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济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济涉(1914-2005),香港著名国画艺术家,字卓峰,原籍广东揭西五云乡人。学艺于广州市立美术学院,得名师李研山李金发赵少昂黄君璧黎雄才等指导。对日抗战期间,辗转移居香港,落地生根。1958年,与李研山、赵少昂等共组“香港中国美术会”,为创会委员之一。曾于“长城电影制片公司”作布景美术,先后完成电影《荡妇心》、《血染海棠红》、《说谎世界》、《方帽子》、《琼楼恨》等的布景创作。后开设“济涉画院”,开班授徒、培育后俊;亦常于上水凤溪中学客串国画导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作画数十载间,其作品曾于多个个人展及团体展中展出,足迹遍布东亚、英、澳等地。

生平[编辑]

彭济涉, 生于1914年,字卓峰,原籍广东揭西五云乡人。彭济涉的作画生涯,始于战前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其时,“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李金发校长矢志拓展校务,得名画家李抚红的老师、岭南画派领袖人物高剑父老师的引荐,礼聘了赵少昂入主中国画系。其后,苏卧农、叶永青、黎雄才等“岭南画派”人物,亦相率去投。“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自此奠下了岭南派的基业,负起了培育才俊的杆担。云云学子之中,“彭济涉”渐渐成为诸君子眼中其中一位好学猛进的精英份子。彭济涉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习画时,得名师李研山、李金发、赵少昂、黄君璧、黎雄才等指导;闲时又随岭南派大师高剑父学花鸟虫鱼走兽等科,深入堂奥,颇得诸位真传。故到港多年后,每逢彭济涉举办个人画展,亦师亦友的赵少昂都为其题字,以捧场支持。

及后日军侵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无奈暂时解散,李研山、赵少昂、彭济涉等师徒辗转移居香港。秉持“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弘扬国粹的精神,师徒等人在港成立“香港中国美术会”,彭济涉成为会中执行委员之一。惟生活所趋,彭济涉于港初期,只能收拾山河川壑的墨迹。教过几年书,后到“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当布景美术师来。虽说电影场景创作与泼墨山水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惟彭济涉寓画自娱,总算回归本行。于“长城电影”的几年间,完成的电影布景创作十来套,包括《荡妇心》、《血染海棠红》、《说谎世界》、《方帽子》和《琼楼恨》等等。

及后诸年,彭济涉重执教鞭,先后受聘于九龙塘学校及粉岭公立学校,一面作育英才,一面以自己工余时间提笔作画、开班授徒,追寻自己念念不忘的梦想。晚年,彭济涉开设“济涉画院”,专注于其水墨山河,并于画院开班授徒,担起承传国粹的责任及抱负。同时,彭济涉亦受邀成为上水凤溪中学国画班的导师。

彭济涉为人低调简朴、重家庭,视子女如命,多年来为子女的生活奔波劳碌。然而,其作画从不间断,画藏丰富;画风不为势趋,游历广阔,往往以往往以新颖的角度与构图,抒发怀中对自然与乡野的向往之情。多年间,彭济涉亦多次参与多国的国画联展,亦于香港、东南亚、英国、澳洲等地,举办其个人画展;闻名倾慕者与搜购作品者大不乏人。

于彭济涉去世后十年,其家人为圆其遗愿,重新整理彭济涉于故居的大量作品,编辑成《济涉河山 - 彭济涉作品集》,并于2014年11月假香港大会堂举办一连三日的《彭济涉作品展》,展出多幅彭济涉的精彩作品,以怀缅彭济涉一生对国画水墨的热情和贡献。

笔调胸怀,名家推崇[编辑]

“万水千山造化工,几株疏柳入空濛,烟云出没多变幻,都在彭君笔墨中。”赵少昂老师曾赠此七绝,以形容彭济涉画功造化,只消轻描两三笔,即有意境万千重。

前香港电台《罏(炉)边檐下》节目主持人周炎亦对彭济涉的画诣推崇备至。周氏曾言道:“彭老之画,乃集各名师之大成,蔚成一派。他锲而不舍数十年,未尝或辍,创作既多,成就乃大。抑以其平易近人之情,江海容人之量,讴融于丹青灵府之间,给苏韩之文,乐天之诗,冒大气磅礡,而又老妪能解。彭济涉绘事造诣既深,犹不以自炫,不以自珍,笔触所至,无所不在。举凡嘉陵山色,锦幛涛声,庐舍光辉,烟云变幻。若水边篱落,黄昏飘梅萼之香,雨箨风梢,淡月映幼篁之翠。若鱼禽生态,形神现于丹青,草木奇珍,智慧生于灵府。”又道彭济涉“得折衷之神髓,集中外之精华,雪里芭蕉,超然物外。胸中丘壑,意在笔儿。檐宇萧萧,描尽民间疾苦,云山渺渺,写尽宇宙雄姿...”

近代美术鉴赏家许灼勋亦于《岭南墨韵流芳-彭济涉作品展》的开幕典礼中说道:“彭济涉先生的画风独具一格,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河山飞瀑,活灵活现,直抒胸臆。对香港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彭济涉先生在香港及东南亚一带的画坛中,无人不识其名。因彭老先生生性低调,一生默默耕耘,作育英才,不希望做秀博取名利,没有让更多人所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令更多人怀念他,认识他的价值,他对香港画坛的巨大影响不可估量。”

风格演进[编辑]

彭济涉的画,概括来说,可分成三个阶段。在抗日战争前后,他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风格大都师承赵少昂及黎雄才。在香港落地生根而后,他的画力图摆脱老师的影响,开始树立自己的形象。他精研大自然,然后有了胸中丘壑,对传统的技法便可进行突破,引发了对笔墨技巧的创新。无论对万壑千岩,土木奇花,他都举重若轻地绘入画图中。此外,他开始加重着色的艺术表现,更加肯定这个世界彩色缤纷的一面,把美的东西变得更美。在此时期的优秀作品,可说比比皆是。就中如《春到人间》:一种桃红柳绿,青山白屋,秾闹之情,历历照人眉宇。以及《满林秋色映清溪》:亦一片清和,而无肃杀之象。《夏日观瀑》:大有我爱夏日长,清风自南来之感,悠闲舒适,静坐观瀑。《雪山行》:则骑驴踏雪,悠闲自赏,四时之景色不同,彭济涉均能一一刻划入微。

此外,《农村春晓》、《近水人家》及《新界风光之松山小筑》三幅,用笔更是轻快。《雨后云山》则以米家水墨法出之,湿润之极,画中泼以青绿灵光,分外精采。彭济涉那一幅《丹荔》,嫣红翠绿,一派意象之作,栩栩如生,传神万分。

彭济涉最崇敬的画家之一,是他的老师黎雄才。不难发现的是,彭济涉的画经常有着黎雄才的影子,也不时会看到宋、元诸家给郭熙、范宽等大师的风范,正是这种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的学风,为他个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促成了他那真实而优美、秀丽而又雄伟的艺术风格。

东亚英澳,巡回画展[编辑]

数十余载间,彭济涉从未间断作画,藏量十分丰厚。其作品曾入选中国文化协会画展及中国全国第二次美展。战前在大陆他已有数回个展的纪录。自1969年以来,他曾以个人及师生联展的名义,在大会堂开了六次画展。1974年,他远赴吉隆坡,在英国文化协会等地作巡回个展。1976年11月,他又远赴怡保举行画展,1981年更在台湾展出,每次都载誉而归。他的画也曾远在英国和澳洲各地展览,闻其名远道而来学艺及搜购作品者每年都大不乏人。

除此之外,彭济涉的画也经常受中国美术会及港府各文艺部门的垂青,选作地方性展览之用。1977年第一届亚洲艺术节在本港举行,彭济涉的部分作画被选为展品,与来自世界数十国家的名作一起展出,并获市政局颁发纯念状。

于2014年11月,彭济涉的家人及一众徒儿,重新整理彭济涉的庞大画藏,假香港大会堂举行《岭南墨韵流芳彭济涉作品展》,短短三天展期,足有数千画友到场一同怀缅彭济涉胸怀中的水墨山河,可谓盛况空前。

主要成就及荣誉[编辑]

  • 作品曾参展《慰劳前方将士书画展览会》,并入选全国美术展览会。
  • 1937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彭济涉先生以《詹林雅集》入选
  • 1949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开幕,获聘为美术布景主管人员,参与拍摄电影
  • 1958年,李研山先生、赵少昂先生等创办香港中国美术会,彭济涉先生亦属创办人之列。
  • 曾任《香港中国美术会》永远会员及当选多届执行委员,编印有《彭济涉画集》一册(1972年)
  • 获邀请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1974年)举行个展
  • 怡保、砂劳越(1976年)举行个展
  • 1977年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作品展览
  • 1998年获临时区域市政局屯门区委会邀请参加《屯门国粹节.中港名家书画展览》展出
  • 2014年11月21日-23日,家人偕香港中国美术会主办《岭南墨韵流芳彭济涉作品展》

参考[编辑]

  • 《济涉河山 - 彭济涉作品集》, 11/2014 [ISBN 978-988-14151-0-3]
  • 《泼山水登“峰”造极‧四十年“卓”然有成 - 彭济涉其人其画》,李炳坤,12/1985
  • 《香港举办彭济涉作品纪念展》,深圳特区报,12/2014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岭南墨韵流芳 彭济涉纪念展》在港成功举办,记者吴志雄,香港商报,12/2014 [2]
  • 《岭南墨韵流芳-济涉作品纪念展》,艺坛新闻,盛世天下收藏网,5/11/2014 [3]
  • "Wikipedia:Pang Chai-Sip", 7/2015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