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星坠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星塔之一,对应“瑶光

七星坠地是台湾高雄市内门区的“罗汉门八景”之一,原本是分布在该区观亭里的七座土墩,后来在土墩上又加盖了七星塔[1]。根据传说,这七座土墩是天上的七颗流星坠地后所变成,其排列形式恰如北斗七星,而也因为此一传说,该地区又称为“七星洋”[1]。1960年,紫竹寺管理委员会向七星洋的地主提议在土墩上盖塔,是以七星坠地的形象由土墩转变成“七星塔”[1]。而后由于台3线的穿越,七星塔的“斗口”与“斗柄”被分隔开来[1]

传说[编辑]

日治时期,七星洋一带成为旗尾制糖所的土地,原本所长打算铲平土墩来种植甘蔗,但是当地居民不愿触犯神灵(当地也有传说七星洋是北斗星君下凡驻守的圣地),故制糖所得从今台南南化一带招募工人,但是工人到场却频传意外,欲使用的机具也频传故障,甚至所长幼子还恰好突发高烧[1]。而就在所长于旗山车站等车要前往诊所探病时,观亭出身的副站长劝他停止工事以免冒犯神灵,而所长则表示如果神明真的灵验保他儿子平安,则他就让七座土墩保持原状,同时派人去暂停工程,结果所长抵达诊所时原本高烧昏迷的儿子已经清醒过来[1]。事后所长便没有继续工程,并敬献一座铜制香炉向神灵陪罪[1]

其他[编辑]

台南新化区也有以“七星坠地”为名的传说,据说上天让“七星坠地”,成为指新化地区的七间庙宇──朝天宫太子宫观音亭清水寺武安宫护安宫上帝庙──兴建之处[2]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陈立中、陈文树. 〈內門鄉的「七星塔」獨特文化寶藏〉. 《南台文化》. 2003年3月: 页38-42. 
  2. ^ 许书铭、简辰全、洪郁程. 《南瀛神明傳說誌》. 台南县政府. 2010-06: 页211─216. ISBN 978-986-02-3581-4.