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蜡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蜡疗,属于物理治疗热疗的一种。主要用于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神经病变等。原理为使用石蜡包覆患部,传导热能以进行热疗。

原理[编辑]

蜡疗在中国医学中已行之有年,《本草纲目/虫部》中记载:“脚上冻疮。浓煎黄蜡涂搽。汤火伤疮,红肿成脓。用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渣,加黄蜡一两搅化,放冷后摊布上贴好,极效”。而近代蜡疗是利用传导的方式传递热能,常使用在一些慢性关节疾病者。

一般石蜡的溶点为摄氏30-70度,医用石蜡则是将石蜡和矿物油以混合比例6:1或是7:1的方式制成,加入矿物油之后可以降低熔点至约50度,而矿物油还有润滑的作用,在治疗完成后能够轻易的将石蜡移除。由于石蜡的低比热,就算使用较高的水温也不至于使病人烫伤。其传导热的速率也比水来得慢,对组织的加温当然也较慢,也同样可以降低烫伤的机会。

优点[编辑]

  • 因石蜡的比热低,使用石蜡为治疗介质比以热水为治疗介质时用的温度较高亦不会有烫伤之虞。
  • 热传导系数低,所以组织加温慢,因此可以防止组织过热。
  • 石蜡中的矿物油可湿润皮肤。
  • 对于末梢肢体的使用非常方便。
  • 可软化皮肤并增加组织的柔软度。
  • 是一种感觉舒适的湿热(Moist Heat)。

缺点[编辑]

  • 仅对末梢肢体(如手部、足部)较易使用。
  • 无法控制使用时温度。
  • 一次治疗加热约只能持续20分钟。
  • 蜡疗是一种被动治疗(即患者并没有主动运动的参与),由于被蜡包覆,治疗部位很少能同时进行运动。

治疗方式[编辑]

  • 包覆法:将治疗的部位清洗擦干,装饰品(如戒指)移除后,将欲治疗的肢体放轻松、张开,浸入石蜡内,再拿出来,则石蜡会在肢体表面形成固态状,此依步骤应重复8~12次后,再以绝缘的塑胶袋套著,并以毛巾包著以保持温度。此时若肢体因热而产生水肿的倾向,则可以把肢体举高超过心脏,直到治疗时间结束。
  • 浸泡法:初始步骤与包覆法大致,直到当蜡膜凝固于患部后,再将肢体放入石蜡浴中浸泡约15~20分钟,而这最大的影响是在温度的上升及血流的增加,但法不适用于易产生水肿的病人。
  • 蜡盘法:将已熔化的石蜡倒入准备好的盘中,待冷却成饼状以后将石蜡饼取出包覆于患部,比起包覆法,此法操作较简单迅速。
  • 涂刷法:使用于一些有角度限制或难以置放于石蜡箱的肢体部位,此时可将石蜡涂刷于这些部位数次,再以油布或棉垫缠绕包起来,作为保温之用。

临床适用症及禁忌症[编辑]

适用症[编辑]

  • 在亚急性或慢性外伤及有发炎情况时适用,如风湿性关节炎。
  • 适用于烧伤病人,尤其是当皮肤正处于愈合阶段时,蜡疗有助于增加皮肤柔软度,以防止日后活动度受限。

禁忌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