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外观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4月28日)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俄语: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拉丁化:Rapsodiya na temu Paganini),俄裔美国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创作的A小调24段变奏曲,作品编号为43,由钢琴独奏配以管弦乐团伴奏,形式近乎一首钢琴协奏曲。
创作背景
[编辑]根据《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乐谱上的说明,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7月3日-8月18日在瑞士琉森湖边Senar别墅创作此曲。此曲以《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命名,是因为拉赫玛尼诺夫以尼科罗·帕格尼尼为小提琴独奏所创作的著名随想曲第24号加以变化以成。第24号随想曲曾被多位作曲家采用为作曲蓝本,著名的有约翰尼斯·布拉姆斯、弗兰兹·李斯特、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等。
首演
[编辑]此曲于同年11月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首次公演,由拉赫玛尼诺夫亲任钢琴独奏,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出。
分析
[编辑]配器
[编辑]- 钢琴独奏
- 木管乐器:短笛、2长笛、2双簧管、英国管、2单簧管、2巴松管
- 铜管乐器:4圆号、2小号、3长号、大号
- 敲击乐器:定音鼓、大鼓、钹、小鼓、三角铁、铁片琴
-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
结构
[编辑]《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帕格尼尼的第24号随想曲为主题,创作出24段的变奏,除了少数例外,其他都是A小调。
其中第十八变奏段是将帕格尼尼的作品中音符上下倒转后转调作成。
段落 | 速度 | 调性 | 拍号 |
---|---|---|---|
引子 | |||
变奏一 | |||
主题 | |||
变奏二 | |||
变奏三 | |||
变奏四 | |||
变奏五 | |||
变奏六 | |||
变奏七 | |||
变奏八 | |||
变奏九 | |||
变奏十 | |||
变奏十一 | |||
变奏十二 | |||
变奏十三 | |||
变奏十四 | |||
变奏十五 | / | ||
变奏十六 | |||
变奏十七 | |||
变奏十八 | |||
变奏十九 | )/ | ||
变奏二十 | |||
变奏廿一 | |||
变奏廿二 | |||
变奏廿三 | |||
变奏廿四 |
流行文化
[编辑]- 1980年美国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中多次引用此曲的第十八变奏段。
- 2011年林俊杰将此曲融入流行元素,创作出《灵魂的共鸣》,收于专辑《学不会》中。
- 2012年本曲的变奏六被Bemani所属的作曲家角田利之(L.E.D.)与胁田润(wac)合作(以度胸兄弟名义)改编为《DIAVOLO》,收录于狂热节拍IIDX19 Lincle并作为本作的通常ONE MORE EXTRA STAGE专用乐曲,后被移植至乐动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