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季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季直(437年—511年),丹阳秣陵[1][2]南北朝刘宋南齐南梁官员。

陶季直是刘宋广州刺史陶愍祖的孙子,父亲则是刘宋中散大夫陶景仁。他年幼就很聪明,祖父陶愍祖很疼爱他;陶愍祖曾经放置四盒银子在各孙子面前,叫他们拿去,只有四岁的陶季直没有拿。别人问他为何,他说:“如果有赏赐,应该先让父亲叔伯先拿,不应该考虑孙子,因此我不拿。”陶愍祖十分惊奇。他五岁时母亲去世,哀伤得好像成人一样;当初母亲还没有生病,吩咐他出家,到母亲逝世后家人才接他回来,他抱着母亲的尸体号哭,旁人没有感到不悲伤的[1][2]。长大后的陶季直好学而不求名誉利益,从桂阳王刘休范的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起家,但他并未就任,被人称为“聘君”;为父亲父丧完毕后,尚书令刘秉领任丹阳尹,引荐陶季直出任后军主簿、领任郡功曹,之后外任望蔡县令,不久因病免官。当时刘秉和袁粲认为萧道成掌握大权,可能谋朝篡位;刘秉一向敬重他,就打算和他商讨计策,他却考虑袁粲、刘秉是儒者,一定失败,因此推辞不参与,很快刘秉等人事败被杀[3][4]

南齐建立,陶季直任职尚书比部郎,其时褚渊出任尚书令,和他友好,经常让他当司空司徒主簿,委派府内事务。褚渊去世,尚书令王俭认为褚渊品性极高,打算给予谥号为文孝公,他请求说:“文孝是司马道子的谥号,恐怕他并非完美,不如用‘文简’作谥号。”王俭听从他的意见,他又请求季为褚渊立碑,照料周到,有官员的节操,得到当时人们的赞美[5][6]。其后陶季直迁转为太尉记室参军,外任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内号称清静和平;回朝后授官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官镇西咨议参军齐武帝驾崩,萧鸾出任尚书令,铲除异己;陶季直没有迎合,令萧鸾十分顾忌,将他调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此职务位于边境佐,读书人很少就任,有人劝他参见萧鸾致谢,萧鸾接见后便留下他,担任骠骑咨议参军,兼尚书左丞。又改官建安太守,为政清静,令百姓安逸;回到朝廷后任职中书侍郎,迁任游击将军、兼廷尉[7][8]

南梁建立,陶季直迁任给事黄门侍郎,经常称任官有二千石俸禄已经满足,不再理会人间事务,就称病辞官回乡。天监初年,在家中拜任太中大夫,梁武帝说:“梁朝有天下,就不见此人了。”天监十年(511年)于家中去世,虚岁七十五,他生活非常清苦,又隐居十多年,死后家徒四壁,子孙无法敛葬,知道的人都为他悲伤[9][10]

引用[编辑]

  1. ^ 1.0 1.1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湣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湣祖甚爱异之,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其一。季直时年四岁,独不取,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故不取。”湣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3. ^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4. ^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及长好学,澹于荣利,征召不起,时人号曰聘君。后为望蔡令,以病免。时刘彦节、袁粲以齐高帝权盛,将图之。彦节素重季直,欲与谋。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彦节等败。
  5. ^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6. ^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彦回为尚书令,素与季直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彦回卒,尚书令王俭以彦回有至行,欲谥“文孝公”。季直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为彦回立碑,始终营护,甚有吏节。
  7. ^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咨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咨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8. ^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再迁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后为镇西咨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留以为骠骑咨议参军,兼尚书左丞,迁建安太守。为政清静,百姓便之。
  9. ^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10. ^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梁台建,为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久预人间事,乃辞疾还乡里。梁天监初,就拜太中大夫。武帝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事云。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梁书·卷52》,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文献[编辑]

  • 梁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
  • 南史》·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