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锺宜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锺宜霖
锺宜霖在巴黎(2014年)
出生 中国大陆
现居地 英国伦敦
职业作家,编剧,诗人,剧评家
教育程度英国华威大学文学硕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戏剧学院文学士
创作时期1981年--至今
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戏剧批评
受影响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官方网站
blog.sina.com.cn/1232115570(CN)
yilinzhong.blogspot.co.uk(EN)

锺宜霖,当代知名华人女作家,现居伦敦。著有17部长篇小说、2部电影剧本、以及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和戏剧评论等大量作品。长篇小说《伦敦爱情故事》为亚马逊畅销小说排行榜第3名,《唐人街》发表于《收获》杂志长篇专号“海外华人作家专辑”,Kindle版2014年上市一周即成为中国亚马逊付费Kindle书文学畅销排行榜第1名。

生活经历[编辑]

  锺宜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曾是中国文联的文学编辑,文革中被迫害流放到某山区煤矿当煤矿工人。锺宜霖自幼喜爱文学,5岁写诗,7岁发表诗歌处女作。12岁开始在上海《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中学没毕业(16岁前)就已经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等近60万字,发表作品近10万字[1]。小说《牛仔裤,白裙子》获得1992年上海《少年文艺》年度最佳“好作品奖”,16岁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红学研究论文《谁拆散了木石前盟》[2](1993年第3期),同年成为南京《少年文艺》封二少年作家。14岁创作长篇小说《拥抱朝阳》。16岁在高考前夕创作完成长篇小说《阳光雨季》,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由著名戏剧家吴祖光题词“芝兰品性,冰雪聪明”,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题写书名[3]。1996年《阳光雨季》做为中学生校园文学的典范作品被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制作为30分钟的专题采访报导,锺宜霖也因此成为该节目播出以来最年轻的受访作家。
  16岁时锺宜霖分别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笔试和面试,全部通过进入复试 ,并在北京广播学院的电视文学专业中取得专业考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1]。当时她同时通过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和导演系的复试,但因复试时间冲突,她最终选择了参加中戏戏剧文学专业的复试,并在该专业考试的最终面试中取得90分的最高分,在高考后顺利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中戏该届入学年龄最小的在校生。[4] 20岁锺宜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分配至北京某中央直属新闻机构,做杂志专栏编辑​​、记者。21岁获得中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并于次年荣获由国家四大部委颁发的全国性新闻奖(电脑文化传播奖)。出国前已出版五本长篇小说和文集,发表作品逾百万字。译作《在地铁站》(庞德)被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5]和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专业)[6]
  25岁锺宜霖赴英留学,攻读传媒与文化研究专业,获得英国华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移居英国,曾先后就职于某知名律师行及伦敦大学学院(UCL),现定居伦敦。2009年出版的《伦敦单身日记》是她在伦敦创作的系列日记体小说,姊妹篇《伦敦爱情故事》2010年出版首月即登上中国亚马逊畅销小说排行榜前三名,并持续上榜超过40周。[7]锺宜霖以海外华人生活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唐人街》发表于《收获》杂志长篇小说专号2011年秋冬卷。该期《收获》为“海外华人作家专辑”,共收入美国华人作家哈金、英国华人作家锺宜霖和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四部作品,出版三个月即告售罄[8]
  2012年,锺宜霖翻译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收入叶开着《莫言的文学共和国》[9],成为该授奖词在中国大陆唯一公开出版的全文无删节版。剧评《伦敦版理查三世》在《南方日报》发表后被专业戏剧期刊《国话研究》转载发表[10] ,并被在英国出版的英语戏剧研究理论专著《超越英语的莎士比亚》翻译引用[11]。2013年,锺宜霖于2000年在北京创作的展现21世纪初中国时代全景的半自传性长篇小说《个人现状》,出版社改名为《北京北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由旅瑞台湾作家陈文芬(汉学家马悦然夫人)推荐,陈文芬推荐说:“锺宜霖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二十三岁,但她二十三岁的思想好像比我四十岁的生活还要充实。”[12]
  2014年,《唐人街》中国Kindle版由《收获》杂志社出版[13],上市一周后即成为中国亚马逊付费Kindle书文学畅销排行榜的第一名。《唐人街》书籍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出版,被誉为首次填补了“海外非法移民题材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空白”(编辑推荐)[14]。《收获》杂志网刊连续推出“对话:从《唐人街》的众生百态看现世中文学的价值”[15] [16],和“专稿•访谈:从长篇小说《唐人街》看海外非法华人移民的现状”[17] [18],访谈者说:“我认为《唐人街》这个文学作品很伟大的一个意义,是它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15]在一篇英文访谈中,锺宜霖谈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人们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让他们意识到非法移民不是卑贱的群体,并因此而忽视他们的存在。我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他们都来源自真实的原型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是,人们必须意识到唐人街生活着这样一个不同的群体,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文化上的标签。”[19]
  2015年,锺宜霖前往美国纽约旅行,回伦敦后用英语创作了她的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亲爱的纽约》(第1-4部)。[20]2016年中旅居纽约,用英语写作长篇小说《中国小姐》和非虚构长篇《纽约故事集》,回伦敦后创作了她的第一部英文诗歌集《伦敦诗篇》。2017年10月,锺宜霖创作完成五十四万字长篇小说《私人场景》,这是她时隔七年后第一次用中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从2017年11月起,锺宜霖开始为《南方周末》撰写专栏《伦敦场景》,每月一篇短篇小说。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内开设专栏。长篇小说《在伦敦》2018年2月在中国出版,但小说中一万多字涉及政治话题的内容被出版审查部门删除,由旅瑞台湾作家陈文芬为这本书撰写的五千字序言也因故未能出版。截至2018年,锺宜霖已出版十本书,包括八部长篇小说,除了最新出版的《在伦敦》,其余九本均已售罄。[21]

作品出版[编辑]

政治观点[编辑]

1. 2010年应《新周刊》杂志约稿发表《写给残酷社会的微博》:“中国人喜欢做梦,却缺乏理想,喜欢忠君报国,却总是忘记了那90%的普罗大众。这样下去,社会对平民来说将永远是残酷的,百姓也永远都只是案板上的鱼肉。要彻底地改变残酷的历史,创造贫者富者社会权益均等的和谐,必须从根本上重建我们的社会结构,重建我们中国人最后的精神家园。”(钟宜霖,写给残酷社会的100条微博(名人版),《新周刊》2010年总第324期)[22]

2. 2014年批评中国政府处理疆独恐怖袭击不当,被网管删贴禁言: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新疆独立分子恐怖袭击发生后,钟宜霖在新浪微博发表言论,认为此类惨案如果发生在欧美国家,第一件事就是“首相向国民道歉,国家安保部门向全国人民道歉”,各大媒体控诉执政党昏庸无能,执政不当,才会导致如此伤亡,然后最多一两个月,“首相就会在舆论压力下辞职下台”,并说“国内的人真是被洗脑洗晕了。”随后又称:“当然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某国利用这些伤亡继续给民众洗脑,把本国的经济衰退危机导向内部争斗和混乱,然后成为新世纪的纳粹民粹强国。”

钟宜霖还转发了一条微博,原微内容是记者称一名受伤者入院治疗,医院要求先准备五万元医疗费,而伤者又很贫穷。她说:“政府无能,可见一斑。我暂且不说民族政策了,赶紧先救人吧。自己的公民在自己的国家,因为某些政策而导致的恶性报复袭击在公众场合受伤,难道医药费还不应该由政府买单吗?”[23]其观点倾向于此类恐怖袭击发生罪在中国政府管理不当。这两条微博遭到大批匿名网友抨击,随后被新浪管理员删除,其微博帐号亦被封停半个月。

2018年3月,钟宜霖在微博上转发了一篇名为《因迟到几分钟羞愧难当,英国大臣当场辞职》[24]的新闻链接。

3. 2020年2月6日,在武汉八君子之一的李文亮医生去世当晚,锺宜霖因为发微博质疑李文亮的去世可疑,怀疑是有武汉渎职官员为销毁渎职证据而杀人灭口,在发帖后立刻被新浪微博禁言一周,并遭到多家官媒发文反对[25]。 一周后的2月14日,在解禁当天,锺宜霖在微博用图片形式发表她在2月6日连夜写出的五千字推理长文《李文亮的生死线》,全面分析李文亮医生从被感染到隔离住院21天才被确诊、然后在住院26天后“被宣布”死亡的诸多疑点[26],当即被新浪微博再次禁言,其拥有78500粉丝的微博账号亦被永久封停[27]

参考链接[编辑]

  1. ^ 1.0 1.1 BBC人物特写:在伦敦寻找爱情的华人女作家钟宜霖. BBC. 4 August 2015 [4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中文). 
  2. ^ 红楼梦学刊. cnki.net.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3. ^ 钟宜霖. 《阳光雨季》. douban.com.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 Jan 1995 [201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4. ^ 钟宜霖_百度百科. baidu.com. [201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5. ^ 语文轩——庞德《地铁车站》的诸种译文. yuwen888.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 
  6. ^ 《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June 2011 [8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中文). 
  7. ^ 亚马逊2010年1-8月小说畅销榜. 中国亚马逊. Sep 2010 [8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中文). 
  8. ^ 《收获》长篇专号(2011年秋冬卷)-图书. amazon.cn.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9. ^ 叶开.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Feb 2013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0. ^ 钟宜霖. 在伦敦观剧:中国版《理查三世》·南方报网. 南方日报. 30 May 2012 [201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11. ^ Susan Bennett (编). Shakespeare beyond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2. ^ 钟宜霖. 《北京北京》. 上海文艺出版社. 1 June 2012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3. ^ 《收穫》長篇專號第二十一期. 《收获》杂志社. 1 April 2014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14. ^ 编辑推荐. 《唐人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1 Jan 2015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5. ^ 15.0 15.1 党霄羽. 對話:從《唐人街》的眾生百態看現世中文學的價值. 《收获》文学杂志社. 1 March 2015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6. ^ 《唐人街》試讀及推薦. 《收获》文学杂志社. 1 March 2015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17. ^ 《收穫》微信專稿•訪談:從長篇小說《唐人街》看海外非法華人移民的現狀(三萬字深度訪談完整版)上篇. 《收获》文学杂志社. 6 June 2015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8. ^ 《收穫》微信專稿•訪談:從長篇小說《唐人街》看海外非法華人移民的現狀(三萬字深度訪談完整版)下篇. 《收获》文学杂志社. 6 June 2015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9. ^ Chinatown's Invisible Residents. Shanghai Daily. 30 August 2015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20. ^ Dear New york,. Kindle. 10 December 2015 [2015-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21. ^ 钟宜霖-包含无库存商品-图书-亚马逊. amazon.cn. [201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22. ^ 写给残酷世界的100条微博(名人版). 《新周刊》杂志. 28 May 2010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6). 
  23. ^ 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后大V微博评论. 观察者网. 2 March 2014 [2016-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24. ^ 因迟到几分钟羞愧难当,英国大臣当场辞职. 观察者网. 1 Jan 2018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25. ^ 都护西域. 警惕!有些人在用李文亮医生之死“带节奏”. 观察网. 2020-02-08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26. ^ 钟宜霖. 李文亮的生死线. Yilinzhong.blogspot.com. blogspot.com.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27. ^ 钟宜霖. 钟宜霖2月14日微博. 微博. 微博. [2020-02-18]. 

延伸阅读[编辑]

相关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