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范凤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凤龙
原文名Janez Janež
性别
出生(1913-01-14)1913年1月14日
 奥匈帝国卢布亚纳(今属 斯洛文尼亚
逝世1990年10月11日(1990岁—10—11)(77岁)
台湾宜兰县罗东镇罗东圣母医院
国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别名Oki
职业外科医师
信仰天主教
奖项医疗奉献奖(1998年)

范凤龙斯洛文尼亚语Janez Janež,1913年1月14日—1990年10月11日),斯洛文尼亚卢布亚纳人,长期在台湾宜兰县罗东圣母医院服务,宜兰人称为“Oki”、“大医师”,去世后得到第八届医疗奉献奖

生平[编辑]

范凤龙在1913年1月14日生于奥匈帝国卢布亚纳(今属斯洛文尼亚);父早逝,家境贫穷,有兄、弟、妹各一人。母亲是虔诚天主教徒,寄望他成为神职人员,但他立志习医,于1937年医学院毕业,在南斯拉夫王国卢比安纳医院任外科医师。[1]

1945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建立,范凤龙远离家乡到阿根廷[2]。1948年抵云南省昭通县惠东医院当院长,四年后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驱逐,1952年随灵医会到罗东[1]。当时云南的灵医修女会也被驱除来台湾,其中陈龙妮修女之后大部分人生是跟随范凤龙进行外科手术[3]

1952年,灵医会在罗东买下一位许姓老医师已休诊的博爱诊所,草创期的圣母医院就在一栋日式平房开始[4]。当时外科设备十分克难,资源、器材严重缺乏,开刀房没有通风设备、无影灯,连最基本的止血钳也寥寥无几,范凤龙抵台湾第二个月,就在这条件下完成全宜兰首例开胃手术,因此声名远播,从此病患远从各地慕名而来,包括东南亚、菲律宾、甚至远自美国回来找他开刀的[1]。他的寝室就设在开刀房楼下,准备24小时服务[1][4]。与负责内科门诊马仁光为兰阳地区闻名的“一内一外”[4]

范凤龙对同事严厉。某医师误诊,将子宫外孕病人收进内科病房,被范凤龙发现处理了,事后他把大夫叫到跟前怒斥,此后只要腹痛病人急诊范凤龙都要自己看过一遍才放心。范凤龙要求护士帽要完全将头发包起来,不能留指甲、擦指甲油,护士服要烫笔挺,谁鞋子脏了,第二日他就送她一瓶鞋油。大夜班护士打瞌睡,被他发现了,他便照相存证。他发现护理纪录与病人所述不符,即使夜班护士已回家了,他也要她们立刻回院,直骂到她们泪流不止才罢休。在护士为病人换药撕下胶布时,因伤口粘连,病人难免痛得唉唉叫,这时他会大声斥责护士说要想成这就是你的腿!他嘱咐要开刀的病人届时没出现,便会怒气冲冲地跑到会计室责问是不是他们向病人收保证金,害病人不敢上门来开。他每天除看门诊,还要排检查、查病房、训练医护人员,往往在下午进开刀房,直到深夜才收工,但不论工作多晚,第二天他一定准时出现在病房,从不迟到。圣母医院退休护士何枝梅表示,范凤龙脾气虽大,但是大家知道他是为病人好,即使常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哭了,也没有人怨他。[1]

为降低手术风险,范凤龙常抢时效,开胃手术可以于四十分钟内完成,若护理人员跟不上进度的会被他痛骂,若器械递错了就丢回,只有机警的柏德琳最了解其需要[5]。行医时,遇有需紧急输血,却无力购置血液的伤患,范凤龙常自抽血液,以300或500西西不定量供应病患,有时会捐血达1000西西[2]。他除不领薪水外,仅支领少数生活费,也塞给较贫困的病人[1][4]。查房时,他看到病家桌上没有牛奶,便差人去买,但绝不能对病家说出他的名字[1]

1970年,一名约卅岁的男子发生脊髓病变,且无法从他身上其他部分取骨骼移植治疗,家属询问可不可以用小牛骨替代,范医师回答可试试,结果家属牵来一只卅多公斤小牛,宰杀后由护士张素精取下两支小肋骨给范医师,完成小牛骨人体胫骨移植手术,这名年轻人继续存活、且愈后行动自如。该手术也被列为医学文献。[6]

范凤龙在罗东留下八万多件手术纪录,从未失误,因此,兰阳人便以日语“大”的发音Oki尊称,并说见到他病就好了一半[1]。像是曾任宜兰县县长的刘守成小时候家境清寒,无法到台北就医,就是由范凤龙将他脖子脂肪瘤切除[7]

由于范凤龙终生未娶,一般人还以为他是神职人员。他说不谈感情的理由是时间要留给病人,成家后不是没有能力照顾家人就是会分去太多时间。他生活中唯一讲究的只有音乐,爱音乐的他,即使上刀,也喜欢让音符流泄满室。[1]

晚年范凤龙为肺疾所苦,但他自己照X光,拒绝向别人透露病情[1]。1990年10月11日上午8时45分在罗东圣母医院病逝[2],依其遗愿葬于罗东天主教公墓[1]。同月19日送葬日,有一千五百多人在罗东镇中正南、北路上送宜兰人称的“大医师”最后一程[4]

身后[编辑]

1993年,一位老人带女儿来到罗东圣母医院,对院长吕道南说要还三十年前范凤龙抢救他罹患急性胃炎的妻子的手术费[8]。后来吕道南对于范凤龙成为第八届医疗奉献奖得奖者,表示若范医师还在世,说什么他也不会领奖[1]

2000年5月25日,罗东圣母医院成立文物典藏室,悬挂何义士、魏真智、华德露、梅崇德、达神家、罗德信、高安、巴瑞士、张明智与安惠民等十位神父、修士医师遗像与纪录生前事迹,由担任斯洛伐尼亚国家电视台主播、范凤龙孙侄女吉娃专程采访拍成纪录片[9]

2002年9月12日,曾因生病入住罗东圣母医院、有“三星上将梨之父”的李坤养捐出七万元给院方兴建“范凤龙医师纪念大楼”为名的重症大楼[10]。同年12月,明志技术学院学生郭哲吾车祸丧命,父母郭振茂与张明月感念范凤龙,节省爱儿丧葬费及学校师生致赠的奠仪卅万元,捐给作重症医疗大楼之用[3]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教育委员会出版余玉玥所写、查理·布朗所绘的绘本《OKI医师范凤龙》,由澎湖天主教灵医会惠民医院院长陈仁勇寄到斯洛文尼亚纪念范凤龙的基金会Society of Missionary dr. Janez Janež.。[11]

参考[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尋找醫療的真愛 范鳳龍大醫師 是蘭陽人的福氣!. 《民生报》. 1998-04-1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林香君. 大醫師別了!蘭陽人懷念您 范鳳龍 服務蘭陽38載 開刀逾8萬次 昨病逝. 《民生报》. 1990-10-12 (中文(台湾)). 
  3. ^ 3.0 3.1 王秋霖. 《左鄰右舍》范鳳龍 行醫濟世獲得回響. 《中国时报》. 2003-01-1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黄靖雅. 《人的故事》老外爺爺 放不下的手術刀. 《联合晚报》. 1990-11-06 (中文(台湾)). 
  5. ^ 李淑娟. 柏德琳病人不愛他都難. 《民生报》. 2000-04-25 (中文(台湾)). 
  6. ^ 陈积硕. 追念范鳳龍醫師 數十病患現身說法 聖母醫院院長也宣布 即將興建的重症大樓 也將以范鳳龍為名. 《联合报》. 2000-09-14 (中文(台湾)). 
  7. ^ 縣長夫人捐衣義賣響應聖母醫院募款道出縣長一段往事. 《中国时报》. 1999-12-04 (中文(台湾)). 
  8. ^ 李淑娟. 《杏林和風》 世間有情 三十年前舊時債 難忘救命一點恩. 《民生报》. 1993-09-19 (中文(台湾)). 
  9. ^ 陈积硕. 聖母醫院典藏奉獻精神 紀念病患口中的大醫師 成立范鳳龍文物室與先人行誼紀念館. 《联合报》. 2000-05-26 (中文(台湾)). 
  10. ^ 王秋霖. 感念聖母醫院多年前細心照料 三星上將 「梨」之父 擺攤義賣. 《中国时报》. 2002-09-13 (中文(台湾)). 
  11. ^ 陈逸凡. 范鳳龍醫師要回家 美好腳蹤繪本返鄉. 《台湾教会公报》. 2019-03-20 [201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