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
中山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国都 | 顾(后迁都) 灵寿 (河北省平山县上三汲乡) |
政府 | 封地 |
• 爵位 | 侯爵[1] 公元前325年称王 |
• 姓 | 姬姓易氏或有易氏 |
• 始祖 | 鲜虞[2],白翟人 |
分封 | |
• 创始 | 公元前507年 |
• 灭亡 | 公元前406年(于公元前380年复国) 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296年 |
• 灭亡原因 | 为魏国所灭(后复国) 为赵国所灭 |
史书记载 | 史记 (卷43赵世家) 战国策 (中山策) |
中山国,姬姓,春秋战国时白狄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于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中山国当时位于赵国和燕国之间,都于顾,后迁都于灵寿(今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因城中有山得国名。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为魏将乐羊第一次攻灭。至迟到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复国。中山王其间,北攻燕国,南侵赵国,国势大为强盛。至中山王𫲨𧊒,屡屡遭赵国攻伐,领土大为缩小。公元前296年最终为赵国所灭。因为中山国的战斗力不亚于一些战国七雄,因此被后世称为“战国第八雄”。中山为白狄所建,史称其风俗“淫昏康乐,歌讴好悲”,“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多美物,为倡优”。
历史沿革
[编辑]西周至春秋
[编辑]中山国的前身是白狄的鲜虞部落,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后来转移到太行山区。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仲的西虢国。西虢国历代国君世袭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同时又是三公之一,担负为周王朝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惩罚不庭的任务,可能是周宣王时期虢国国君虢季子白北御猃狁,在内蒙古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朔方城之后,其部分后裔就留在陕北了。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该书记载,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成周雒阳四周有16个姬姓封国,6个异姓诸侯国,还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国家或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3][需要较佳来源]
春秋时的鲜虞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前652年春,鲜虞攻击邢国,前651年,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挫败了鲜虞。
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前505年、前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今河北赵县)。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中山。晋国为了报此仇,两年后,派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此后20馀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4][5]
战国初期
[编辑]前459年至前457年间,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取得穷鱼之丘(今河北易县)。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今河北唐县),“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了打击。而晋后来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在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魏国则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消灭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即魏武侯。中山国的残馀退入太行山中。
- 复兴后的中山国
中山亡国后,桓公经过20馀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在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国,并定都于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前377年、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桓公去世后,中山成公即位,继承先祖遗风,继续学习中原社会制度,发展国力,使国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强盛
[编辑]前327年前后,中山王继承王位。此后十馀年间,中山国富兵强,前323年,由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联合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在称王的五国中,只有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其馀四国都是“万乘之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攻进燕国。中山国见有机可乘,也背弃了同盟,派相邦司马赒率军北略燕国,夺取几十个城市,占领数百里的燕地,还掠取了许多财物,并将取得的“吉金”(铜器)重新铸造了铁足大鼎和夔龙纹方壶,在上面铭刻长篇铭文来颂扬中山王和司马赒的功绩。史称“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此时为中山国的鼎盛时期。
灭亡
[编辑]伐燕胜利后不久, 中山王去世,继任者为中山王𧊒,由于内政外交政策的不当,中山国国力逐步衰落。而此时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国富兵强。与秦国结盟,开始对中山发起了十馀年的残酷战争,燕国也趁机进攻中山国,收复旧日失地。前301年,赵军攻破灵寿,𧊒逃到齐国,最后死在那里。赵国立中山王尚为傀儡,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馀年时间,宣告灭亡。
中山国灭之后,其后人后来被秦国迁放太原,后逐渐由太原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并改姓为“易”,易姓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后代。
疆域
[编辑]春秋时的鲜虞国,大致南疆在今藁城、晋州一带,北疆在今唐县西南(鲜虞中人邑),西面在今太行山上的井陉、孟县一带,东面的疆域主要在滹沱河冲积扇地带,即今日的河北石家庄。
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里,东西距离454里,总面积与《战国策.秦策》中“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吻合。
经济
[编辑]史称“中山地薄人众。”中山国受地理环境和鲜虞族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牧业与农业生产并存发展。北部以牧业为主。南部以农耕为主。
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其工匠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数量、造型、工艺水平上,都有很高水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正是对中山国手工匠人的工艺技巧和绚丽多姿的工艺品的赞叹。
中山国也铸造自己的钱币。早期主要使用晋国的货币空首尖足布和燕国的货币尖首刀,后来,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成白”刀币。在国都中,还有专门仿铸燕、赵货币的作坊。
在军力方面,大约有千辆战车和几万兵力。
文化
[编辑]中山国建立后,鲜虞在思想、文化、艺术上与中原文化逐渐融合,它的音乐舞蹈艺术既有剽悍雄健的传统,又吸收了中原艺术柔和婉丽的风格,阳刚与阴柔同存并济,形成了中山艺术的独有特色。
思想方面,“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接受了儒家文化,中山国君尊贤重士,在重大政治活动中发挥士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平山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
语言文字方面,中山国也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王墓出土的三件重器上的长篇铭文,篆书文字全部为汉字,字体工整规矩。
风俗
[编辑]史载中山国的社会面貌还保留着原始公社时代的面貌。中国史学家马长寿认为中山国并未产生明显的社会阶级分化,举国上下还保留着上下无别、日夜无作息的原始淳朴状态。[6]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一段故事可以说明中山国在社会风俗方面还保留着一些原始时代的特色:
周威公问晋太史屠黍曰:“天下之国孰先亡?”曰:“晋先亡。”威公又问曰:“孰次之?”曰:“中山次之。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淫、好悲,其主不知恶。此亡国之道也。”居三年,中山果亡。
长城
[编辑]公元前369年,中山国筑起了一道北起涞源县,南到顺平县,沿唐河东岸,蜿蜒曲折,全长约90公里。由多个隘口和关城组成的长城,著名的紫荆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赵国的入侵。在顺平境内的富有村还发现了古中山国和赵国两军对峙时中山国在此屯兵的痕迹[7]。
中山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编辑]称号 | 国君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年份 |
---|---|---|---|
中山文公 | 10-11 | (前425年或前424年-前415年) | |
中山武公 | 9 | (前414年-约前406年) | |
中山桓公 | 29 | (约前406年) (约前380年-约前350年) | |
中山成公 | 22 | (约前349年-前328年) | |
中山王𰯼 | 厝 | 18 | (前327年-约前310年) |
中山王𫲨𧊒 | 𧊒 | 11 | (约前309年-前299年) |
中山王尚 | 尚 | 3 | (前298年-前296年) |
注:中山国历代君王,加约者为生卒年尚未确认,仅作参考。
中山国君主世系图
[编辑]其他人物
[编辑]- 诸臣
- 女性
参考
[编辑]- 杨宽,《战国史》,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 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初版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中山侯钺,《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1994年)11758号器物
- ^ 子姓,一说姬姓
- ^ 鲜虞国与中山国之考辨. [201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 ^ 《左传·昭公十二年至哀公四年》
- ^ 鲜虞中山国研究分析[永久失效链接]
- ^ 马长寿. 《北狄与匈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63360475.
- ^ 河北保定境内发现国内第三条古中山国长城. [2018-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