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明
外观
汪思明 | |
汉字 | 汪思明 |
---|---|
白话字 | Ong Su-bêng |
台语罗马字 | Ong Su-bîng |
乳名 | |
汉字 | 汪乞食(汪乞呷) |
白话字 | Khit-chia̍h |
台语罗马字 | Khit-tsia̍h |
汪思明(1897年—1969年),幼名汪乞食(汪乞呷),台湾歌仔戏剧作家、演员、琴师、音乐指导、作曲家、导演、教育工作者,歌仔戏奠基人,出生于台北市大稻埕,上学后改现名。
汪思明家境贫困,虽未接受日本教育,但学过四年汉文,少时常四处学习曲艺,善弹台湾月琴、大广弦、壳仔弦和三弦等乐器,熟稔七字仔调会自编曲词。[1]
在台湾日治时代应邀录制大量歌仔戏(戏歌)唱片,编作《乌猫乌狗歌》、《台湾博览会新歌》、《世间了解新歌》、《狐狸遇妖精》、《廖添丁》等许多词曲,给歌仔戏开发了许多新唱腔和《运河哭》等新曲调。
汪思明是温红涂(又名温红土)和陈玉安(又名陈加走,人叫加走、加走先,常被写成音近的“陈永安”,汪思明也常被写成音近的“王士名”)的师兄(师侄卢培森回忆),在许多戏班传授歌仔戏表演艺术,也教歌仔曲唱奏,培养出赛月金、吕柳先等学生。旗下艺员有廖琼枝、陈美珠(陈阿珠;阿珠,外号“合工工”)、阿里、亚美、阿凤、林逢枝等多位。琴师简永福的爸妈都在汪思明整的戏班;剧团工作,爸爸是鼓师,妈妈阿凤演唱。
晚年与史惟亮、许常惠相过从,许记谱、出版了他传唱的〈台北调〉。
参考文献
[编辑]- 蔡栋雄,《三重唱片业戏院影歌星史》,台北县三重市公所,2007年,台北县三重市。
- 陈兆南,〈台湾歌仔江湖调的开拓者──汪思明〉,台湾行政院文化部国立台湾文学馆台湾民间文学歌仔册资料库藏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