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伟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坚伟度
Ian Waddell QC
卑诗省环境、土地及公园厅长
任期
2000年11月1日—2001年5月15日
前任Joan Sawicki
继任梅丽乔
卑诗省小型企业、旅游及文化厅长
任期
1998年2月18日—2000年10月31日
继任Gerard Janssen
卑诗省议会议员
任期
1996年5月28日—2001年5月16日
前任Bernie Simpson
继任Ken Johnston
选区温哥华菲沙围
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
任期
1988年11月21日—1993年10月24日
前任(新成立选区)
继任Sharon Hayes
选区满地宝-高贵林
任期
1979年5月22日—1988年11月20日
前任Simma Holt
继任(选区被废除)
选区温哥华京士威
个人资料
出生Ian Gardiner Waddell
(1942-11-21)1942年11月21日[1]
 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
逝世2021年3月15日(2021岁—03—15)(78岁)
 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
政党卑诗新民主党
加拿大新民主党
母校多伦多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专业律师
网站ianwaddell.ca

坚伟度[2][3][4] QCIan Gardiner Waddell,1942年11月21日—2021年3月15日),加拿大政治人物,1996年-2001年间以卑诗新民主党党员身份担任卑诗省议会温哥华菲沙围选区议员,期间曾任省内阁厅长,在此之前则从1979年-93年间以加拿大新民主党党员身份担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先后代表卑诗省温哥华京士威选区满地宝高贵林选区。

早年生活和事业[编辑]

坚伟度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1],父母分别为电工和侍应,5岁时一家迁居加拿大安大略省士嘉堡[5],其后则在怡陶碧谷长大[6]。他到多伦多大学修读历史,1963年从该校获取文学士学位[7],同年从安大略教育学院取得教育文凭后到多伦多的西部理工中学(Western Tech)任教[6][8]。他其后返回多大修读法律,1967年从该校获取法学士学位[7],后再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国际法硕士学位[9][10]

他有感上加拿大法学会(现安大略法学会)的作风过于保守拘谨,因此未有在安大略省执业,学成后到卑诗省温哥华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6][8]。他于1971年-72年间任职温哥华市政府助理检控官,后则任温哥华社区法律援助协会的法律总监,期间参与加拿大首宗集体诉讼[10][11]。他从1974年-77年间出任马更些河谷输油管项目谘询会的特别律师[5][10],1977年-79年间则与另一名律师合伙营办事务所[11]

从政[编辑]

坚伟度年轻时曾支持联邦自由党,认为该党是团结加拿大英语系和法语系国民的首选,并加入多伦多大学的自由党青年会,1962年联邦大选竞选期间曾任党魁莱斯特·皮尔逊的司机[6][8]。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期间开始支持社会民主主义,加上他迁居温哥华后察觉卑诗自由党的立场倾向保守,遂开始支持卑诗新民主党并于1969年省选协助该党候选人竞选[8]

他于1977年赢取联邦新民主党候选人资格[6],1979年联邦大选代表该党竞逐温哥华京士威选区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席,以45%得票率击败寻求连任的自由党候选人霍特(Simma Holt)首度当选下议员,并于1980年和1984年联邦大选连任该区下议员[12]。他于1980年-83年间出任新民主党的能源评议员,其后则任经济发展、就业、渔业和通讯等范畴的评议员[1]

自由党籍总理杜鲁多于1980年代初争取加拿大从英国取回立宪权,期间坚伟度参与草拟《1982年宪法法令》第35节和《1867年宪法法令》第92A节[5][13],前者确保加拿大原住民权益受宪法保护,后者则就非再生天然资源的事务给予各省政府更大操控权[14]

温哥华京士威选区于1988年联邦大选前解散,坚伟度于该届大选改为竞逐新成立的满地宝高贵林选区国会议席并告当选[15],在该届国会出任新民主党的司法评议员[1]。博德宾(Ed Broadbent)于1989年辞任联邦新民主党党魁,坚伟度则参与同年举行的党魁选举[16],在首轮投票中排名第六后弃选[17]。1993年联邦大选,他在满地宝-高贵林选区以21%得票率排名第三而落选,国会议员生涯遂告终结[15]

1996年卑诗省省选,坚伟度代表卑诗新民主党竞逐卑诗省议会温哥华菲沙围选区,以380票之差击败自由党候选人当选省议员[18]。他于1998年2月获省长简嘉年任命为小型企业、旅游及文化厅长[19],任内协助温哥华-威士拿申办2010年冬季奥运会[10]。新任省长杜新志于2000年11月改组内阁,坚伟度调任环境、土地及公园厅长[19][20]。受多项不利因素影响,新民主党于2001年省选中大败,坚伟度亦以4500多票之差败予自由党候选人庄士顿(Ken Johnston),无缘连任省议员[18]

国会下议院温哥华京士威选区重新成立后,坚伟度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联邦大选代表新民主党竞逐该议席,但两次皆败予自由党候选人艾民信(David Emerson),未能重返国会[21][22][23]。他在2004年联邦大选前公开承认双性恋身份[24]

离开政坛、去世[编辑]

坚伟度离开选举政治后成立顾问公司,协助客户与各级政府和原住民部族交涉[11],2013年则成为御用大律师[13]。他于2015年参与制作纪录片《下降:为何年轻人不投票》(The Drop: Why Young People Don't Vote),凭借该片于2016年比华利山电影节英语Beverly Hills Film Festival与另外两人共同赢取最佳监制[25]。他于2002年出版小说《A Thirst to Die For[11],2018年则出版自传《薪火相传》(Take the Torch[26]

他于2021年3月15日在温哥华家中去世,享年78岁,死因并未对外公布[4][27]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Profile - Waddell, Ian Gardiner. 加拿大国会图书馆.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2. ^ 加拿大联邦大选进入倒计时 三大党抢攻华裔选票. 中国新闻网. 2006-01-16 [2021-01-27]. 新民主党温哥华京士威选区候选人坚伟度则强调... 
  3. ^ 政務司司長在加拿大展開推廣香港活動. 香港特区政府. 1999-06-17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12). ...包括卑诗省小型生意、旅游及文化厅长坚伟度... 
  4. ^ 4.0 4.1 前省新民主黨廳長及國會議員 堅偉度去世. 华侨之声. 2021-03-17 [2021-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5. ^ 5.0 5.1 5.2 Transcript: Ian Waddell: A Life in Progressive Politics. TVO. 2019-08-16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6. ^ 6.0 6.1 6.2 6.3 6.4 Hopkins, Thomas. Giant-killer in the NDP's fold of young fighters. 《麦克林》. 1980-10-06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7. ^ 7.0 7.1 Vancouver, BC: Aboriginal Rights in Canada. 多伦多大学.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8. ^ 8.0 8.1 8.2 8.3 Waddell, Ian. Take the Torch. Harbour Publishing. 2018 [2021-02-01]. ISBN 9780889711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9. ^ Hon. Ian Waddell - Members at dissolution of 36th Parliament on April 18, 2001. 卑诗省议会.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10. ^ 10.0 10.1 10.2 10.3 Waddell, Ian. MemoryBC.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11. ^ 11.0 11.1 11.2 11.3 Ian Waddell, Producer and Commentator.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2. ^ Vancouver Kingsway, British Columbia (1953-06-13 - 1988-09-30). 加拿大国会图书馆.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13. ^ 13.0 13.1 Queen's counsel designation recognizes leading lawyers. 卑诗省政府.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5). 
  14. ^ The Constitution Act, 1867, 30 & 31 Victoria (U.K.), c. 3, http://canlii.ca/t/ldsw retrieved on 2019-03-14.
  15. ^ 15.0 15.1 Port Moody--Coquitlam, British Columbia (1988-10-01 - 1998-06-17). 加拿大国会图书馆.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16. ^ Clark, Marc. Reaching for the ring. 《麦克林》. 1989-09-11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17. ^ Smith, Charlie. Is David Eby aiming to be Vancouver's next prime minister?. The Georgia Straight. 2018-04-21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In 1989, former B.C. premier Dave Barrett came second and B.C. MP Ian Waddell came sixth behind Audrey MacLaughlin. 
  18. ^ 18.0 18.1 Vancouver-Fraserview. CBC News. 2013-04-03 [2021-02-01]. 
  19. ^ 19.0 19.1 36th Parliament Members at dissolution on April 18, 2001: Hon. Ian Waddell. 卑诗省议会.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20. ^ NDP cabinet gets a major shake-up. CBC News. 2000-11-01 [2021-02-01]. 
  21. ^ Vancouver Kingsway, British Columbia (1997-04-27 - ). 加拿大国会图书馆.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22. ^ Vancouver Kingsway. CBC News. 2010-09-20 [2021-02-01]. 
  23. ^ NDP, Liberals in B.C. buck Conservative trend. CBC News. 2006-01-23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24. ^ Hainsworth, Jeremy. Waddell steps through closet. Xtra West. 2004-03-17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25. ^ Beverly Hills Film Festival Unveils Winner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4-11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6. ^ Ackermann, John. Youth 'have a lot of power if they want to use it' says retired politician in new memoir. News 1130. 2018-11-10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27. ^ Fletcher, Tanya. Former B.C. cabinet minister and longtime MP Ian Waddell dies at age 78. CBC News. 2021-03-16 [2021-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