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汉字简化方案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ian.gif的问题[编辑]

File:Jian.gif
中国汉字简化的一般方法

新增的图片(见右)内容有些不妥,好像“头”是草书楷化的,却归了作“符号替代”;“乱”是一个俗字,而非古字,却错误归作了“借用古字”类;而“新造简字”的一项,亦不及原来文字所述的内容般仔细、准确。如果根据现时的文字内容,重造新版的图,会否较好?小狼 19:35 2006年2月3日 (UTC)

头应该是按草书的。--刻意|Talk 11:57 2006年2月21日 (UTC)

移动问题[编辑]

移动自Talk:中文(简)

注意我们已有《简体中文》这一条目。中文(简)也是不符命名规则的。有关中文维基的部分也不属百科全书条目。 --Lorenzarius 13:01 2004年6月10日 (UTC)

建议保留,有历史意义,合并至简体中文。---肚脐 (Talk) 13:07 2004年6月10日 (UTC)
我觉得这篇写的很好。同意合并至另一条目,然后改这篇条目名称为 "中文在中国大陆的简化改革" 之类的。--Djyang 13:13 2004年6月10日 (UTC)
移動完畢
移動自Talk:簡體用語
  • 简体用语合并到简体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7 2005年2月1日 (UTC)
    • 简体用语合并到简体字的讨论意见:---这个勉强可以接受。不过事实上我们从学术上严格的观点并不应该认为有"简体用语" 这回事。我是这个条目的创建者,条目的解释中就说明了,虽然有人使用这样的名词,但它事实上是错误的,不合逻辑的,应该做为"大陆用语"才对。想想简体字是拿来写的,拿来印的,要如何"讲"简体字呢,既没有人能"讲简体字","简体用语"这就是不存在的。就如我们是字典或者工具书的编者时,必须要告诉人,"倍感压力"是错的,"按步就班" 是错的,"备感压力"和"按部就班" 才是对的一样。我们有这个义务。那么既然"简体用语" 应是"大陆用语" 之误,事实不存在这种事物,那么把"简体用语" 只因着字面上的关系,挪到"简体字",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ltns- 2005年2月1日 (UTC)}
移動完畢

[编辑]

聶,轟算成简单的符号替代似乎可以商量,简化后下面是双(雙的简化字),这应该算是会意吧。 --刻意|Talk 13:54 2006年2月24日 (UTC)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又说是草书,似乎也可以说通。--刻意|Talk 11:08 2006年3月4日 (UTC)
新的声旁以普通话为准,这是可以质疑的。以卜代蔔,叶代葉,都不是普通话。--刻意|Talk 11:12 2006年3月4日 (UTC)

是不是笔误?[编辑]

本条目“历史”栏第七段中

“...简化字的推行可能会迟20年。但那时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中文的弊端曁汉字简化的理由可大大减少,简化字有可能不会出现...”50年代至四人帮已出现了支援中文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了吗?那是否跟下一段“80年代已出现电子计算机”有矛盾了? --无面羊男 14:07 2006年3月24日 (UTC)

50年代+20年→70年代,虽然不普及,但应该有电脑了。--minghong 12:13 2006年4月15日 (UTC)
计算机发明当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在1979年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出现并解决汉字字形矢量化之前,计算机不可能对维持繁体字提供帮助,因为简化字更适合当时使用的点阵字体。--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12:29 2006年4月1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