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染黑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染黑齿
一位染了黑齿的现代越南老妇
汉语名称
繁体字 染黑齒、黑齒、漆齒、墨齒、涅齒
简化字 染黑齿、黑齿、漆齿、墨齿、涅齿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Nhuộm răng
喃字 染𦢠
日语名称
汉字 お歯黒、歯黒め、鉄漿付け

染黑齿,又称漆齿墨齿涅齿,是中国大陆部分地区、日本越南台湾原住民东南亚印度一些太平洋岛屿如帕劳雅浦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区民族一种传统风俗,即将牙齿染成黑色。每个民族、地区的染黑齿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与成人礼婚礼通过仪礼相关[1]

历史

[编辑]

东亚

[编辑]

东亚地区的染黑齿习俗起源甚早,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有“黑齿之国”[2]后人考证是指[来源请求]郭璞引《东夷传》指黑齿国在裸国东南,而裸国在倭国东面四十余里,后人推测即日本。《逸周书》[3]、《楚辞》[4]、《战国策》[5]、《异物志》[6]等都有黑齿、漆齿的记载,这些文献中所指的黑齿或漆齿位于中土的西方、南方,即当时除北方之外,中土周围都有黑齿民族。唐代以后的文献如《云南志》[7]《南诏德化碑》[8]、《五杂俎》、《粤西文载》中[9],亦有关于岭南、西南地区人们染黑齿的描述,明代及之前染黑齿不限于少数民族,一些岭南汉人亦有染黑齿。至清代中国受满族统治,汉人正统、华夷之辨的观念加强,以及“中央/边区”和“贵族/平民”等对比意识的尖锐化,才被士人视为“蛮俗”而加以贬抑[1]

在日本,这种习俗被称为“お歯黒日语お歯黒”、“歯黒め”。《山海经》中曾经提到过东海之上的黑齿国,而在古坟时代墓葬中发现的人骨和埴轮都有染黑牙齿的迹象。《古事记》也有记载武尊天皇应神天皇时期的美女是染黑齿的。最初是以果实染齿。平安时代起,鉴真和尚从中国引进制铁技术至日本出云国一带,使当地发展出一种称为“香登黑齿方”的染黑齿技术,自此染黑齿也被称为“鉄漿付け[1]。在《源氏物语》、《堤中纳言物语》中都有对日本贵族染黑齿的描述。

在越南,染黑齿的习俗亦很常见,当地民歌笑白齿“如呆齿”、“像犬齿”[1]朝鲜王朝文献《北辕录》记载朝鲜使节看到越南官员染黑齿[10][11]。朝鲜另一文献《赵完璧传》亦有描述越南长者漆齿[12]


其他地区

[编辑]

印度的染黑齿习俗见于佛经游记中,如《妙法莲华经》中提到有一罗刹女名“黑齿”[13],《大唐西域记》亦记载印度人把牙齿染红或染黑[14][1]

染色原料及方式

[编辑]

较常见的是以植物染色,亦有用其他材料。方式有直接涂上或经咀嚼染色[1]

唐代云南女性把茜草石榴根皮等中草药晾干、粉碎,然后以水共煮,冷后用其汁液在睡前涂敷于牙齿上,一年涂数次,就能染黑牙齿。明清时南方人多将槟榔与石灰同食来染黑齿来。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布亚苏门达腊爪哇雅浦马里亚纳等地,也采用嚼槟榔来染齿[1]

日本早期染黑齿是在进行口酿造酒法时,女性将山葡萄等水果咀嚼后装入壶内,利用唾液促使发酵,女性的齿亦被染黑而在绳文弥生时代则有部分地区孕妇因常吃,部分地区则因为孕妇带有酸味的山葡萄,久而齿黑。至平安时代开始改用铁浆染齿,是将铁片或铁浸泡于五倍子溶液中,或是混合两种液体再放入酒、茶叶等,密封两、三个月后形成茶褐色的黏液,称为“铁浆水”,并将之反复涂在齿面染齿[1]

台湾台南一带的平埔族是用涩草芭蕉花染黑齿,凤山东南一带的南路傀儡番各社则以野草为黑齿原料,花东的阿美族人会利用除去树皮的tatai木烧烤后流出的黑色液体或以黄杨木七里香、桑树或槟榔等草茎之液染黑齿。台东卑南族男子以含有单宁的谷斗科植物以火加热后取得的黑色汁液染齿,平日则用一种被称为baduduan的紫苿科草茎汁液打擦齿面增加黑色光泽[1]

婆罗洲人及印度西海岸和尼可巴群岛居民之以果汁液染齿。印度南方萨利姆女性用当地产的黑土混合胡桃根部汁液把牙齿染黑,菲律宾吕宋岛人是以燃烧后的油烟混合砂糖薯的汁液来染齿,帕劳人以各色植物的汁液混合取自贝壳的石灰染黑齿[1]


各民族情况

[编辑]

汉族

[编辑]

南方汉族人喜嚼槟榔避瘴气,久而久之牙齿变黑[1]

大和族

[编辑]

早期染黑齿者为已婚妇女,平安时代起,日本贵族在元服裳着成人礼前会把牙齿染成黑色,这种习俗在贵族、平家武士、大量寺院中存在,而在其他人群中则没有。此外,皇族成员或高级贵族的少男少女还会进行引眉(把眉毛剃去,并用墨在眉毛处描上细长弓形的眉毛状)。室町时代起,日本贵族13-14岁即开始染齿,并产生“十三铁浆(じゅうさんかねつけ)”之说。至战国时代,由于战乱,男性的染齿风俗渐行衰退,武家女性则为了提早出嫁,在8、9岁即开始染齿。江户时代染齿普及至庶民阶层,元禄时期更达巅峰,每年十一月十五成为“御染黑齿日”,足13岁的少女都会在这天染黑齿,还有制式化的祝文“染黑齿祝文”(齿黒染を祝ふ文)。游女艺妓也染黑齿[1]。而民间在婚礼葬礼等特定仪式上也会进行染黑齿。这种习俗延续到了幕末,直到1870年2月5日明治政府下令禁止后,才在大正年间逐渐消失。


京族

[编辑]

苗族

[编辑]

拉祜族

[编辑]

瑶族

[编辑]


西拉族

[编辑]

男人将牙齿染成红色,女人则染成黑色。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沈佳姗. 〈戰前臺灣黑齒習俗流變初探〉. 《台湾原住民研究论丛》. 2011年12月, (10期): 67–94. doi:10.29763/TISR.201112.0003. 
  2. ^ 《山海经》第十四〈大荒东经〉载:“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3. ^ 《逸周书.王会》:“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己、阘耳、贯胸、雕题、雕丘、漆齿”
  4. ^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
  5. ^ 《战国策.赵策二》:“黑齿雕题,鳀冠秫缝,大吴之国也”
  6. ^ 《异物志》:“西屠国在海水,以草漆齿,用白作黑,一染则历年不复变”
  7. ^ 《云南志》:“黑齿蛮、 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以漆漆其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以银),有事出见人则以此为饰,食则去之。”
  8. ^ 《南诏德化碑》“建都镇塞,银生于墨觜(嘴)之乡”
  9. ^ 《粤西文载》亦载“槟榔出广西郁林州……其实尖者为贵,与石灰同食令人齿黑,故有雕题黑齿之俗,是能避瘴气”
  10. ^ 《北辕录》卷3:“(李商凤)曰:‘……而被发漆齿亦有所拠,幸乞明教。’”
  11. ^ 乾隆二十五~二十六年朝鮮使節與安南、南掌、琉球三國人員於北京之交流 (PDF). [2015-0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0). 
  12. ^ 《赵完璧传》:“其国男女皆被发赤脚。无鞋履。虽官贵者亦然。长者则漆齿。”
  13. ^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
  14. ^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染其牙齿, 或赤或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黑齿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