近南京时,陈彦回在地方招募义军增援中央军。朱棣攻占南京后,陈彦回被逮捕入京,不屈而死[1]

南明弘光帝追赠他为太仆卿[2]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142):“陈彦回,字士渊,莆田人。父立诚,为归安县丞,被诬论死。彦回谪戍云南,家人从者多道死。比至蜀,唯彦回与祖母郭在。会赦,又弗原,监送者怜而纵之。贫不能归,依乡人知县黄积良,冒黄姓。久之,以阆中教谕严德政荐,授保宁训导。考满至京,召见以为平江知县。逾年,太祖崩,彦回入临。又以给事中杨维康荐,擢徽州知府。建文元年,以循良受上赏。祖母郭卒,当去,百姓走京师乞留。彦回衰绖赴阙自陈,乞复姓。当彦回之戍云南也,其弟彦亦戍辽东。至是,诏除彦籍。连乞终丧,不许。葬郭徽城北十里北山之阳。时走墓下,哭甚哀。人目之曰“太守山”。尝对百姓泣曰:“吾罪人也,向亡命冒他姓。以祖母存,恐陈首获罪,隐忍二十年。今祖母没,宜自请死。上特宥我,终当死报国耳。”燕兵逼京师,彦回纠义勇赴援。已而被擒,械至京,死之。”
  2. ^ 資料連結.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档案工作室. [201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