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共运输安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新加坡公共运输安全指挥部的警察正在监视乘客。

公共运输安全(英语:Public transport security)是指大众运输系统为保护乘客、员工、交通设备的安全,以及确保不发生其它违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安全人员、闭路电视运输警察和其它技术。公共运输安全在九一一事件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后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因为大众运输由于其开放性,被认为是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1]

安全措施[编辑]

行李检查[编辑]

对乘客及其行李进行额外的安全检查将是防止大众运输出现武器或炸弹的最佳选择,通常会使用金属探测门和X光行李检查机[2]

然而这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增加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正在等待检查的人群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大众运输便利性降低导致私人汽车使用率增加、民众因此得到恐惧感并要求采取更严厉的安全措施使公民自由不断减少[3],因此目前除了机场以外很少有车站或大众运输系统会检查乘客行李。

自我警戒[编辑]

乘客经常被指示要格外警惕在车辆上或车站附近注意行为异常的人事物,例如宗教恐怖分子会不断诵读祷文、自杀炸弹客为了隐藏炸弹背心会在热天穿着厚重大衣、可能装有爆裂物的行李或包裹放置在角落。另外也会向乘客宣导如何自保,例如发生攻击事件时利用随身雨伞或灭火器自我防卫,或是如何在发生天灾或事故时正确逃生。

执法人员[编辑]

执法人员通常会在各个交通据点巡逻和看守,不管是运输业者聘雇的私人保全或政府派出的运输警察,其最大作用是穿着制服威摄袭击者,例如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各大机场随处可见手持步枪的国民兵[3]。还有一种是便衣执法人员,其任务是伪装成普通乘客搭乘交通工具,在发生危机或事故时立即处置,但其效率备受质疑,因为真正遇到事件的几率非常小,例如美国众议员吉米·邓肯就曾质疑美国联邦空警每年仅逮捕4.2人,但其年预算超过8.6亿美元,显见其功能和效率并非如此有用[4]

闭路电视[编辑]

监视器录影可以让运输业者和警方在第一时间监控突发事故,也有吓阻犯罪的效果。

争议[编辑]

许多专家认为这是许多针对大众运输的安全措施都是安全剧场,向公众营造看起来很安全的环境,因为有犯罪意图的袭击者都可以避开这些明显的安全措施,而这些措施只会侵犯到普通乘客的自由。大众运输拥有良好的安全措施也没有用,只会将威胁从公共运输转移到其他目标,如学校商场餐厅电影院[3]。许多在火车站和地铁站的宣导也被批评为危言耸听,因为对个人而言,大众运输系统遭受孤狼式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低,对恐怖分子而言,攻击大众运输的死亡数和影响力也低于飞机袭击,因此对恐怖分子的吸引力较小。部分专家主张将预算在调查和情报上,以在袭击者发动袭击之前主动逮捕或阻止袭击者[3]

参考文献[编辑]

  1. ^ Carrie Johnson、Spencer S. Hsu. Terror Probe Puts U.S. Mass Transit Systems on Alert. www.washingtonpost.com. 2009-09-02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 (英语). 
  2. ^ 侯姿莹. 強化公共交通安全 新加坡地鐵站增設X光安檢機. 中央社. 2021-04-01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Jarrett Murphy. New Threat Renews Old Tactic. www.villagevoice.com. 2005-10-04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英语). 
  4. ^ Duncan Blasts "Useless" Air Marshal Service.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