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若者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若者组(日语:若者組わかものぐみ wakamonogumi)是日本一种传统的地方性的针对青年教育的组织,若者组会集合某一地到了一定年龄的青年集中生活,传授他们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纪律。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若者组还有诸如“若者众”、“若者仲间”、“若者连中”等各种不同的称呼。类似的风俗不仅是日本独有,在世界各地也有类似的习惯。

它在近代被认为是在农村地区为当地社区兴建了一个教育机构,但是随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若者组开始走向消失。

成员资格[编辑]

若者组的加入和推出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该地区所有的青年男子都会加入若者组,而等到他们结婚时则自动退出;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该地各户的长子加入若者组,而等到他们年龄达到一定的时候离开。

一般情况下,要加入若者组必须符合一定的年龄要求,通常是最少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而从若者组毕业之后,则被视为该地区的正式成年居民。不过也有在加入和毕业的时候对成员要求严格的通过仪式。在某些地区,将割礼视为若者组的毕业仪式。

内部活动[编辑]

在若者组里,将由年长者去指导年轻者的一切。若者组有时会选择在青年旅馆或若众旅社进行合宿锻炼。加入若者组的成员可以执行各种有关保卫村庄的任务,并就此获得奖励。在一些特殊节日里,若者组将负责整个活动的运作并对小孩子们进行指导。若者组内会有许多社交上的指导课程,包括有关吸烟、喝酒的礼节,同时他们也对村里的恋爱、性行为和结婚有管理权限。甚至他们还能以指导的名义,和新婚妻子发生性关系,以指导还是处男的新郎[1]。青年旅馆一般只对若者组的男性青年开放,因此同一个区域里也会形成一个专供若者组女性青年开放的少女旅馆,双方的交流基本可以视为是婚前的恋爱行为。

衰退[编辑]

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公共教育的发展和西化运动的展开,若者组变得式微起来。尤其是其中有关初夜权等教育被视为不符伦常之后,若者组已经逐步淡出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尽管日本日后也组建类似的青年团,但已经和若者组的关系不大了。

文献[编辑]

  • 岩田重则 “若者と国家”‘现代民俗学入门’、佐野贤治・谷口贡・中込睦子・古家信平、吉川弘文馆、1996年。
  • 大冢民俗学会编 ‘缩刷版 日本民俗事典’ 弘文堂、1994年。

参考资料[编辑]

  1. ^ 狮子文六が昭和初期の四国宇和岛地方の农村の风习を描写した“大番 (小说) ”に详しい。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