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蔡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蔡龄(1922年—1947年),台湾宜兰人,为二二八事件受难者之一,明治大学毕业。战后,任职于台湾银行宜兰分行营业课,被国民政府处死头城妈祖庙门前。其外孙为行政院政务委员黄致达[1]

生平背景[编辑]

林蔡龄是宜兰人,毕业于宜兰公学校(今宜兰县立中山国民小学),之后到基隆基隆高等小学校。在毕业之后,与妻子经媒人介绍而认识。然而,在未来岳父坚持之下,林蔡龄才到日本留学,明治大学毕业返台后,与妻子结婚。回到台湾之后,在宜兰市役所工作,二战结束后则转到台湾银行宜兰分行的营业课担任课长。

遇害原因[编辑]

根据家属的说法,二二八事件发生时,林蔡龄并未反抗政府,不知为何遭捕杀,推测原因可能为二。

首先,因为当时林蔡龄的家有一半是出租给一个在《新生报》担任记者的外省人,可能是要捉拿该记者,却误捉林蔡龄。

其次,当时一批军人要领用公款,但由于没盖印章,手续不符,林蔡龄并未同意发款,因此得罪该批国军,该批国军可能利用二二八事件来公报私仇。

在监察院调查报告中则为:林氏为银行课长,经查其受害原因,似与事件期间担任处委会干部及与地方官员、军警主管曾有过节等有关。

遇害经过[编辑]

在林蔡龄被捕之前,曾有娘家的亲戚劝他要避一下锋头,但他自认并没有作违法的事而拒绝。1947年 3月18日深夜、19日凌晨,宜兰地区有7人被抓,除了林蔡龄,其他6人是: 郭章垣、苏耀邦、叶风鼓、赖阿涂、吕金发、曾朝宜。

林蔡龄被抓后,他当时怀孕的妻子冒著违反戒严令的风险,到娘家通知。由于妻子家中的亲戚与宜兰外省的政要人士有所来往,因此透过这关系查询林蔡龄的下落,但仍然毫无收获。

3月20日凌晨,军方车子在头城乡一妈祖庙附近的小桥开不过去,决定将抓捕的7人就地解决,尸体分成二坑埋葬,一坑是郭章垣、苏耀邦、林蔡龄,另一坑是其馀四人。有人通知林蔡龄已经枉死头城,家人要去收尸,但军方不准,后经地方士绅卢缵祥游说,军方才在夜晚撤哨,容许家属夜间认尸运回。而且隔几天,国军又回到林蔡龄家中进行搜查。

参考资料[编辑]

  1. ^ 黄致达:〈一位二二八遗族的独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报(2017.02.28)。
  • 张文义、沈秀文,《噶玛兰二二八》。
  • 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陈诉案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