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猫飞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猫飞弹
海猫舰载防空飞弹
类型舰载防空飞弹
地对空飞弹(虎猫飞弹)
空对地飞弹(地狱猫飞弹)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62年—现今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1971年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
福克兰战争
南非边境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者肖特兄弟
研发日期1956年
单位成本134,000美元(单枚飞弹,财政年度1989年)[1]
制造数量5724枚[1]
基本规格
重量68千克(150英磅)
长度1.48米(4.86英尺)
直径22厘米(9英寸)

弹头18千克(40英磅)连续杆式高爆战斗部
弹头量10千克(22英磅)
引爆机制触发引信+红外光学近炸引信[2]

发动机两段式固体燃料引擎
翼展70厘米(28英寸)
作战范围0.5至5千米(0.3至3.1英里)
射高4.6千米(2.9英里)[3]
升压时间17.5秒[2]
速度0.8马赫
制导系统GWS-20、GWS-21:手动视线指令导引
GWS-22:半自动视线指令导引
GWS-24:自动视线指令导引
转向系统飞行控制翼
发射平台
运输路虎卡车(虎猫飞弹)

海猫飞弹是英国的一款短程防空飞弹系统,旨在取代英国海军各式军舰上广泛使用的波佛斯40毫米防空炮。海猫飞弹是世界上第一款应用于实战的短程舰对空飞弹系统,其设计理念在于沿用现有射控系统的条件下,通过最低限度的改装工程全面升级并取代各式军舰上的波佛斯防空炮。该系统的曳引式陆基防空飞弹版本被称为“虎猫飞弹”。

海猫飞弹不同型号间的区别主要在其射控系统。最初的GWS-20型号使用简单的手动视线指令导引模式,以满足快速开发和快速部署的需求。之后出现了几款改进型号:GWS-21增加了雷达提示以辅助手动操作,使该型号于夜间和恶劣天气的作战效果提升;GWS-22型号改用了半自动视线指令导引模式;最后研发出的型号GWS-24具有全自动交战的功能。陆基型虎猫飞弹的服役时间相对较短,且不久后便被短剑飞弹取代,而舰载型海猫飞弹的服役时间则较长,最终被海狼飞弹英语Sea Wolf (missile)和各式技术更先进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取代。

海猫飞弹和虎猫飞弹在对外出口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有些至今仍在使用。

历史[编辑]

海猫飞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贝尔法斯特肖特兄弟公司一项名为SX-A5的实验,该实验试图将马尔卡拉英语Malkara (missile)(Malkara)反战车飞弹改装为以无线电操控的短程防空飞弹。该实验之后被赋予了“绿灯”(Green Light)的彩虹代号,最终开发出的产品则被命名为海猫飞弹。

由于海猫飞弹是以一款反战车飞弹为原型,因此它的体积相对其他防空飞弹较小,飞行速度也较慢,仅能达到亚音速。海猫飞弹在当时被认为可以有效对抗1950年代与霍克海鹰战斗机英语Hawker Sea Hawk性能相似的第一代、第二代喷射机,这些使用喷射引擎的新型战斗机很难用二战时期的波佛斯40毫米/L60防空炮进行拦截。

1958年4月,海猫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公开提及,当时肖特兄弟公司英国海军获得一份开发短程防空飞弹系统的合约,以取代40毫米/L60防空炮或具有近炸引信弹种的波佛斯40毫米/L70防空炮。它也可用于拦截一些大型且速度缓慢的反舰飞弹,例如华沙公约组织和苏联的各个武器外销客户正在部署的“冥河”舰对舰飞弹

海猫飞弹在1959年法恩堡航空展上首次向公众展示。1961年,海猫飞弹在英国皇家海军勇敢级诱饵号驱逐舰英语HMS Decoy上进行首次验收测试,成为第一枚由皇家海军军舰发射的飞弹。后来它也被瑞典海军采用,并成为第一枚由外国海军发射的英国飞弹。[4]

设计[编辑]

最初的海猫飞弹是一款小型亚音速飞弹,由两段式固体燃料火箭引擎提供推力。它在飞行途中由4个十字形排列的后掠翼操纵航向,并由另外4个小尾翼稳定飞行。海猫飞弹可接收控制器的无线电数据链路指令以进行手动视线指令导引,此导引模式将使军舰内的操作者需在飞弹和目标都进入其视野范围内时,才能手动操作射控系统修正航向。[5]因此,操作者通常需要等待大约7秒(飞行约300米(328码))的时间使海猫飞弹进入跟踪雷达或是目视的方向,使其在极近距离下的防空效率不佳。[6]

海猫飞弹由军舰上的4联装飞弹发射器发射,此发射器的底座比它所取代的波佛斯双联装高射炮的Mark 5型号和STAAG型号更小,重量上也更轻、更容易维护,并且非常容易使用。

衍生型号[编辑]

最初,所有海猫飞弹均使用4联装6,600英磅(3,000千克)重的飞弹发射器,[1]但后续又开发出了3联装2,800英磅(1,270千克)重的飞弹发射器。两种飞弹发射器都需由人工装填弹药,并装有用于接收无线电指令的天线。军舰只需安装发射器、设置射控系统及分配一间飞弹操作室即可成功安装此防空系统。海猫飞弹及相关设备被北约大英国协的海军广泛使用,并出口到世界各地。它还能与多种客制化的射控系统集成,如最常见的荷兰HSA英语Thales Nederland的射控系统。皇家海军使用的4种射控系统如下所述。

GWS-20[编辑]

骑士号驱逐舰英语HMS Cavalier上的GWS-20型海猫飞弹。
威灵顿号巡防舰英语HMNZS Wellington (F69)上的海猫飞弹发射器和GWS-22射控系统。可见安装在导引系统上的闭路电视摄影机和橙色天线罩。
3联装虎猫飞弹发射器,左侧2枚飞弹装有运输用护罩,右侧为训练弹。
南非防卫军(现南非国防军)的希尔达(虎猫)飞弹发射器。

“GWS-20”(Guided Weapon System 20,20型导引武器系统)是海猫飞弹最初的型号,旨在取代波佛斯双联装Mark 5高射炮及其相关的射控系统。最初的辅助导引装置为一种简易测速导引装置英语Director (military)(STD, Simple Tachymetric Director),并实现完全视觉化操作。操作者以肉眼确认目标及飞弹的相对位置,然后用操纵杆输入修正航向的指令,随后指令便会通过无线电链路传达给飞弹,借此引导飞弹接近目标。飞弹尾翼上会发出耀斑以帮助操作者识别飞弹位置。

1961年,鹰号航空母舰的GWS-20系统在诱饵号驱逐舰英语HMS Decoy上进行了验收试验,随后被拆除。皇家海军中安装有GWS-20系统的军舰有:无畏级英语Fearless-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两栖船坞运输舰罗撒西级英语Rothesay-class frigate利安德级英语Leander-class frigate巡防舰索尔兹伯里级英语Salisbury-class frigate林肯号英语HMS Lincoln (F99)索尔兹伯里号英语HMS Salisbury (F32)以及部分郡级驱逐舰英语C-class destroyer (1943)。英国皇家海军肯特号英语HMS Kent (D12)伦敦号驱逐舰在1970年代初期将其更新为GWS-22。最初皇家海军希望将所有的郡级驱逐舰都安装GWS-20型号海猫飞弹,而该级也都做好了相应的改装准备。然而,最终只有骑士号驱逐舰英语HMS Cavalier任性号驱逐舰英语HMS Caprice接收到此系统,并于1966年进行改装。

GWS-20型海猫飞弹参与了福克兰战争,安装在当时的罗撒西级英语Rothesay-class frigate普利茅斯号巡防舰英语HMS Plymouth (F126)雅茅斯号巡防舰英语HMS Yarmouth (F101)上。

GWS-21[编辑]

GWS-21型号海猫飞弹使用了包含262型雷达的“改进型近程盲火类比射控系统” (CRBFD, Close Range Blind Fire analogue fire control director) 。此新型射控系统提供操作者在肉眼索敌的模式外,另一种以雷达辅助手动追踪和引导飞弹的模式,使该型号在黑夜及低能见度环境下的作战性能提升。它是部落级巡防舰英语Tribal-class frigate、4艘战斗级英语Battle-class destroyerAD改装舰、4艘郡级驱逐舰英语C-class destroyer (1943)奥塔哥号护卫舰英语HMNZS Otago (F111)塔拉纳基号护卫舰英语HMNZS Taranaki以及鹰号航空母舰上的预设防空武器。该型号在最后一次外销中出售给了印尼海军,并由VT集团英语VT Group于1984年改装在部落级英语Tribal-class frigate鞑靼号英语HMS Tartar (F133)阿散蒂号英语HMS Ashanti (F117)廓尔喀号英语HMS Gurkha (F122)上。

GWS-22[编辑]

GWS-22型号海猫飞弹是一款与包含904型跟踪雷达的完整MRS-3射控系统集成的海猫飞弹,也是第一款具有半自动视线指令导引功能的海猫飞弹。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装在大多数利安德级、罗撒西级、郡级护卫舰以及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它可以在自动雷达导引(盲火雷达)、手动雷达导引、手动电视导引或紧急情况下的直接导引模式下运作。所有以上舰艇都曾在福克兰群岛服役。

GWS-24[编辑]

GWS-24型号海猫飞弹为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最终版本,使用义大利阿莱尼亚猎户座RTN-10X(Orion RTN-10X)射控系统和912型雷达,仅安装在21型巡防舰上。使用此型号防空系统的军舰曾在福克兰群岛服役。

虎猫飞弹[编辑]

虎猫飞弹(Tigercat)为舰载海猫飞弹的陆基型防空飞弹版本,[1]使用3联装曳引式飞弹发射器,由路虎军用卡车牵引发射器及相关射控、雷达装备。最初型号的虎猫飞弹战斗性能与GWS-20型号类似。后续1973年也推出使用GWS-24类似性能的2型虎猫飞弹,使用I/J工作频段的马可尼ST850/M射控雷达。此外,2型虎猫飞弹也使用了具有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改良型飞弹弹体。[3][7]1967年至1978年间,只有英国皇家空军地面团第48中队使用,随后便被短剑飞弹取而代之。虎猫防空飞弹系统也曾被阿根廷印度伊朗约旦南非[8]卡达的军队使用。

地狱猫飞弹[编辑]

地狱猫飞弹(Hellcat)是海猫飞弹的空对地飞弹版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考虑开发,以装备于韦斯特兰黄蜂式直升机英语Westland Wasp威塞克斯式HU.5型直升机上,用于对抗各种快速攻击艇和其他高速的海上目标。[9]直升机的一对武器挂架上可各携带1枚飞弹,并将光学瞄准镜安装于机舱顶。地狱猫飞弹也曾被考虑用于反游击战,将4枚飞弹挂载于肖特兄弟SC.7运输机英语Short SC.7 Skyvan上。[10]

海猫标靶[编辑]

“海猫标靶”(Seacat Target)是在海猫飞弹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模拟反舰飞弹以供军舰进行飞弹拦截训练的特殊训练弹型号。此型号于1986年推出,使用与海猫飞弹相同的两段式火箭引擎,但战斗部改为特殊的训练用弹头。此型号飞弹可从制式海猫飞弹发射器发射。[11]

服役纪录[编辑]

达克斯福德帝国战争博物馆分馆展出的海猫飞弹(上)和海狼飞弹(下)。
雪梨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遗产中心英语Royal Australian Navy Heritage Centre的海猫飞弹发射器和M44型射控系统。

第一艘安装海猫飞弹并投入使用的时间为1962年2月,由战斗级英语Battle-class destroyer拉科鲁尼亚号驱逐舰英语HMS Corunna (D97)首次列装。[12]然而由于喷射机速度的快速提高和超音速反舰飞弹的问世,导致海猫飞弹到20世纪70年代就变得相当过时了。在这些情况下,手动视线指令导引的亚音速海猫飞弹在除了拦截正面方向来的飞机以外,几乎完全追不上其他情况下侧飞或远离中的飞机,且就算敌机正面来袭,也只有在操作员及时警觉到目标时才能进行拦截。后续海猫飞弹推出了一款装有高度计等电子设备的改进版本,可避免飞弹于接近海平面飞行时高度过低而沉入海中,使海猫飞弹拦截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飞弹的效率获得提升。[7]

福克兰战争[编辑]

尽管已经过时,海猫飞弹在福克兰战争爆发时仍被英国皇家海军广泛使用,并且是许多舰艇的主要防空系统。事实证明,它比刚推出更现代化的海狼飞弹更可靠,尽管热情号护卫舰英语HMS Ardent (F184)的飞弹发射器在该舰遭受一次空袭的关键时刻时发射失败了。英国战后最初的报告声称海猫飞弹摧毁了8架飞机,但这些战绩并没直接的证据支持,因为这些飞机当时遭受多种英国防空武器猛烈攻击,且无法明确确认完成致命一击的武器种类。[13]

海猫飞弹可能参与摧毁了3架阿根廷的A-4C天鹰式攻击机,这些飞机受到了部署于圣卡洛斯湾英语San Carlos Water的防空系统的全力攻击。其他声称获得相同战果的武器包括短剑飞弹吹管飞弹以及舰载40毫米L/60防空炮[14]6月12日,格拉摩根号驱逐舰英语HMS Glamorgan (D19)向1枚袭来的飞鱼反舰飞弹发射海猫飞弹拦截,飞鱼飞弹的飞行可能因海猫飞弹的爆炸而发生些许偏离,但并不足以摧毁弹体或是使其脱靶。格拉摩根号驱逐舰在该次袭击中被击中并严重受损。[15]当时阿根廷的第601防空炮兵大队英语GADA 601有装备虎猫防空飞弹。战后英国人缴获了7台虎猫飞弹发射器,其中一些之前曾列装于英国皇家空军。

福克兰战争后,英国皇家海军对制式防空武器进行了紧急且彻底的重新评估。而后海猫飞弹迅速退役,并被更加现代的武器系统取代,如守门员近迫武器系统 、更现代的20毫米和30毫米高射炮和携带海狼飞弹的新型护航舰。

瑞典[编辑]

这些飞弹安装在4艘瑞典东约特兰级驱逐舰英语Östergötland-class destroyer上,军舰上的3门波佛斯L/70高射炮被改装成一门海猫飞弹发射器。东约特兰级驱逐舰始建于1950年代末,于1980年代初退役。

澳大利亚[编辑]

海猫飞弹安装在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所有6艘江河级英语River-class destroyer escort护航驱逐舰上,并与该级最后1艘舰艇于20世纪90年代末一同退役。该级军舰退役前使用的最终版本海猫飞弹的射控系统由HSA英语Thales Nederland M44雷达/光学射控系统组成。可通过安装在同步转向支架上的双筒望远镜对目标进行视线追踪。托伦斯号护航驱逐舰英语HMAS Torrens (DE 53)是该系统退役前最后一艘进行实弹射击的船舰,该次演习中3枚飞弹在发射器上依序发射攻击牵引式标靶,并取得1脱靶、2命中的成果。

使用国[编辑]

海猫飞弹的使用国。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文[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Friedman 1997,第410页.
  2. ^ 2.0 2.1 RB 07. robotmuseum.se. Arboga Missile Museum. [2023-12-15] (瑞典语). 
  3. ^ 3.0 3.1 Cullen & Foss (1993),第273-274页.
  4. ^ Flight (1963),第438页.
  5. ^ Flight (1963),第437页.
  6. ^ Korb (1982),第227-228页.
  7. ^ 7.0 7.1 Chant (1988),第39页.
  8. ^ Dean Wingrin. The Airforce - Weapons - Missiles - Hilda (Tigercat) SAM. SAAE. [200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May 2012). 
  9. ^ Flight (1968),第792页.
  10. ^ Flight (1973),第1012页.
  11. ^ Flight (1985),第11页.
  12. ^ SEACAT GOES INTO "BATTLE". FEBRUARY 1962, ROSYTH, ON BOARD HMS CORUNNA. www.iwm.org.uk. Imperial War Museum. [12 June 2020]. 
  13. ^ Hobson & Noble (2002),第162页.
  14. ^ Smith, Gordon. Part 54. Argentine Aircraft Lost 3rd April - 15th June 1982. Battle Atlas of the Falklands War 1982 by Land, Sea and Air. NavalHistory.net. 31 May 2013.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Ian Allan, 1989 
  15. ^ Roberts (2009),第294页.
  16. ^ Crucero "General Belgrano" C4 - 1951. [10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January 2010). 
  17. ^ Hilda (Tigercat) SAM. [18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May 2012). 

图书[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