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汉语音韵学研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的语言学发展研究经过多位学者的整理,历经各个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一再重整,终于在千头万绪中出现了具体的雏形。第一次计划性的全领域集结成书是竺家宁(2000)主编的《五十年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

竺老师长年观察台湾各领域的语言学研究,虽然本身为中文背景学者,但也很努力的在学习西方语言学理论与外文系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语言学辞典-增订本》(2005)便是在中文学者既有的古典汉语研究基础上,努力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具备浓厚阶段性指标色彩的工具书。当然中国大陆在语言学工具书的著作出版与翻译上更丰富多元,不过在“汉语音韵学”这个领域中,连中国学者也不得不对台湾学者的研究竖起大姆指。此外台湾一年一次的“声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专属期刊《声韵论丛》不只中国学者一致好评,同时也享誉全球汉语音韵学界。

其中厦门大学的李无未老师有鉴于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中国师生取鉴,因此继代表作《日本汉语音韵史》(2011)之后,又倾全力编成《台湾汉语音韵史(上/下)》(2017)二巨册。实则该书搜罗广泛,不只横向遍及台湾汉语音韵学各领域,甚至在纵向时间上能及于其前作领域《日本汉语音韵学》做有机的结合,因此不只值得中国语言学师生地毯式研读,就连对台湾师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台湾汉语音韵学与现当代音韵理论[编辑]

《台湾汉语音韵史(上/下)》主轴虽是古汉语研究的发展历程,但在现当代汉语诸领域与地区性母语/方言的研究同样搜罗宏富,特别在第三章专门探讨“理论与方法”,其中第四节“汉语音韵学与现当代语言学”实际就是传统汉语和西方新进理论方法的磨合与成长历程,今将其节次列举如下(附上代表性学者与论点发表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