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纳斯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刚日落的智利帕瑞纳天文台。此影像是面向东边拍摄,可见满月正从粉红色的维纳斯带升起,维纳斯带下方的蓝灰色区域则为地影
透过维纳斯带看到的满月。请注意,满月位于视场的中心附近,这意味著太阳几乎就在相机正后方。
从13,000公尺(42,000英尺)高空的飞机上看到的维纳斯带。
黄昏中发展的维纳斯带。

维纳斯带,也称为金星带维纳斯环反曙暮光拱反曙暮光[1],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不久的民用曙暮光期间可见的大气现象。它是一种粉红色的辉光,大致在围绕著观测者的地平线上方延伸10–20°。它看起来与也会反射阳光的馀辉相对。

在某种程度上,维纳斯带实际上是在反日点附近地平线上的高山辉之上。和高山辉一样,变红的阳光后向散射也形成了金星带。然而与高山辉不同的是,阳光由细小的粒子散射引起的带玫瑰色拱带照射在较高的大气中,并在日落后或日出前持续一段时间[2]

随著曙暮的进展,拱带与地平线被地影的暗带或“曙暮楔”隔开。粉红色的辉光是由于太阳升起前或落下后的阳光经由瑞利散射,然后被颗粒后向散射。在月全食期间的“血月”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效果。由太阳系行星际尘云漫反射太阳光引起的黄道光对日照也是类似的现象。

维纳斯带在冬季的几个月里可以观察到具有鲜艳的粉红色,而在夏季,维纳斯带在地平线附近的黄橙色带上显得褪色和暗淡[来源请求]

这一现象的名字暗指古希腊女神阿芙萝黛蒂(英语:Aphrodite)的“皮带”,即腰带或胸带,习惯上等同于罗马女神维纳斯。由于金星的最大离日度(太阳和太阳系天体之间的角距离)仅为45–48°,因此内侧行星从未出现在与太阳黄道经度相差180°)的方向上,因此金星从未位于金星带内。 维纳斯带称呼源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人看到天空中粉红色光弧景色,觉得这种现象很有诗意,就像是爱神维那斯的腰带因此就把这个景象称为“维那斯带”。其实与金星无关,只是金星的英文名是 Venus,所以此景象也称为“金星带”。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Definition of ANTITWILIGHT. www.merriam-webster.com. 
  2. ^ Powell, Jonathan. Atmospheric Factors and Features. The Patrick Moore Practical Astronomy Series.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8: 105–130. ISBN 978-3-319-97700-3. ISSN 1431-9756. doi:10.1007/978-3-319-97701-0_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