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林庆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庆云(1927年12月13日—2003年12月20日)台湾第一代摄影家。出生于屏东县林边乡放索庄(今水利村)。他透过相机纪录了近60年的岁月,[1]曾筹组“东光摄影会 ”、“单镜头摄影俱乐部”,推动屏东地区摄影艺术发展长达40年。曾在屏东、高雄台南台北等地举办个展七次,参加联展百余次。曾受聘担任台湾省影展、台湾省摄影学会月例沙龙、台北国际影展、高雄市影展、高雄市摄影学会高雄市影展等评审委员。创作至70余岁,2003年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寿78岁。[2]

生平

字时雨 ,1927年出生于屏东县水利村。1943年考入拓南农业技术训练所,1944年以农业技术员身份派至婆罗洲,二战结束两年后返回台湾,开始接触业余摄影,并担任中华日报驻屏东市特约记者,[2]:12,1061951年成为土地文件和土地测量代书,同时创立代书事务所,因时间弹性故利用业余研究摄影。[3]:1321957年与东港摄影同好吴吉川、许得全、王启宗、谢德正、潘文宗等筹组“东光摄影会”,为屏东地区最早的摄影艺术团体。1965 年广纳屏东、潮州、东港地区摄影共同爱好者,重组“单镜头摄影俱乐部”,在担任会长近40年间,推动并支持摄影艺术,发挥战后屏东地区摄影发展的主导作用。[2]:12,106

1960年首次参加摄影比赛以两件作品入选,并连续参加第七至十届“绿舍美展”,及荣获台北沙龙优秀作家奖。获得荣誉包括:台北市摄影学会荣誉博学会士、高雄高青摄影学会荣誉博学会士、中国艺术摄影协会荣誉博学会士、望角摄影艺术研究会荣誉高级会士、屏东县立文化中心颁发“美术成就奖”。[4]作品典藏包括:台北市立美术馆三件〈窥〉、〈 捕雨伞 〉 、〈 客家阿婆〉;高雄市立美术馆三件〈薪 火〉、〈爷爷回家〉、〈放学〉;[3]中兴大学艺术中心二件〈街〉、[5]〈雨后〉。[6]2003年12月20日逝世,2006年家属将其创作与文献捐赠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并举办“人生纪实:林庆云摄影展”回顾展。[2]:8,108

作品风格

林庆云终生投入摄影艺术,为台湾乡土纪实摄影家。[3]早期摄影风格以乡土写实为特色,拍摄台湾日常的生活风貌。[7]1971至1972年间,受聘明志工专工业设计中心任教,因接触西方美学思想启发,摄影观念及作品风格明显转变,[3]:131从写实风格转为心象摄影的呈现;[1]他透过巨视、微视、近摄的方式拍摄,呈现抽象意念。[7]作者之子林磐耸教授表示,父亲摄影创作类型大致可分两类:一种是偏“再现性”的视觉美学。以客观纪实的手法,透过摄影机械精密功能的记录乡土生活的人事景物,称“掌握物象的眼睛”或“时代的眼睛”;另一种是强调“表现性”的造型语汇。强调个人主观的思考,借助相机的敏锐观察,由外在实体用以创造“心象”,称“透视物象的眼睛”或“内在的眼睛”。[2]:14,102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国立台湾美术馆. 國美典藏網站林慶雲作品〈牧牛童〉查詢. 
  2. ^ 2.0 2.1 2.2 2.3 2.4 人生紀實—林慶雲攝影展. 台中: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06. ISBN 986-00-7077-6. 
  3. ^ 3.0 3.1 3.2 3.3 吴, 东伦. 鄉土紀實攝影探討—以屏東攝影家林慶雲、李秀雲、劉安明為例. 屏东: 国立屏东大学视觉艺术学系. 2015. 
  4. ^ 国立台湾美术馆. 國美典藏網站林慶雲作品〈窺〉查詢. 国美典藏. [202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7). 
  5. ^ 中兴大学艺术中心.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街〉查詢. 
  6. ^ 中兴大学艺术中心.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雨後〉查詢. 
  7. ^ 7.0 7.1 创价艺文. 影像時光 林慶雲攝影展.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