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鲁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鲁肃
横江将军、汉昌太守
前任:周瑜
继任:吕蒙
鲁肃
清朝《三国演义》中鲁肃的画像
横江将军
国家孙吴
时代东汉
主君袁术孙策孙权
子敬
族裔
籍贯临淮东城
出生熹平元年(172年)
逝世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墓葬京口鲁肃墓(东晋后期时被占用填平)
亲属
鲁淑

鲁肃(172年—217年),子敬徐州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在周瑜去世后接替其职务。十分积极提倡联刘抗曹,与诸葛亮十分友好结成孙刘联盟。现代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合称为四大都督,但事实上鲁肃并没有担任过都督一职。

生平

[编辑]

少壮轻狂

[编辑]

幼时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成人。鲁肃家庭财产显富,性格好交施与,身体及样貌魁梧奇特,少年的时候有壮烈的节操,喜欢用奇计。天下将要祸乱,所以学习击剑和骑射,招集少年,给他们衣服食物,往来于南山之中狩猎,暗中部署,并讲授武事及训练习兵。父老乡亲都说:“鲁氏衰落,正因为生了这个狂儿![1]”当时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治理家事,标价卖出田地,以财赈济贫穷的人和结交有志之士为责任,非常得乡土之人欢心。

斛米之交

[编辑]

周瑜当时是袁术势力的居巢长,率领数百人有意找鲁肃问候,并请求粮食物资。鲁肃家有两个圆形的粮仓各存有三千米,鲁肃即用手指指其中一个粮仓赠给周瑜[2],周瑜觉得鲁肃与众不同,遂即与他结交为如子产季札那样密不可分的好友情谊。袁术听到鲁肃的名声,任命他为东城长。

英风雅奇

[编辑]

后来鲁肃看到袁术治理的地方没有纲纪,不足以成立大事。偕同老弱和轻侠少年等百余人,南迁到周瑜的居巢。当时群雄并起,中州受到扰乱,鲁肃遂对他的部属说:“中国崩解,寇贼暴乱严重,淮、泗之间并非留下生活繁衍后代的地方,我听闻江东肥沃的土地有万里,百姓富足兵力强盛,可以避祸,不知道各位会否相随一起到那片乐土,留意时势的变化吗?”属下大家都从命。于是使细小身弱的在前行,强壮的在后,男女三百多人一起步行。当时州郡的骑兵在后方追至,鲁肃等人慢慢移行,保持胆力统帅兵士,并对追兵说:“你们大家都是大丈夫,应当解除大问题。今日天下大乱,有功也没有奖赏,无功也没有惩罚,为什么要相逼呢?”说罢鲁肃又立盾牌于前,搭弓引射,箭都射穿了盾牌。追兵也觉得鲁肃所说的话合理,而且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制约鲁肃,于是引兵撤退。当时周瑜向东迁徙投奔孙策,鲁肃便一起同行,留家庭在曲阿。鲁肃渡江遇见了孙策,周瑜将鲁肃引荐给了孙策,孙策认为他是雅奇的人[3]。正当要启用鲁肃时,正逢鲁肃的祖母逝世,鲁肃请求孙策为祖母回到东城安葬守丧。

择君而仕

[编辑]

鲁肃在江东很长一段时间,而正值他的好友刘子扬(可能是刘晔,也可能是另一个人,因为刘晔最后把郑宝诛杀了)给他写书来信说道:“当今天下豪杰群雄并起,以阁下的才干和姿色,与当今大局相适。应当快点将母亲接走,没必要滞留在东城。今有位叫郑宝的人,现屯在巢湖,拥兵万众余人,所处地肥沃丰富,庐江很多闲人依附他就职,更何况我们这类人呢?纵观他的形势,又会聚集博士多识的人,机不可失,阁下请速速前来。”鲁肃答应他的邀请。安葬完祖母回到曲阿,打算向北移行。不过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迁移到吴郡,鲁肃对周瑜说出具体情况。然而孙策当时去世,孙权还在吴郡居住,周瑜对鲁肃说道:“当年马援答复光武帝:当今的时势,不但只有君主可以选择臣子,臣子也可以选择君主。如今主上亲贤士重人才,接纳奇才录用异士,况且我听闻先世仙人的秘论,承着运势取代刘氏的人必定起兴于东南,推算历法留意局势,应验历数,最终会构建起帝皇的基业,协合上天的安排,这是烈士依附帝皇各处奔走成就功业的时刻。你已经来到这里了,阁下也毋须介怀刘子扬所说的话呢!”鲁肃听从他的看法。周瑜再次举荐鲁肃给孙家(孙权),在举荐的时候说到鲁肃的才能适合辅佐当今世代,应当广求与鲁肃相类的人才,如果要成就功业,是不可以令这样的人才流失到外地的。

垄划之筹

[编辑]

孙权即刻与鲁肃相见,与鲁肃交谈非常愉悦。宾客大家都请辞告退,鲁肃亦作告辞离开,但孙权唯独让鲁肃回来,将榻床合起来二人对饮,孙权密议说道:“如今汉室已经快要倾倒,四方受到如同乌云一样侵扰,孤继承父兄的留下来的基业,希望有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功业。君既然惠顾于我,请问如何辅佐我呢?”鲁肃对孙权说道:“当年汉高祖微不足道地打算尊奉义帝而没有所成,是因为项羽所害的缘故。今天的曹操犹如当年的项羽,将军你何只会是齐桓公和晋文公呢?以我鲁肃的私见,汉室是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消灭。为将军所计划,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局势的变化。以此形式规模自立也不会惹来忌恨。为何呢?正因为北方是多战乱多事发生的地方,可以凭借这种局势乘势发展,剿灭黄祖,进兵讨伐刘表,划长江所有的地方占为己有,然后建立国号称帝图取天下,这就如同高帝建立的大业。”孙权则回答:“如今我是尽力的一方,冀望可以匡扶汉室,你所说的我可能不及。[4]

张昭非议鲁肃不够谦逊,多有出言诋毁,又对孙权说鲁肃年纪小且为人粗疏,不可启用。但孙权却并不介意这些,反而加重看待鲁肃,与诸葛瑾同为宾客礼待起用,并赐给鲁肃母亲衣服帏帐,家居各类杂物,鲁肃家就如以前般富有[5]

固国强兵

[编辑]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故,鲁肃又向孙权进言:“荆楚之地与我国江东邻接,水流顺延到北方,外连接江、汉之地,内隔着山陵,有如金城一样的坚固。沃野之地有万里,士民可以得到富足,如果据有此地,等同建立了帝皇基业的基础资本。刘表今天虽亡,长子刘琦次子刘琮素来不和,军中诸将各有依附派别。加上天下枭雄的刘备和曹操有私怨,故此寄于刘表,刘表不喜欢其才能而不用。如果刘备与我们同心协力,上下齐同,则应该安定抚慰,与他结盟。如果有背离异样,应该另觅打算,以这样成就大事。我鲁肃请求奉命前往荆州,为刘表吊唁,并慰劳其军中的将领,及劝刘备安抚刘表部下,同心一意,共抗曹操,刘备必定答应。如果能够成功,则天下可定。如今不快点去那里,恐怕曹操会先到。”孙权随即令鲁肃去起行。鲁肃到了夏口,听闻曹操已经出发荆州,鲁肃星夜兼程赶路。当到了南郡,刘表儿子刘琮已经降曹。刘备慌张逃窜,打算向南渡江。鲁肃走捷径迎见他,在当阳长坂与刘备相见,向刘备传达孙权的旨意,及陈述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甚得刘备的欢心。当时诸葛亮跟随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与子瑜是好朋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子瑜是他的字)”即刻二人结交为好友。刘备接着到夏口,派遣诸葛亮到江东会见孙权和鲁肃答复。

视画分明

[编辑]

当时孙权得知曹操打算向江东出兵,并与诸将议论,大家都劝孙权归降奉迎,唯独是鲁肃不说话。孙权起立去更衣,鲁肃追着他到屋檐之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并执着他的手说:“卿有什么想说呢?”鲁肃对孙权说:“观察方才众人的提议,都是专门误害将军的,不足以与他们讨论大事。今我鲁肃可以奉迎曹操,但将军是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今我鲁肃奉迎曹操,曹操定会将我归返到所属的乡土,品评我的名声及地位,在曹操之下从事一名小官,坐牛车,有随从,与交游士大夫,慢慢积累升官,免不了做个州郡。但如果将军奉迎曹操,他会将你安置在哪里?希望能够早点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建议。”孙权叹息说:“这群人持有的建议,非常令孤失望;如今卿阐辟的大计,正和孤一样,这是上天将卿赐给我的。”诸葛亮传记载鲁肃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孙权是“拥军在柴桑,坐观成败”,把一切功劳归于诸葛亮自己所为。

当时周瑜受到命令到鄱阳,鲁肃劝人追周瑜返回议论。接着任命周瑜和行事,以鲁肃为赞军校尉,辅助策划方案策略。

而裴松之的《魏书》及《九州春秋》记载,曹操征讨荆州,孙权大惊,鲁肃实际想劝孙权抵抗曹操,并激孙权说:“曹公,是厉害的敌人。刚兼并袁绍,兵马精锐甚强,乘着战胜的威势,讨伐丧乱的国家,必定可以攻克。不如派兵帮助,再送将军的家眷到邺城,如果不这样,将有危险。”孙权大怒,打算斩鲁肃,鲁肃再说:“今事态已经危急,既然有其他的打算,为什么不派兵援助刘备,而要斩我呢?”孙权顿时明白,之后派周瑜帮助刘备。

东晋的孙盛则认为:吴书和江表传记载,鲁肃一见孙权就说与曹操对抗又讨论帝皇的战略,刘表死后,鲁肃作为使者去观察变化,不可能无缘无故激说孙权劝迎投降曹操。当时劝迎投降曹操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斩鲁肃呢?所以魏国所写的《魏书》及《九州春秋》的记载是不可信。《三国志集解》分析《三国志》书中充斥着溢美魏晋两国的历史,夸大其词丑化敌国的事情。

阐谈阔论

[编辑]

之后赤壁之战大破曹军,曹操败走,鲁肃从前线遂即率先返回军中,孙权大请各位将军迎接鲁肃。鲁肃将要入殿内拜见孙权,孙权起身以礼相还,并说道:“子敬,孤扶着马鞍下马向你相迎,这样能足以显扬卿的功劳吗?”鲁肃边疾走边说:“未能。”众人听到回答后,无不惊愕,鲁肃就坐,缓缓举起鞭说:“希望至尊的威德加附于四海,统括九州,实现帝业,再以安车软轮召见鲁肃[6],这样才算彰显我的功劳了。”孙权拍掌欢笑。

弘略远图

[编辑]

建安十三年(208年),南郡争夺战,周瑜、程普周泰甘宁吕蒙凌统等与曹仁徐晃乐进文聘等敌将双方僵持接近一年,刘备乘机在两军对峙的时候率兵攻下荆南四郡(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后来曹操派李通接应撤退的曹仁,关羽在北道截击,但被文聘及乐进所击退。战后,刘备向孙权借地立足,周瑜分南郡长江南岸给刘备,刘备在油口(油江口)作为据点本营,并将油口的孱陵改名为公安,但后来刘备嫌长江南岸的四郡之地,地少不利于自己发展,便到京口谒见孙权求取要荆州北岸的南郡(江陵),周瑜、吕范等人不同意将重要的长江北岸战略要地南郡(江陵)借给刘备,但惟独鲁肃劝谏孙权借给他,让刘备方承受前线军事压力,一起共抗曹操。曹操当听闻孙权借地给刘备发展,写书的时候笔子都跌到地上[7]

汉晋春秋记载,吕范劝将刘备留下,鲁肃说:“不可以。将军(孙权)虽然神武命世(命世是指杰出的人),然而曹操威望和实力确实强大,而我们刚来到荆州,恩信还没有确立,很适合将地借给刘备,去安抚那边的人。让曹操多一个敌人,而使我们树立一个同党,这样是上计啊。”孙权立刻答应[8]

承任继上

[编辑]

之前,周瑜受病所困,上疏说到:“当今天下正多有战事,在我周瑜心中日夜所忧,希望至尊能够预先考虑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安康乐享。当今既与曹操为敌人,刘备又近在公安,接近边境的百姓又未能依附,应派遣良将镇抚当地。鲁肃的智慧和谋略足以担任,请求让他代替周瑜。周瑜陨踣(逝世的委婉词语)之日,我再没有所眷怀。”即拜鲁肃为武校尉,代周瑜领兵;周瑜军士所众四千余人,所掌管的奉邑四县皆归属鲁肃。又令程普接领周瑜为南郡太守,但后来因为借给刘备而转为江夏太守。鲁肃当初住江陵,后来屯于陆口,大施声威恩泽之行,军众增加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跟从孙权攻破皖城,转升为横江将军。

先礼后兵

[编辑]

建安二十年(215年),在这之前(208年)时,益州牧刘璋法度维系犹豫颓废,周瑜和甘宁一起劝谏孙权入蜀[9],孙权咨询刘备意见,打算约刘备一起图取益州,并派遣使者对刘备说道:“米贼张鲁在巴、汉两地自居为王,曹操一直都有留意住,有图取益州的打算。刘璋不懂军事,不能自守,若曹操得蜀地,荆州则会很危险。今打算先攻取刘璋,再进攻张鲁,首尾相连,统一南方(吴楚)。就算有十个曹操,也没有忧虑。[10]”。不过刘备心里暗藏独自图取益州刘璋的打算,仍然谎称说:“益州民强富壮,土地也有险阻,刘璋虽然弱,但是足以自守。如今在蜀、汉大规模发兵,这样逆势之运会留于万里,如果行使战争攻取,虽然一定不会失利,但孙、吴就会有麻烦。议论者见曹操在赤壁失败,都说用武力使人屈服的他,不会再有远征的想法;但今势三分天下曹操已经有其二,他已有再次通过战争来获得沧海的打算,一直静观吴会,哪会肯坐着防守到老呢!而同盟无故自己互相攻伐大家,这样会给曹操有机可乘,乘我们的间隙乘虚而入,这个不是长远的计策。而且我刘备与刘璋同为宗室,希望凭借英灵,以匡扶汉室。如今刘璋得罪将军(孙权)左右,我内心独惧且肃立不安,不敢听从我所听到的说话去做(攻蜀),希望您能加恩宽恕对待。如果我的请求没有得到答复,我刘备必定披头散发回到山林。”但后来刘备向西图取吞并刘璋领地,孙权知道后愤怒地说:“狡猾之徒竟然敢使诈。[11]

资治通鉴记载,孙权不答应刘备的回复,强行并派孙瑜率水军到夏口。刘备不让军队通过,且对孙瑜说:“如果你取蜀,我刘备必定披头散发回到山林,我不能失信于天下啊!”留关羽屯兵镇守于荆州江陵,张飞屯于秭归,诸葛亮据守南郡,刘备亲自到孱陵(公安)驻守,孙权惟有让孙瑜回来,但后来刘备独吞蜀地,孙权愤怒地说:“狡猾之徒竟然敢使诈。”。

及后关羽与鲁肃在邻界,双方军队多次发生互相猜疑,战场经常出现纠纷摩擦,鲁肃经常以欢好的态度安抚双方。刘备在当时已经得到益州,孙权派诸葛瑾为使者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接受旨意,则说:“等我取得凉州后,平定凉州,定当以整个荆州给予(将手上荆州给与吴)。”孙权愤怒,孙权遂即派遣吕蒙率众将进兵图取;孙权从秭归进驻到陆口,吕蒙以闪电式攻取了三郡,孙权并置长吏于三郡,留孙河(一说是孙茂,孙河早在204年已死)驻留三郡,而吕蒙则与孙皎、潘璋等人从三郡引军转战到益阳支援鲁肃,刘备知道后亲自返回到公安,刘备便派遣关羽争夺回三郡,关羽将三郡长吏尽数驱逐。鲁肃被派往到益阳与关羽对峙,并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大家在各驻兵马百步骑上前交涉,但请将军单刀到会。鲁肃打算亲自与关羽相会交谈,众将恐怕会发生什么变数,大家都劝他不要前往,鲁肃说:“今日的事情,应该互相把事情说清楚。刘备有负我们国家,是非还没有定论,关羽亦岂敢以私怨杀我?”之后急行去赴会关羽[12]

单刀赴会

[编辑]

在谈判对话中,鲁肃数次怒斥关羽:“国家本以心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从远方而来,而且又没有立足的资本。现在你们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土地的意思,但今日只求三郡,又不答应从命。”说话还没有完,坐上有一人说:“拥有此土地者,只有大德的人才配拥有,这样再清楚不过!”鲁肃严厉大声地叱喝,言辞和神色十分严切。关羽拿刀起身说:“这个是我们国家的家事,这个人知道什么!”关羽用眼示意他离开。

《吴录》记述是,关羽说:“乌林一战,左将军(刘备)身在军旅作战,睡觉的时候也不脱鞋子,竭尽全力破魏,岂能说徒劳无功也没有一块地,而足下来这里打算收回土地吗?”鲁肃说:“并非如此。开始与刘豫州在长坂坡相见,他自己的部众连一校(1000人)都不足,计策穷尽也极其忧虑,意志和势头已经被摧毁得成弱势,只有向远方逃窜,想不到会有今天的成就。主上(孙权)可怜刘豫州没有栖身之所,不惜地把当地(苍梧)及士族人才划给刘备治理,使有所庇护遮荫的地方以接济帮助他的困难,而刘豫州自私自利且矫饰矫情,损害道义及破坏友好关系。今已经以假意得到西川州郡,又打算兼并荆州的土地,这样连凡夫俗子也不能容忍的行为,何况更是统治一方人物的领袖吗!鲁肃听闻贪而放弃义,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开始起祸。你与儿子家属担当重镇大任,却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和处分,以义为辅助的时候,反而持强凌弱以图取力争,师出无名且难成大事,将来又如何获取救助呢?”关羽无言以对[13]。当时曹操打算攻取汉中,刘备惧怕两面受敌丢失益州及荆州,派遣伊籍为使前去向孙权求和。孙权派诸葛瑾覆命报告结果,双方达成湘水之盟,并归还零陵郡给刘备,以湘水为界,东边的长沙桂阳江夏为孙权拥有,西边的南郡零陵武陵刘备所拥有,遂即两军停战[14]。孙权留吕岱镇守长沙,濮阳逸为长沙太守。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封为魏王,而孙曹两军在濡须对峙。在这个时候,长沙郡安成县的县长吴砀与中郎将袁龙响应关羽的号召在攸县同醴陵县再次发起叛乱。孙权抽不开身,派遣镇守陆口的鲁肃到长沙郡帮助吕岱,鲁肃讨伐佑县,而吕岱讨伐醴陵县。最终吴砀被鲁肃打败而突围逃跑,败走到故乡交州。而袁龙则被吕岱砍杀,平定了长沙郡叛乱。

纠韵病离

[编辑]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46岁。孙权为其举办丧事,亲临为其丧葬。诸葛亮也为他发丧。孙权在称帝封尊号的时候,登坛对众卿家说:“当初鲁子敬早已经预料到会这样,这果然是明于见时势也。”[15]

鲁肃为人方正严肃,不善于玩赏配饰,内外节俭,不喜欢流俗的喜好。治军和整顿必行使禁令,虽然在军旅,但是手不释卷。又擅长谈论及能撰写文辞,思虑及度量宏远,拥有超过他人的能力。周瑜之后,鲁肃为首冠。

逸闻

[编辑]
  • 鲁肃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而轻视他,在他前往陆口期间,经过吕蒙屯军处,有人向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以昔日眼光看待,先生应与他洽谈一下。”鲁肃听从其建议,决定造访吕蒙。吕蒙置酒接待,酒酣之时,吕蒙问鲁肃:“先生受主公重任,现要与关羽邻接,你将有什么计略,以备不测?”鲁肃随意应说:“随机应变。”吕蒙便说:“如今东西虽共为一家,但关羽终归乃熊虎之士,计略又岂能不事先预定?”又说:“兄长如今代公瑾之任,既有相当难度,又与关羽此等人物为邻。关羽此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时,皆琅琅上口,朗读时声线梗亮而有雄气;可是其性格颇为自负,喜欢凌驾于人上。如今与其为对手,实该有方略去应付他。”然后,吕蒙便向鲁肃筹画五条秘策(或说吕蒙只陈三策),鲁肃大为惊佩,秘受吕蒙所赞画的策略,更越席走到吕蒙身边,以手拊其背说:“我昔日以为大弟只懂得武略,但以今日的情况而言,大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便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孙权迁都建业,与文武大臣开大会时,向严畯说:“我以往曾经将鲁子敬比作邓禹(汉光武帝刘秀将他比作萧何一样的首席谋臣),将吕子衡(吕范)比作吴汉,而你们众人都未有作出回应,现在有什么结论了吗?”严畯退席后便向孙权说:“臣未能解通您的暗示,如果您只是纯粹赞誉鲁肃与吕范的话,这两个比喻就似乎有点言过其实。”孙权解释说:“当年邓禹见光武帝的时候,光武帝只是受命于更始帝,担任大司马抚军于河北,尚未有成为帝王的志向。邓禹便劝勉他鼓起复兴汉业之心,因此光武立国可说是由邓禹之论以开其端的。鲁肃为人英爽,又多计略,首次跟我谈论大事时,便已论及成就霸业之计,这一点与邓禹十分相似,因此我以其为比喻。吕子衡为人忠笃亮直,虽然有崇尚奢华的毛病,但他能做到处处以公务为先,因此这并不能成为他的缺点。自从他离开袁术跟从兄长以来,吾兄作大将,他就担任部曲,此后经常为兄长的事情忧心,更请求自为都督,协助兄长管理军务,一直勤奋不已,这一点与吴汉十分相似,因此我又以其为比喻。这两个比喻都有其根据,并不是纯粹因我个人好恶而随意提出的。”严畯听罢方才感服。
  • 干寶搜神记》记载,孙权病时,派人到府上观看不祥,巫启看见一条鬼的绢巾,像是大臣将帅。当夜,孙权梦见鲁肃进来,穿着差不多的衣巾。[16]

子孙

[编辑]
  • 鲁淑,鲁肃遗腹子,封侯
  • 鲁睦,鲁肃之孙,嗣侯

评价

[编辑]
  • 孙权:“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17]
  • 张昭:“年少粗疏,未可用。”
  • 陈寿:“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18]
  • 周瑜:“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 吴书》:“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 陆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 袁宏:“昂昂子敬,拔迹草莱。荷檐吐奇,乃构云台。”
  • 严从:“周瑜、鲁肃,咸起诸生,鹗视乌林,鹰扬赤壁。然肃为布衣,当襄汉之际,标卖田宅,分财结士,以求人杰: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于孙策,子敬辍粟于周郎:咸有异于人者也。”
  • 孙元晏:“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 周昙:“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略,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 洪迈:“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 陈亮:“又二百余年,遂为三国交据之地,诸葛亮由此起辅先主,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汉氏赖以复存于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
  • 林光朝:“当时称之为长才无或异辞者,吴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蜀有诸葛孔明,是皆一方隽才也。”
  • 程公许:“蜀将如关、张、庞统,吴将如周瑜、鲁肃,志长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马超黄忠赵云费祎、吕蒙、程普步骘甘宁辈皆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
  • 江用世:“夫肃在当时,其智计上不参公瑾,次似不敌子布,而何其有成画于胸中至与孔明隆中之筹相印合也?”
  •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趋事会,君子之所贱,抑英雄之所耻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孙氏于昭烈以共图中原者,鲁肃也;欲合昭烈于孙氏以共拒曹操者,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荆资先主,被仲谋之责而不辞;诸葛欲谏先主之东伐,难于尽谏,而叹法正之死。盖吴则周瑜、吕蒙乱子敬之谋,蜀则关羽张飞破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终守西吊刘表东乞援兵之片言,以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变故繁兴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然而肃之心未遽忿羽而堕其始志也,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吕蒙,权之忮无与平之,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 王士桢:“将相江东美,英风压上流。鲁公最忠烈,慷慨借荆州。”
  •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 吕思勉:“周瑜、鲁肃,亦皆可谓为好乱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轻之徒,同怀行险徼幸之计,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岂不哀哉。”
  • 黎东方:“孙权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联络刘备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东的“独立王国”,进一步问鼎中原的,只有鲁肃一人。”
  • 白寿彝:“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 龙步根:“东吴谋臣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推魏氏百胜之举,开孙权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勋业。但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这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鲁子敬的这种高贵品德,不正是人们感到鲁肃形象的可亲可敬吗?这非周瑜、张昭所能及也。”
  • 张大可:“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戏剧舞台上,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吴书》说他“善谈论,能文属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鲁肃》传及裴注)。这才是史家的实录。”
  • 尹韵公:“诸葛亮和鲁肃一样,都是三国时代最有眼光的杰出外交家。”
  • 周思源:“鲁肃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
  • 易中天:“鲁肃是一个很侠义,很豪爽的人……而且鲁肃也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 《鲁肃墓》[哪里?]:“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向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来源请求]

后世功过评论

[编辑]

《中国军事通史:三国军事史》引述孙权在反思中认为,鲁肃劝他出借荆州,导致刘备坐大,是鲁肃一短。[19]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时候评价到,鲁肃劝他把荆州借给刘备,是鲁肃的一个短处,实际上鲁肃无法处理内务,对外只能说大话,自己听过他在书信所说的话就算了,也不追究他的过失[20]禚梦庵《三国志人物论集》提到鲁肃虽为孙权重臣,但对刘备亦多回护,认为他有意无意中扶持刘备。[21] 日后联盟矛盾产生冲突[22],为荆州发生战争。张伟保对三国志点评提到鲁肃不能阻止刘备和孙权为荆州开战,主要是双方的战略部署中,荆州是一个必争之地。[23]

人物相关

[编辑]
孙权 与刘备争夺荆州,大将鲁肃率军驻守战略要地巴丘,在洞庭湖操练水军,作为屯军备战的营垒。鲁肃在濒临洞庭湖处,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即今岳阳楼前身。
  • 龟山鲁肃墓
武汉汉阳龟山古称大别山,后因纪念鲁肃改为鲁山,到明朝才改成现在的名字。鲁肃墓原位于龟山南麓,1955年因修建长江大桥而迁至山腰的鼎园。

艺术形象

[编辑]

三国演义

[编辑]
  • 三国演义,鲁肃则是一个老实好人且思维愚慢的亲刘派,在孙权下推举诸葛瑾,协助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曹,不忍心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帮助诸葛亮脱险(如草船借箭时提供船等)。之后,鲁肃就被描绘成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时的愚弄对象。在周瑜死后接替成为水军大都督,单刀会谈则不能达成,反被关羽要挟而离场。而他的逝世在书中只是借曹操收到情报作简单描述。

动漫游戏

[编辑]

影视作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吴书》: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2. ^ 国内名为指囷相赠的故事。
  3. ^ 《吴书》: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余人行。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
  4. ^ 这是近代名为榻上策的战略蓝图,于200年初鲁肃向刚继位的孙权提出,实际此战略蓝图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二分还是三分天下,主要思想是鼎足江东,进取天下,只是榻上策和隆中对则有很多相同之处,故被误以为是三分天下;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在207年-208年间所提出。
  5. ^ 《三国志·鲁肃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6. ^ 用蒲草包裹着轮子的小车,德高望重的人所使用
  7. ^ 《三国志·鲁肃传》: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8. ^ 裴注《三国志·鲁肃传》引《汉晋春秋》曰: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9. ^ 《三国志·周瑜传》: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10. ^ 《刘备传》(注引《献帝春秋》):周瑜、甘宁劝孙权攻取益州,孙权乃约刘备共同起事取益州:“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11.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备报曰:“益州民富地险,刘璋虽弱,足以自守。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念;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而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乘其隙,非长计也。且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威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备留关羽守江陵,鲁肃与羽邻界;羽数生疑贰,肃常以欢好抚之。
  12. ^ 《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
  13. ^ 《吴书》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湣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借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14.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15. ^ 陈寿作、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16. ^ 《太平御览·卷817·布帛部四·绢》引之:吴先主病,遣人于门观不祥。巫启见一鬼著绢巾,似是大臣将相。其夜,先主梦见鲁肃来入,衣巾如之。
  17. ^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18. ^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1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國軍事通史:三國軍事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801371034. 
  20. ^ 《陆逊传》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欧且其决淤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荅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辨,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21. ^ 禚梦庵. 《三國志人物論集》. 台湾商务印书馆. ISBN 9570512229. 
  22. ^ 陈寿作、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近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
  23. ^ 张伟保. 《三國志─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 中华出版社. ISBN 9789888340347. 

参考资料

[编辑]
  •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出版,1995
  • 《三国志人物事典》小出文彦 作者,霹雳新潮社 出版,2006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54》,出自陈寿三国志
吴军四大都督
周瑜 | 鲁肃 | 吕蒙 | 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