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拱
外观
王星拱(1887年—1949年10月8日),字抚五,男,安徽怀宁人,中国教育家、化学家。
生平
[编辑]王星拱是安徽怀宁人。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化学硕士学位回国,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年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8年就任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注 1]校长。后又与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在抗战中随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坚持办学,抗战胜利后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1]。194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
身后
[编辑]遗体后被运回,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家庭
[编辑]评价
[编辑]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
思想
[编辑]他在哲学上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45年国民党“最优秀教授党员”:华罗庚陈寅恪冯友兰.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前任: 王世杰 |
国立武汉大学校长 1933年5月-1945年6月 |
继任: 周鲠生 |
前任: 金曾澄 |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1945年12月-1948年6月 |
继任: 陈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