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克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5 cm K (gp.Sfl.)
“大麦克斯”
类型自行火炮
原产地纳粹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1—1942
使用方纳粹德国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克虏伯
研发日期1939—41
生产商克虏伯
生产日期1941
制造数量2
基本规格
重量22公吨
长度5.8米(车体)
宽度2.86米
高度2.53米
操作人数5

装甲11-50毫米
主武器1门10.5cm sK 18加农炮英语10 cm schwere Kanone 18
发动机6.6 l(400 cu in)6缸水冷迈巴赫HL66P汽油机
180匹
功率/重量8.2匹/吨
变速ZF SSG 46
悬挂叶片弹簧悬挂英语Leaf spring
底盘高度40厘米
作战范围170公里
速度27公里/小时

大麦克斯式自行火炮(10.5 cm K gepanzerte Selbstfahrlafette (10.5 cm K -gp.Sfl.-),10.5厘米自行火炮),是一款纳粹德国二战期间研发的自行火炮。该车使用四号坦克的底盘,装备一门安装在固定战斗室上的105毫米加农炮。这款火炮本来计划用于摧毁法国马其诺防线上的地堡[1],但最后法国在开战后数月即告投降。这款自行火炮的试验型最终在下线后投入到了东线战场上。

历史[编辑]

大麦克斯式自行火炮的研发开始于1939年。研发工作由克虏伯负责。最初,这款自行火炮计划用于摧毁马其诺防线上的重型目标,但在法国投降后,又决定将其改为重型反坦克自行火炮。军方总共订购了两辆大麦克斯的试验车。这两辆试验车于1941年1月完成,并在1941年3月31日开复东线战场。按计划,如果它通过了随后的实战测试,就会在1942年春之前开始量产[2]

两辆试验车分配到了纳粹德国第521反坦克营。其后,一辆试验车意外起火,无法再使用。另外一辆则一直服役到1941年末期。克虏伯随后又对幸存下来的一辆试验车进行了改造,并在1942年夏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蓝色行动中重新回到521反坦克营[3]。这辆试验车的作战记录一直持续到1943年,但最终这款自行火炮并未投入量产[4]

参见[编辑]

参考[编辑]

  1. ^ Jentz, p. 32
  2. ^ Jentz, p. 40
  3. ^ Jentz, pp. 40-44
  4. ^ Veterans of the 3rd Panzer Division. Armored Bears: The German 3rd Panzer Division in World War II. Stackpole Books. 1 April 2013: 60. ISBN 978-0-8117-4966-4. 

参考书目[编辑]

  • Chamberlain, Peter, and Hilary L. Doyle. Thomas L. Jentz (Technical Editor). Encyclopedia of German Tanks of World War Two: A Complet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German Battle Tanks, Armoured Cars, Self-propelled Guns, and Semi-tracked Vehicles, 1933–1945. London: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78 (revised edition 1993). ISBN 1-85409-214-6
  • Jentz, Thomas L. Panzerjaeger (3.7 cm Tak to Pz.Sfl.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from 1927 to 1941 (Panzer Tracts No. 7-1) Boyds, MD: Panzer Tracts, 2004. ISBN 0-9744862-3-X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