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筱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闽南语名称?
全汉 邱世濬
全罗 Khu Sè-sùn

邱筱园(1878年11月15日—1942年4月7日),名世濬,字筱园台湾日治时期汉诗人、中医师实业家民意代表

生平[编辑]

邱筱园祖籍福建诏安,其先祖渡海来台后,原居新竹,后迁八德,他的父亲因生活之故,又徙居龙潭高平村,1878年11月15日邱筱园出生,在四个兄弟中排行第三。

他幼年离家,于养家义塾、东宁学校求学十年,精熟诗书,亦兼习中医。完成学业后,二十岁回乡开设私塾,当时著名的育英义塾、慕甯山馆、维新学堂,都是他所创设的。[1] 日治初期,邱筱园仍持续担任书房教师的工作,但随著时代的新变,他开始积极投入实业经营,利用日本勤业银行的贷款采矿、制茶、营建农场,最后成为拥有甲种制茶厂与六十多甲田产物业的实业家。[2]

1935年在台湾总督府所举行的第一次殖民地选举中,被选为民选之龙潭庄协议会员,1939年再次连任。1942年4月7日病逝家中。

诗学[编辑]

邱筱园活跃于日治时期台湾的汉学界,《瀛海诗集》称他“善属文能诗,为汉学界耆宿。性亢爽高洁,有耕陇抱膝高吟之概,然圭璋品望为世所重”[3], 他同时也是1930年周石辉计画刊行《诗报》时,请教的二位诗坛大老,并为《诗报》创刊号撰写发刊词。此外,他于1926年创立汉诗同好社团“陶社”,并且担任十六年(1926-1942)的社长,陶社至今仍维持每月课题联吟的传统,是目前新竹县少数现存的古典诗社。

邱筱园早年曾加入桃园吟社,作品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诗报》,杰出的诗艺得到普遍的肯定,1913年为了争取他的加入,甚至引发桃园吟社内部“散处派”与“咸菜硼派”的对立,其事还见诸报端[4]

1927年他以〈孔方兄〉一诗在全岛联吟大会夺魁,1931年又以〈雨丝〉在新竹公会堂举行的全岛联吟大会中得第三名。此外,他还曾四次在全岛联吟大会担任词宗,1926年亦受邀参加台湾总督上山满之进东阁吟会,在当时的汉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邱筱园的诗作生前未整理成集,不过日治时期的汉诗选本如《瀛海诗集》、《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前集》、《东宁击钵吟后集》等都录有他的诗作。2013年11月出版的《日治时期台湾汉诗人:邱筱园诗集》为目前可见邱筱园最完整的作品集。

医术[编辑]

邱筱园精通中医,不论贫富身分,一律施以义诊[5], 只给予处方笺,从未收病人分毫,在乡里之间,救人无数,声望崇高,甚至连日本人都前来求诊。他的儿子邱维垣提及,“远至新竹、竹东等地亦时有病者求治,从兹官民均不敢检举先父执行中医之术矣。故先父逝后卅馀年,至今年老乡亲们尚记忆犹新,每言其痳科用方之灵验,与治急惊风救活之准确,实有口皆碑之良医。”[6]

作品[编辑]

邱筱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07年3月15日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的〈桃花源〉组诗,黄植亭评这五首诗:“纯从桃花源妙处著笔,发挥尽致,风骨欲仙。五首中无一弱句,无一闲字。琳琅满纸,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自是斲轮老手,真当行出色技也”[7], 这些诗除了诗歌技艺引人注目外,亦反映了台湾人在乙未割台事件中的感受:

邱筱园1927年在全岛联合吟会的抡元之作〈孔方兄〉,则是呈现了台湾知识菁英对于当时陷入内战中的中国,从未止歇的关怀与凝视:

屋仰司农绌度支,如斯事大执能为。老兄具有神通力,合向中原救国危。

家庭[编辑]

  • 妻:袁藻妹,出自宵里望族。
  • 子女:邱筱园共有9个子女,皆为袁氏所生。四个女儿依序是邱允、邱端、邱淑、邱美。五个儿子则为:
    • 邱维崧,长子,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曾担任桃园教育局主任督学。
    • 邱维岳,次子,毕业于龙潭农业专修学校,继承家业,为玉峰茶业工场理事长,任高平村村长32年。
    • 邱维垣,三子,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开设创新纪念医院。
    • 邱维翰,四子,毕业于龙潭农业专修学校,经营洗衣店。
    • 邱维藩,五子,毕业于龙潭农业专修学校,务农。

参考资料[编辑]

  1. ^ 《桃园县志‧邱世濬传》,(桃园:桃园县文献委员会,1962),页2062。
  2. ^ 邱维垣,〈先父创新公行述〉,《丘(邱)氏会刊》第八期(台北:台北市丘(邱)氏宗亲会,1978) ,页62。
  3. ^ 黄洪炎,《邱世濬传‧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页148-149。
  4. ^ 《台湾日日新报》1913年7月1日刊载,桃园吟社的散处派与咸菜硼派因争邱筱园而起纷争,邱氏因而投函,言其与散处派同步,所以两派之争底定。《台湾日日新报》1913年7月5日又刊载桃园吟社的散处派与咸菜硼派,“争一邱筱园甚力”,两派皆投书报社。报社的裁定是“方今世界,尊重自由,从邱之意可欤。”
  5. ^ 桃园县志‧邱世濬传》,(桃园:桃园县文献委员会,1962),页2062,“而又慧心别具,擅歧黄之术,于小儿,痳疹等科最精。不论贫富,一律施以义诊,全活无算。”
  6. ^ 邱维垣,〈先父创新公行述〉,《丘(邱)氏会刊》第八期(台北:台北市丘(邱)氏宗亲会,1978) ,页63。
  7. ^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7年3月15日第一版艺苑。
  • 《桃园县志》,桃园:桃园县文献委员会,1962。
  • 黄洪炎,《邱世濬传‧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
  • 邱维垣,〈先父创新公行述〉,《丘(邱)氏会刊》第八期,台北:台北市丘(邱)氏宗亲会,1978。
  • 李嘉瑜,〈课耕茶是业,避俗竹为邻─日治时期台湾汉诗人邱筱园及其诗作〉,《台北文献》直字第184期。
  • 李嘉瑜编著,《日治时期台湾汉诗人:邱筱园诗集》,台北:秀威资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