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三步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短长三步格古希腊语ἴαμβος,原义为“讥讽”)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拉丁语诗歌使用的韵律种类之一,多用于戏剧之对白部分。由于古希腊语自然的节奏偏近短长格,所以短长三步格最为接近自然对话。

与其他步格不同,短长三步格中的“三步”实际上是以两个短长为一步,因此实际上每行诗一共有6个短长,共计12音节。

韵律结构[编辑]

短长三步格的基本结构为(以–表示长音节,⏑表示短音节,x表示亦可长亦可短的两用音节):

x–⏑– | x–⏑– | x–⏑–

其中最后一个音节与其他古希腊韵律一样,可以短音长用

下例来自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第1053行:

πέραν γε πόντου καὶ τόπων Ἀτλαντικῶν
⏑–⏑– | ––⏑– | ⏑–⏑–

此句中第五音节(两用音节)作长音节,其他两用音节均作短音节。

中间休止[编辑]

长短短六步格相似,短长三步格亦须在中间加入休止,位置通常在第五音节后:

x–⏑– | x || –⏑– | x–⏑–

然而少部分诗句的中间休止可在第七音节后,喜剧比起悲剧更加多见。

替代韵律[编辑]

由於戏剧作品中长篇的对白每行节奏相同比较单调,所以依据戏剧种类的不同,可以采取部分替代韵律;一般来说悲剧中替代的可能较少,喜剧则贴近日常对话可能采取很多种替代。较为普遍的替代规则包括:

  • 除最后一个音节外,其他长音节均可分解成两个短音节。但是每行超过一个分解长音节在悲剧中较为罕见,且任何种类戏剧不能连续分解两个长音节(即不能出现⏑⏑⏑⏑组合)。
  • 任何种类戏剧中,倒数第二音节须为短音节,即每行必须以⏑–收尾以保证基本的短长韵律。
  • 悲剧的短长三步格必须遵守波尔森法则英语Porson's Law:若第九音节是一个词的词尾,则其必须为短音节。以下符号表记中粗体的x标出第九音节:
x–⏑– | x–⏑– | x–⏑–
假若此音节为词尾,则其必须是短音节,如下表示:
x–⏑– | x–⏑– | || –⏑–

类似韵律[编辑]

  • 短长三步跛脚格英语choliambχωλίαμβος)与短长三步格相同,但是倒数第二音节以长音节代替,即:
x–⏑– | x–⏑– | ⏑–––
该韵律由希波纳克斯创造,其内容多偏重ἴαμβος一词原义的“讥讽”,甚至常常成为粗俗辱骂的诗歌。

参考文献[编辑]

  • M. L. West. Greek Metr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